胡中玥这次住院住了四天,出院的时候咳嗽还没完全好,但是医院床位不够,委婉地撵人了,所以只能拿了药回家慢慢治疗。
出院的时候正好是周末,她坐在老爸的自行车后座上,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两年前。
两年前,她也是这样,被老爸从医院接回家,坐在后座上,发誓要让全家过上好生活。
这两年,她做了很多事,家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爸爸离开了镇中,不会像上辈子一样被人设计,差点儿丢了工作。
妈妈主动报名进修,不会像上辈子一样被人告发送礼,在村小待到退休。
弟弟发烧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又机灵又聪慧。
她自己,就更不用说了,爸宠妈疼弟超乖,姥姥捧来姥爷爱,四个阿姨总关怀,七个伙伴围成排,另有干妈来带飞,生活逍遥又自在。
这么自在,怎么就病了呢?
“咳咳咳咳……”
想到这里,喉头痒意顿生,又捂着嘴咳起来。
胡青鸿见女儿咳得厉害,停下来,摸了摸她的额头,温度正常,放下心来,将她身上的大棉袄又裹紧了些,然后直着腰蹬车,尽量把风挡的严实些。
可是挡的再严实,终究还是闪了风,咳得比在医院更厉害了。
“妈,给我请假吧,请到期末考试前,我在家自己学就行了。”
胡中玥喝完半杯水,喘了口气,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姜晓蓉也知道女儿现在这样确实不适合风里来雪里去的,现在已经十二月中旬了,预计是一月十三号考完放假,满打满算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让女儿在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孩子不能一个人在家啊,她和丈夫谁也不可能请这么久假在家照顾孩子。
“妈,我可以自己在家,相信我!”
姜晓蓉想也不想就摇头,“你一个不到八岁的小孩子,怎么一个人在家,瞎说!”
胡中玥就问了她妈一个问题,“你和我爸八岁的时候在干嘛呢?”
一句话把姜晓蓉问沉默了。
她八岁的时候在干嘛,带妹妹,做饭,送饭,到地里捡麦穗,挖野菜,进山里摘野果,捡一切可以吃的东西……
丈夫八岁的时候,比她更可怜,也比她更独立。
胡中玥很平静地问,“所以,你们都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还是说你们觉得我不可以,所以我就不能可以?”
“午饭……”
姜晓蓉被女儿说的有些语结,是啊,他们都可以,女儿为什么不可以?到底是孩子离不开她,还是她舍不得放手?
“我自己会做。”
胡中玥是顶着孩子样貌的大人,做饭对她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不管是生火煮面,还是饭好退柴,那都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那换煤呢?”
姜晓蓉最放心不下的两个点,一个是午饭,一个是安全。女儿在家里,家里肯定是要持续烧着暖炉的。正常情况下,一块煤球也就能用两个小时,所以肯定是要换煤的。换煤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危险活,小孩子手上力气不够,万一夹不住烧红的煤球,掉下来可不得了。
胡中玥自然是能看到她妈心里在担心什么,但是她不便明说,只是掀开被子,下床,到堂屋,拿起火钳,给她妈当面演示了换煤球。
开玩笑,换煤球而已!练那么多年的字不是白练的,怎么可能连一块煤球都夹不住?
姜晓蓉没理由再阻拦,但也没有同意,把女儿推回房间休息,“你先睡一会儿,我跟你爸商量一下。”
商量的结果就是按胡中玥的意见来,胡青鸿、姜父、姜母三个人会轮流回来看一眼。
胡中玥:……
“天这么冷,真的不用这么麻烦的,我不是两三岁的小孩子!”
胡青鸿拦住她,“玥玥,爸爸知道你是个独立的孩子,但是你大病未愈,我们都不放心,回来看一眼主要是看你的身体状况,这是我们的底线。”
“好吧……那把我弟也放家里,他也不适合来回吹冷风~”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还能怎样,接受呗。
于是,小胡总就带着弟弟开启了在家猫冬的生活,姐弟俩每天睡到自然醒。
沐晖已经会自己穿衣服了,自己刷牙洗脸吃饭了,只要姐姐帮忙盛个饭,其他的他都可以自己搞定。
吃了早饭,胡中玥就戴着口罩,教弟弟学学拼音,练练“人、儿、子、口”这些最简单的字,学完了十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就带弟弟看课外书,有时候是沐晖自己看着连环画的图画给姐姐讲他看到的故事,有时候是胡中玥给弟弟读书中的故事。
在她忙自己的事时,沐晖就会在旁边安静地画画。
每天有三次“查房”,上午姥爷回来看一次;中午老爸回来看一次,顺便热饭;下午还是姥爷回来,没办法,姥姥是厂里的技术总监,她走不开。
姜晓蓉四点放学就往家赶,她一个人骑的快,有时候不到四点半就到家了。
就这样,姐弟俩过了最舒坦的一个冬天,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不对,还是有点儿小意外的。
也不能算意外吧,也算是意料之中的,就是春雷杯比赛,她被推荐进了决赛,要去京市参加现场作文。
现场作文的时间是一月十五,刚好是考试完的那个周六,而从崇文坐火车过去得二三十个小时,坐飞机时间也来不及。也就是说,如果她要参加学校统考,她就没办法去比赛;如果要去比赛,就得放弃统考,而且还没人陪他去京市。
好难啊!
胡青鸿见她有些愁苦,问她咋了。
胡中玥说了自己不参加统考会影响老妈教学成果的担忧,把胡青鸿都给整笑了。这孩子不在行业内,还是不了解一个国家级别的指导教师奖含金量有多高,这么重要的奖项,怎么可能不如区区小镇级别的统考?
“这还用考虑,肯定是去参加比赛啊!让你妈带着你一起去,她是你的指导老师,你们这属于出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