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31日下午2点,香港中环长江中心35层的会议室内,静谧得只能听见空调出风口发出的细微嗡鸣声。田毅和郑伟神色沉稳,端坐在会议桌前,周身散发着一种不动声色的气场。不多时,高盛亚洲区总裁戴维森,带着他那支堪称投行界天花板的“特种部队”,迈着自信的步伐走进了会议室。
这支队伍的成员,每一位都堪称行业内的传奇:
- 戴维森:这位在投行界声名赫赫的人物,已然处理过诸如韩国电信私有化等17个十亿美元级别的大型项目。
- 王慕晴:毕业于麻省理工的金融工程博士,她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与钻研精神,发明了独具匠心的“蜘蛛网分仓算法”。曾经,正是借助这套算法,她成功帮助李嘉诚家族在资本市场的暗流中,隐秘地增持和黄股票。
- 詹姆斯:这位前英国军情六处的情报官,如今已转型成为合规领域的专家。他对全球37个主要市场的证券法漏洞了如指掌,仿佛这些法规条文都刻在了他的脑海中,随时能够信手拈来。
- 苏珊娜:量化交易领域的女王,她所编写的hFt程序,比纽交所官方系统还要快上0.0007秒。
当戴维森的目光落在田毅面前那台惠普paq tablet pc tc1100笔记本电脑上时,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从他眼中闪过。在投行这个追求高端与前沿的领域,这样的设备显得过于老旧,简直就是“土炮”一般的存在。他暗自打量着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草根老板”,心中已然笃定:“最多二十分钟,就能把他打发走。”
这场会议,对于田毅而言,至关重要。这是腾讯控股上市前,他所面临的最关键的一次承销商谈判会议。距离6月16日腾讯挂牌上市,仅仅还剩下77天。田毅代表的“港陆创投”,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要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认购腾讯5%的股份。而这个比例,恰好触及了港交所权益披露的红线。
高盛亚太区总裁戴维森悠然地点燃雪茄,缓缓吐出一口烟雾,带着几分质疑的口吻说道:“田先生,你这是在开玩笑吧?你应该很清楚,腾讯上市前总股本为12.6亿股,国际配售总订单也就3.7亿股,你这5%的认购,几乎相当于吃掉了整个Ipo战略预售投资者池啊。”
就在他弹落烟灰的瞬间,田毅清晰地感觉到颈后部开始微微发烫。这是他脑海里的系统启动微表情数据库的特有表现。系统一经开启,便如同一台精准的扫描仪,瞬间捕捉到高盛亚太区总裁戴维森瞳孔扩张了0.3秒。凭借系统强大的分析能力,这一细微变化被判定为“虚张声势生理信号”。
戴维森接着不紧不慢地翻开那份有着镀金封面的提案,看似随意地说道:“港陆创投的2.1%基石投资,我们可以接受。不过,另外1.7%的锚定订单,需要捆绑180天的锁定期。”他一边说着,一边有条不紊地阐述着具体的分配方案:
- 基石池:2.1%给予陆港创投(刚好巧妙地低于港交所特别审查线)
- 锚定池:1.7%拆分成三份,分别挂在澳门、温哥华、新加坡的壳公司底下
与此同时,田毅的系统敏锐地提示,对方的左肩比右肩低了0.7cm,这是典型的压力姿态。从生理角度分析,这种细微的体态变化,无疑在暗示着戴维森此刻正在虚张声势,试图唬住田毅。田毅心中暗自冷笑一声,瞳孔微微收缩,语气沉稳却又带着一丝不容置疑:“戴维森先生,你应该记得,2001年高盛帮中海油配售时,给淡马锡的锁定期可只有90天。怎么,难道是觉得我们港陆创投不懂行么?”
就在这时,系统迅速调出相关档案:当年实际的锁定期是112天,而戴维森本人并未参与该项目。田毅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决定利用这个短期误差来进行忽悠。
果然,戴维森的睫毛颤动频率,瞬间从每分钟14次激增至22次。凭借系统强大的分析能力,这一变化被判定为其记忆模糊的表现。“我们需要平衡其他机构的诉求……”戴维森的话音还未落,田毅突然以恰到好处的力度,将咖啡杯朝着桌沿推了3.2厘米——这是系统经过精确计算得出的最佳干扰距离。
当戴维森出于本能地伸手扶正杯子时,田毅的脑内系统突然发出尖锐的报警声:“注意!他们在新加坡藏了200万股缓冲仓!” 听到这个消息,田毅心中一喜,故意不动声色地松了松领带,看似随意地说道:“戴维森先生,既然如此,那不如把新加坡那200万股转给我,其他机构的事情,我来搞定。”
田毅的话音刚落,会议室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要知道,这个缓冲仓可是三小时前才刚刚调整的机密方案,田毅却能一语道破,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惊。
高盛团队不愧是顶级投行,面对如此突发状况,迅速展现出了超强的应变能力:
1. 詹姆斯:第一时间火速展开行动,开始全面核查泄密的可能性。
2. 苏珊娜:几乎在同一时刻,果断启动应急模型。在短短30秒内,便精准地算出转让200万股将会引发0.7%国际配额预授权价格波动。
3. 王慕晴:即刻在现场修改合同,巧妙地把转让条款藏在了附录第17条的交叉引用里。
王慕晴刚刚修改好合同,便迫不及待地插话:“那次中海油的交易结构用了17个司法辖区的豁免条款,但腾讯的情况有所不同……”她的话还没说完,田毅的脑海中突然传来一声清脆的“嘀”的电子音——这是系统在紧急提醒:对方藏在文件夹底部的备用方案正在悄然启动。
“王博士,你想说的,是不是这份《锚定投资者特别协议》?”田毅嘴角微微上扬,直接翻开合同第23页,不慌不忙地说道,“把0.8%股权包装成‘技术专利置换’,不得不说,手法确实高明。”
“田先生想要的话,自然可以。”戴维森脸上也露出了那如同“华尔街之狼”般狡黠的微笑,“但你得接受我们的‘三明治条款’。”所谓“三明治条款”,乃是高盛独创的风险转移术,其核心在于让买方同时签署认购协议和卖出期权,从而巧妙地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对手方。
戴维森的这句话,如同一块巨石,让原本就紧张的谈判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会议室陷入了僵局,冷场的氛围让人感到压抑。
就在这时,詹姆斯,这位高盛合规总监,突然一脸严肃地甩出一叠文件,语气中带着一丝威胁:“田总的资金从澳门钱庄走,要通过港交所的反洗钱审查,至少需要72小时。”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反射出冷冷的光,“而我们现在,只剩下……58小时了。”
面对詹姆斯的发难,田毅心中早有准备。他脑内突然弹出系统的红色警告:“检测到会议室信号屏蔽!”只见他冷笑一声,从容地掏出一部1998年产的老款诺基亚手机,缓缓说道:“詹姆斯先生,你要不要查查这部机器的ImEI码?它现在正连着港交所监察部的内网呢。”
苏珊娜,这位高盛量化女王,见局势有些失控,突然把笔记本电脑转向众人:“田总的分仓模型有问题!如果按照102个账户操作,市场冲击成本会超过12%。”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仿佛是一颗颗重磅炸弹,让田毅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然而,田毅很快便镇定下来,他自信地打了个响指,郑伟心领神会,立刻投影出一组数据。田毅看着苏珊娜,从容不迫地说道:“苏珊娜小姐,你的模型恐怕还停留在2003版本吧?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未平仓合约对冲,实际损耗完全可以压到2.3%——就像你们2001年掩护索罗斯做空阿根廷比索那样。”
听到田毅的这番话,戴维森手中的雪茄灰“啪嗒”一声断落在文件上。他这才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眼前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土老板”,手中恐怕握着一股强大的开源情报组织力量,绝非他之前所认为的那般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