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麦提拿到这些资料时,他正在晨曦资本的会议厅,部署着最后反攻的号角。
黄伟兴联系他的那一刻,他刚和唐若曦一道,敲定了释放认沽信号的最后一套应急预案。
麦麦提轻描淡写地从座位上起身,顺势拿起一份打印资料做掩护,动作从容,仿佛只是临时出去接个普通的电话。
有些事情,最好还是不要让非自己人知道为好,纵使他们目前是在相同阵营。
出了会议厅,他小心翼翼地从边门溜到楼下停车场。
黄伟兴已经等在那里,神色隐隐带着一丝焦虑。
麦麦提没多话,只是伸手。
黄伟兴立刻从公文包里递出一个黑色的防磁U盘,同时还带来了一台封存系统、无联网功能的备用离线手提电脑。
麦麦提接过,点了点头,仍没急着打开。
他沿着晨曦公司后院的小径,穿过一片疏落的绿植,绕到了那片被夜色半掩着的小露台。
等待开机的功夫,麦麦提点燃了一支烟,靠在栏杆边,深吸一口,烟火在指间闪烁出一丝暖光,将他眉目间一瞬的锋利映照得分外清晰。
烟雾缭绕中,他轻轻插入了U盘。
文件一个接一个弹出,每一笔虚假的收入明细,每一次篡改过的系统痕迹,每一个与原始合同签名不符的客户验收单,密密麻麻,
像穿过黑夜里的一束突然绽开的烟火,将海华隐藏最深的丑陋照的纤毫毕现。
麦麦提眼神冷了下来。
他没露出半点得意,相反,眉宇间浮起了前所未有的警觉与冷静。
“这只是开始。”他在心里对自己。
打蛇要打七寸。拿着这堆资料直接冲出去,只会被人反咬一口,或者提前惊动海华,让他们有机会毁灭真正的证据。
要想让这些材料真正发挥用处,必须借客户之手、借金融之力、借监管之威,层层推进,让海华自崩于内部。
“伟兴,你听着。”麦麦提压低声音,语气不容置疑,“你按照这批资料,逐一梳理出涉及虚假验收的客户名单,优先找几个背景硬、手里有自主发电项目、且对海华依赖较低的客户——”
“客户一旦意识到自己被海华骗了,出于自保,一定会向上级能源主管部门举报。尤其是涉及到验收环节造假,能源局的系统审计规程里,明确规定是重大违规。”
黄伟兴用力点头,连忙在随身的笔记本上记着。
“必须让资金链动荡。有人开始怀疑海华的利润真实性,就会引来金融机构的关注,一旦触发信贷审查,整个账面泡沫就会被撕开。”麦麦提说着,解释道,“必须确保自己这边的线索转化成合法证据。需要一个\"外部认证\",或让某个受害方主动申请审计,或者引导监管机构下场。”
“第二步,”麦麦提的声音更低了,“我们放风出去,制造市场对海华账面利润的怀疑情绪。重点是找那几家和海华有供应链金融合作的银行,暗示他们:海华的数据水分大,审计有问题。”
“只要有一家银行启动信贷风险排查,整个资金链就会动荡。到时候不是我们爆海华,是海华自己连夜把泡沫捅破。”
黄伟兴听得浑身冒汗,却又隐隐兴奋,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动了几下。
麦麦提顿了顿,又补了一句:
“别忘了,必须留一手干净的、官方认可的证据。不能靠这些黑材料直接出手。需要引导客户申请独立第三方审计,或者让能源局例行巡查时顺带揪出问题——让真正的调查机构动手,把这堆黑账彻底抖出来。”
“懂了懂了!”黄伟兴连连点头,声音都有些发颤,“我马上去安排!”
麦麦提看了他一眼,眼神又沉了几分。
“别太急。”他淡淡道,“我们得让海华他们自以为自己还在安全区,继续表演,越蹦跶得高,摔得越狠。”
他说完这句话,掐灭了指尖的烟头,转身,重新踏进晨曦资本灯火通明的大楼。
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黄伟兴篡着那张手写清单,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现场,回到了亚风在南京的临时办公室。
按照麦麦提的提示,他将第一个目标锁定在了甘电集团。
这家地处河西走廊西段的市属电力公司,规模不算大,却拥有地方独立融资和项目验收权。
几个月前,他们仓促采购了海华重工的5套风电机组,用于“平价上网”示范项目。
为了赶上年终政策的末班车,项目周期压缩得极狠,最后直接采用了海华提供的“预验收数据”,没有进行独立审计。
账面做得十分漂亮,报告也堪称完美
但里面的每一串发电量数字,每一个设备运行小时数的统计表,都是造出来的!
甘电集团的资金链本来就紧绷,拿到政策性贷款后,日子勉强能过。但贷款协议里,清楚地写着:如果项目发电效率低于标准线,将触发抽检、甚至冻结贷款条款。
一旦出事,不止是补救工程款的问题,而是连母公司的信用评级也会跟着掉下去——这是最脆弱、也是最容易自爆的一环。
黄伟兴点亮了离线电脑,把提前截取的伪造验收单据、虚高发电量记录、小幅pS处理过的客户签字版截图,一份份整理成匿名包。
每一张图像,每一个细节,经过他亲手校验,确保一眼就能引起内部法务和纪检人员的警觉,又不会太过完整,留了足够的“查无止境”的空间。
做完这一切,他换了一套不起眼的外套,戴上帽子,深夜驱车去了邮政代办点,寄出匿名快递。
收件人:甘电集团纪检室,另附一份则发给法务部负责人。
寄出后,他又回到车上,在灰暗的车灯下,用另一台备用手机,登陆了一个业内半封闭的新能源论坛。
论坛里,都是搞电力项目的人——承包商、设备商、技术总包、甚至金融投资圈的小角色。
这是麦麦提当时交给他的,从他离开风能公司转战亚风时,麦麦提就把这个论坛告诉给他,没想到此时居然就能派上用场了。
黄伟兴没有直接点名,但用一个老账号发了几条含糊的帖子。
【匿名爆料】听说河西某市风电示范项目验收很赶,预验收、实际发电量有多大偏差?
【小道消息】地方项目现在都这么敢玩吗?贷款万一抽查怎么办?
【求证】有无大神了解,某地级市新上的平价风电,xx供货的,就过了验收?
直接但又模糊,却已足够激起圈子里那些敏感的鼻子。
不到一个小时,帖子下面已经有人在私信互通:“是不是甘电?”、“他们走政策贷款吧?”、“海华最近很嚣张啊,有没有搞鬼哦?”
像被撕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各种爆料跟贴疯狂涌入。
甘电集团的人,不可能对风声置之不理。资金链脆弱,政策性贷款又需要定期审查,一旦出了纰漏,最高层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验收和法务负责人。
而一旦内部自查,他们就一定会选择把责任甩出去,向省能源局申诉,申请重新技术评估——把矛头指向海华重工。
到那时,麦麦提要的,不是他们的小动作,而是这份申诉本身。
那才是真正的合法证据链——光明正大,被迫暴露出来的铁证,连海华自己也无法抵赖!
甘电,不过只是第一滴血罢了。
甘电集团那边的子弹刚射出去,黄伟兴就已经马不停蹄,转向了第二个目标——草原一号新能源项目。
这是内蒙古西部草原上一块示范基地,项目背后有地方国资入股,表面上是推广新能源,实际背后掺杂了大量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压力。
海华重工给这里供了十套中型风电机组。
为了抢装业绩、配合年底验收,项目组曾在内部“默许”了设备参数“适度美化”——比如把设计风速曲线往上调整,把启动发电门槛数据做得更漂亮,甚至虚报了部分基础施工完成率。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
草原一号的总承包商“北腾建设”,早在心里憋着一口气了。
他们本就是被压着干活的人:设计赶工,施工压价,设备又差,出问题了,还得由承包商先兜着罚款!
更别说,项目运营初期,已经有几台风机小故障频发,内部维修单子堆成山,却被强压着不准上报。
导火索已然形成,只差一把火。
黄伟兴决定,让这把火烧得大一点,直接把承包商炸出来。
这次,他没有匿名邮寄。
而是在论坛里找到一个曾在北腾建设上班、后离职的半熟人,以“同行交流”的名义,将一份整理过的爆料资料暗暗传了出去。
资料里,只给了两样东西:草原一号项目验收流程内部简报截图。
以及一份匿名整理的“风机故障未上报统计表”——显示小故障率远高于标准。
自然也没有直接指名道姓,但只要是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哪里的料。
同时,他又联系了一个能源行业的小型自媒体账号,用一笔不留痕迹的方式,投放了几条小道消息:
【草原匿名爆料】有项目赶进度严重超标,故障隐患堆积,设备商与施工方内讧中……
【能圈吐槽】年底冲业绩,风电项目开始走捷径了?北腾建设背锅?
【#新能源风暴#】地方政绩不能拿电老百姓的账单来糊弄吧?】
自媒体的扩散比传统渠道更快更野。尤其在草原一号这种地方,圈子小,一有风吹草动,马上传得沸沸扬扬。
承包商们终于憋不住了。
三天后,北腾建设内部有人实名向地方能源主管部门递交了内部告发信,指控海华供货不达标、项目虚假验收,要求重新验收、追责相关方。
不同于甘电集团的低调内查、递交申诉,这一次,草原一号的爆雷是舆情驱动。
一旦媒体注意到新能源项目验收问题,省能源局、地方金融机构、国资监管部门,就不得不出手。
而每一次重新审核、每一次调查立项,都像是一道道放大镜,直接照向海华账面上那些虚假的利润数据。
然而,即便是这两颗雷前后引爆,纵使是空气中已经隐隐泛起火药味。
可在海华重工的强大公关以及“隐秘”操作下,还是没有激起太大风浪。
黄伟兴将这些情况汇报给麦麦提时,麦麦提沉吟片刻,说:“那就让局部焦灼演变成海华在行业内部的系统性坍塌吧。”
他看了一下目前的资料,将出手的目标设在冀北示范风电场。
冀北示范风电场,是国家能源局挂了号的典型工程,属于新型风电技术验证基地,早期为了鼓励国产设备,特地引入了包括海华重工在内的多家风机制造商参与。
理论上,这种示范项目设备采购和验收标准是最严苛的。所有出厂风机参数,都要按国家可再生能源技术标准严格执行。
偏偏——海华重工的几台风机,当初为了抢入场资格,做了“隐性参数修改”——实际发电效率低于承诺值;风轮负载测试未按要求全流程验证;部分变桨系统出厂文件造假。
如果这一切曝光,不仅是客户举报,不仅是金融信贷出问题——是国家能源局直属示范项目出问题,
是整个行业技术公信力破裂。
比前两次更狠。
目标设定后,但具体的行动还得交给黄伟兴来处理。
他悄悄联系上了一家——行业标准审查技术单位的小型技术咨询公司。
他以晨曦资本准备新一轮风电投资,例行做背景调查为由,再通过中介,匿名递交了一份“第三方疑点报告”
报告上列了三条看似无害的技术问题:“疑问一:海华重工型号xx风机与同期发布的国家标准文件存在细微偏差,疑似未更新认证。”
“疑问二:现场某些风机负载数据与理论推算值不符。”
“疑问三:建议抽查冀北示范风场中已运行满一年的部分设备,进行偏差核验。”
这三条疑问,听上去十分像普通的投资背景调查,但对专业机构来说,就是刺刀。
标准审查部门一看,瞬间坐不住了!
冀北示范风电场,向来是上面领导要定期写报告、做样板展示的。
一旦被人揪出认证问题,轻则停项整改,重则上黑名单,相关设备商直接被踢出未来招标。
这不是一家公司倒霉,是一个链条被连根拔起。
几天后,一封内部调查通知,从能源标准技术委员会下发到了冀北示范风电场管理办公室。
再几天,技术小组低调入场抽检,
海华重工那几台风机,被列入了首批重点抽测名单。
很快,第一批测试数据回来了。风机实际平均发电量比申报值低了8.7%;有两台存在变桨系统负载异常隐患;基础认证文件与设备标号对不上。
一切,坐实了。
冀北示范风电场的事情,藏不住了。
而这一次,不是某家公司发难,不是几位小承包商抱怨,而是——国家技术标准部门亲手举起了锤子。
新闻发布那天,黄伟兴站在晨曦资本顶楼,看着远处无声闪烁的城市光带。
手机震动,一条加密信息跳了出来:技术抽检异常,进入行业复核阶段。信贷部门收到第一轮预警通报。
他淡淡地笑了。
这一局,成了。
——但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