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瑶这一会儿功夫就赚了三百两银子,心里美得很,高高兴兴的来到了济世堂。
云霄城的济世堂门面大的很,有上下两层楼。虽然不是门庭若市,但是大堂里也有一些病人。
小伙计不认识沐瑶,只以为她也是来看诊的,忙热情的迎了上去。沐瑶说要见掌柜的,柜台里的一个中年人听见有人找他,从账册上抬起了头。
沐瑶拿出了县主令牌,对掌柜的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掌柜的叫吴达,四十来岁,面皮很是白净,说话也和和气气的。看到东家提过的小姑娘来了自己的济世堂,忙把沐瑶请到后堂,又命小伙计上茶。
吴掌柜恭敬的对沐瑶说:“沐县主,本店没有炼丹炉。就是这云霄城也没听到谁家有炼丹炉的。京城的贵族和皇宫里倒是有的。”
吴掌柜所说和沐瑶知道的一样。沐瑶又问:“那这块可有打造丹炉的地方?”
吴掌柜说:“这没有炼丹师,所以没有人打造过炼丹炉。如果县主有图纸的话,可以到铁匠铺问问能不能做。”
沐瑶哪来的图纸啊?关键是她也没见到过这个朝代的丹炉长什么样?她空间里的丹炉是神器又不能往外拿。她只想要个普通的丹炉做做样子给外人看,怎么就这么难呢。
吴掌柜看沐瑶有些失望,忙让小伙计把前面的曲正曲大夫喊了来。
曲大夫刚看完一个病人,就被掌柜叫了来。看到后堂坐着一个小姑娘,掌柜的对她还挺恭敬的。难不成这小姑娘也是来看诊的?看她气色好像很健康的样子,即使有病也是小病,为什么不到前面排队。还有好几个人等着看诊呢。
这个曲大夫原本是京城太医院院首韩和的徒弟。因为他医术精湛,在针灸上也颇有造诣。深得师傅的喜爱,跟师傅一起在太医院供职。
但曲正人如其名,太过正直,不懂得趋炎附势。几次得罪权贵幸得师傅护着,才保住了小命。曲正不想再连累师傅,索性辞官回了老家云霄城,窝在这小小的医馆做起了大夫。
只是他这脾气也惹得很多人不喜,无奈他病看的好,倒也没人敢挤兑他。
曲大夫看向吴达:“吴掌柜,前面还有好几个人排队呢。我看完他们再给这个姑娘看吧!看病也得有个先来后到的,她又不是急症。”
沐瑶一听,合着把我当成是走后门的了。这个大夫还挺正直,沐瑶也没有生气。
吴达看曲大夫又来脾气了,他是不在意,可别把县主惹生气了。这县主虽然只是个虚职,但主子叮嘱过,对他怎么样,就要对沐姑娘怎么样。吴达急忙看向了沐瑶,还好沐瑶没生气。
吴达急忙说:“曲大夫,你误会了。沐县主想要做丹炉,但是没有图纸。我想着你在太医院也待了几年,应该见过丹炉。不知道能不能画出来,或者我找个画师你说让他画也行。”
哦,不是看病的。是要做炼丹炉的。炼丹炉!这小姑娘会炼丹!
曲正仔细打量着沐瑶,就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他所知道的炼丹师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多了,而且非富即贵,可是这个小姑娘穿的很普通,这样的小姑娘会炼丹?
沐瑶看出了曲大夫的怀疑,不慌不忙的从衣袖里拿出了一个白瓷瓶,往手上倒了一粒药丸。
药丸有一种淡淡的药香,吸引了曲正,就连吴达也伸长了脖子瞅。
医馆的掌柜可不光会管账,多少都会一些医术的,特别是要懂得药材。由于济世堂不止这一家分号,所以进出的药材都得由各地的掌柜自己盯着,除非是紧俏或稀有的药材,由东家亲自派人发放。
曲正伸手就拿过了药丸,放在鼻下认真的嗅着。过了片刻吐出了几个草药的名字,人参、熟地黄、白芍、当归、川穹、茯苓。
曲正又闻了半天又说出了一味药炙甘草。曲正神色有点不解,又有点迷茫。刚开始他以为这是气血丹,可后来又闻到了炙甘草的气味。他从医以来开过的补血方子中还没有炙甘草这味药呢!而且就是他辨出来的那几味药里白芍和熟地黄也是很少用到的,只是那两味药很容易就闻出来了。
曲正感觉这药丸里应该还有一味药,只是他实在是闻不出来。
还有这药丸里还有一种奇异的让人闻着就心生欢喜的气味。做为一个中医,补气血的汤药里加点生姜和大枣是常有的事。只是这药丸里的气味绝不是生姜和大枣能散发出来的。
曲正有点想不明白了,但他直觉这就应该是气血丹,而且比他以往给人开的方子要好的多。难道这小姑娘真的会炼丹?
吴达也接过药丸闻了闻,他只感觉闻着很舒服,至于让他辨别这药丸里有几味草药,他还真闻不出来。如果是把这几种草药放在他跟前,他相信自己闭上眼睛也能闻的出来。
曲正对沐瑶说出了自己的疑惑。沐瑶对曲正的医术也是暗暗惊奇,能分辨出七种草药也很厉害了。
沐瑶告诉曲正:“曲大夫你的医术确实让我佩服,我这就是气血丹。剩下的那一味药材是白术。至于曲大夫以前的方子把白芍、熟地黄、炙甘草换成是黄芪、党参、陈皮也是可以的。只不过效果相对来说会比较慢,但对于体质虚弱,心悸、失眠等患者来说是可以的。”
曲正震惊的看着沐瑶。这件事他也曾跟师傅提起过,这个方子对一部分病人来说药效慢了些。但师傅说这是几代老院首总结出来的方子,还没有一个病人没被医好呢!之后他也研究过新方子,但都因疗效不是太好而放弃了。
如果小姑娘的药丸真如她所说的那样,就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问题了。
药丸看疗效那得用在病人身上。曲正也不管沐瑶愿不愿意,拿着药丸就出了后堂。幸好崔焕大夫那里还有几个病人,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气血不足症状的患者。
崔大夫正要给下一位病人看诊,就看见曲正拿着一粒药丸走了过来。沐瑶和吴掌柜当然也跟在了后面。有疗效才能证明这个气血丹的实用性,进而证实她会炼丹的事。
曲正把手里的药丸小心的放在了一个未包过草药的纸上。对崔焕说:“崔大夫,你先下去歇歇,这几个人我来看吧!”
这的济世堂原本有四个坐堂大夫。一个年老体弱年前就辞职回家养老了。另一个老父病重回家侍疾,现在还没回来呢。又招不到合适的人选,所以现在就他俩在这顶着呢。
崔大夫比曲正大了十多岁,体力自然不如他,听了这话,也不客套,乐呵呵的回后堂歇息了。只是临走时又看了一眼那药丸,好像不错的样子,就是不知道疗效怎么样。他们医馆是没有药丸的,但是听一些京城过来的人提起过,不过药效不是太好。所以崔焕对药丸并不上心。
今天也是巧了,曲正接手的这个病人正是气血两亏的病人。把脉后曲正又问了下病人有无心悸失眠等症状,那老者摇了摇头说:“我睡的挺好的,就是有时候会感觉头晕目眩,四肢也没有力气,说话多了还上不来气儿。”老者说完明显的就有些上喘。
曲正认为这个药丸正适合老者服用,可不知道老人家会不会服用丹药。而且药丸不是自己的,于是回头看向沐瑶。
沐瑶知道曲正的意思,但作为一个医者来讲,不能只看别人怎么说,必须自己亲自看过了才可开方子。于是沐瑶让曲正站到一边,她自己亲自把脉。
沐瑶看老者面色苍白,坐下时好像很累的样子,说几句话就上喘,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不过什么都有意外,人命可大意不得。沐瑶又仔细把了把脉,才放下了手。
曲正看沐瑶的诊脉手法很是熟练,心道这丫头不仅会炼丹还会看病?见沐瑶诊完脉,急忙问:“沐县主,用你那个药丸我觉得很适合,可否给老人家用?”
沐瑶当然同意了,看吴掌柜也没意见,那自己权且做一回主。于是沐瑶对老者道:“老人家,您就是年老体弱,气血两亏。用我这个药丸的话十五天我能保你痊愈,至于价钱,”沐瑶回头看了看吴掌柜,“我这药丸虽没有几味珍贵的药材,但品质都是上乘的。”
曲正对此表示赞同,吴达也无异议。
沐瑶又接着说:“药丸暂定七十文一粒。一日服用一粒,最好温水送服。切忌久坐不动,或一个姿势过久。要注意休息,保持好的心情。可以经常搓搓手发烫为最好,勤梳理头发到发烫。饮食要多样化,忌食辛辣,太过刺激之物。饮食也不要太油腻,生冷硬不宜多用,以免加重胃的负担。”
一席话说的曲正眼睛越来越亮。这个沐县主绝对是懂医的,而且对待病人和善还有耐心,怎么瞅也不像个小孩子啊!
这个老者也在济世堂看过几次病,但两个人把脉还是头一次,还有个小姑娘给看病。一开始还担心是不是自己病的厉害了,后来听说是小病才放下了心。
他从没吃过药丸,听说吃十五天就能好,还挺高兴的。再一听说一粒药丸就要七十文,实在是贵了些。这半个月就得一两银子,他那儿子辛苦一个月也才能挣六百文钱,他这看一次病就得让儿子白干一个多月,想想真是肉疼。再说还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呢!也是他实在是难受的干不了活,要不也不会来看病的。
老者想说可不可以贱点,或者先少开点药,但张了几次口又不敢说。
沐瑶在拿出药丸时已经有了卖药的打算了。她给的价钱其实不算高,因为里面的药材都有灵泉水的滋润,她这丹也不是一般人能炼制的。
就那老人家的身体要服用一般的中药,一个多月能好就算是快的了。还得天天熬药,天天喝苦药汤。跟她这药丸比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要是老人病危沐瑶会分文不取的,可现在的情况只能看人家选择啥了。现在要是贱卖以后还要不要做生意了。治病救人不代表就得施舍啊!
沐瑶不再说话,把战场还给了曲正和吴达。这事也只能是曲正出面最为合适。
曲正坐下后又问那个老者:“老人家,您是选择服用丹药还是选择服用汤药?服用汤药的话先给你开七天的药,然后再来复诊。”
老者想了想:“那就开汤药吧!”曲正虽然有点遗憾也不能说什么。只是不能用以前的方子了,他看向了沐瑶。
做买卖吗就得先小人后君子。沐瑶当即向掌柜言明,要这个方子可以,至于价钱她会跟苏墨去谈的,这个吴掌柜也做不了主。
沐瑶写下了药方:人参8克,白芍8克,当归8克,熟地黄12克,白术8克,炙甘草5克,茯苓8克,川穹5克。下面还有一行字:熬药时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酌情放。
吴掌柜接过了药方,算了下对老者说:“一副药五十文,七服药一共三百五十文!”
老者又问曲正:“曲大夫,我这病大概得多久能好啊?”
曲大夫耐心的给老者解释:“老人家,人和人的体质和耐药性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个月就能好的病,有的人差不多得俩月才能好。这个我们给不了你具体答案。你这个病如果饮食各方面都控制好的话,一个半月差不多就能好利索了。”
一个半月!老者对这个数字不满意,他心里又算起了小九九。这一天五十文,一个月就得一两半银子,最快一个月好也得二两多银子。不划算,还遭罪。要是那药丸好使的话才一两多银子。这个老者也是个买卖精,干啥都得好好算一下。
老者又对曲正道:“曲大夫,我还是服用药丸吧,省事,不用熬药了。只是这价钱好像高了点,”说着又指了指那个小药丸,“你看才跟手指盖般大的一个,能有多少药啊?”
曲正脸色微沉,还不等他说话呢,沐瑶就开了口:“老人家,我这药丸是小,您老还是要汤药吧,一大包呢,多划算呐!”
曲正和吴达都憋不住笑了起来。就连进屋后一直没出声的北四都咧了下嘴角,他家姑娘这嘴是越来越毒了,还让人挑不出错来。
那老者涨红了脸,又不好发作。这时他身后的病人可急了,“嗨,我说你这老头,人家大夫又没强迫你非得买药丸,嫌贵你可以不买啊!还大了小了的,那珍珠虽小值千金,土了块大,一文不值。你要是不买药,赶紧给我们让地方,没看后边还有人吗。”一个黑脸汉子不悦的冲那老者喊道。
又有个老太太也走上前来劝着:“我说老刘头啊,你算计了一辈子了,算出金山还是算出银山了。要早点来看能拖得这么重吗!看你瘫痪在床你那儿子儿媳愿意伺候你不。”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让刘老汉的脸是红了又紫,紫了又青的。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药丸,也不说小了。不过只开了七天的药,说是没带那么多银子。吴掌柜也不跟他计较,给他装了七粒药丸。幸亏这备了不少装药水的小瓷瓶。
这个老者闻着药香感觉精神都好多了,急忙向掌柜的讨要了一杯温水,服下了那药丸。吃下去没多一会儿就觉得神清气爽的,脑袋也不那么沉了,腿脚好像都有劲儿了。
老者听吴掌柜说还有二十多粒药丸,也顾不得自己之前撒的谎,忙掏出银子又买了七粒药丸,乐癫癫的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