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刘氏数了数卖猪肉的钱,七两多呐!一家人都高兴坏了,沐潇更是兴奋异常!“姐姐,姐姐,你做的溜肥肠好好吃啊!潇潇以后还想吃。”沐瑶摸摸弟弟的头,笑着说“只要潇潇听话,以后姐姐还做给潇潇吃,好不好?”“潇潇听话,潇潇最听姐姐的话了,”沐潇点头如捣蒜,连忙保证。一家人都被沐潇的小表情逗笑了。
第二天又是大集,沐瑶背上那些黄芪又坐上了去镇上的牛车。
沐瑶下了牛车直奔济世堂而去。铺子里的伙计对沐瑶已经很熟了,知道她又来送草药直接把人领到了后堂。
万掌柜看见沐瑶来,连茶水都忘了上了,就眼巴巴盯着沐瑶背上的竹篓。也不怪万掌柜有这个表情,实在是沐瑶哪次来都能给他带来惊喜!这一段时间沐瑶没来,万掌柜感觉吃饭都不香了。
沐瑶看着万掌柜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也不废话,直接把竹篓放在了万掌柜面前。
万掌柜看见沐瑶掀开棉帘的一瞬间,就惊愕得合不拢嘴巴!
“这,这是黄芪?”万掌柜说话都有点不利索了。“如假包换!”沐瑶笑呵呵的说。别说万掌柜,昨晚连她都被惊吓到了呢!黄芪刚挖出来时怕冻着根部,是带着很多的泥土的,所以沐瑶也没看真切,待昨晚清理时才发现,这些黄芪竟然长得那么大,而且都是直直溜溜的,看年份得有四五年之久了。黄芪一般都是三年收药效为最好。可她尝了尝这黄芪,竟比三年收的药效好一倍还不止。沐瑶不明白,穿越过来的这个世界和以前的世界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万掌柜拿起一根黄芪来回仔细地看,又放在鼻子下嗅了嗅,“好浓郁的甜味啊!”万掌柜连连称奇,又切了一小块放到了嘴里。
万掌柜脸上的表情由惊喜再到狂喜,最后竟然大笑出声“想不到啊,老朽活了这么大年纪竟然从未见过这么好的黄芪!这黄芪堪比人参啊!这哪里是普通的药材,这就是神药啊!”万掌柜笑着笑着竟然又呜呜的哭了。把一旁的王管家都给整懵了,掌柜的这是冲着啥了?咋一会哭一会儿笑呢?
沐瑶倒是明白万掌柜的失态,她昨晚也激动的要哭了呢!这黄芪不是非常稀有的药材,但它的作用很多。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和不同的药为伍,就能治不同的病症。男人吃了壮阳,女人吃了美容养颜,还能延缓衰老。很多的方子几乎都有它。又由于种植的不易,黄芪还曾一度缺货呢。
万掌柜老半天才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他对沐瑶说:“丫头,这黄芪实在是太难得了,它的药效比普通黄芪强了数倍都不止啊!我给你二两银子一斤如何?”
二两银子!旁边的王管家嘴巴张的大大的,震惊的说不出话来。普通的人参也才卖五十两银子啊!可他只是个管家,没资格插手主子的事情。
沐瑶倒没王管家那么震惊,她自己采的药材,好坏心里还是有数的,她的黄芪值这个价。
沐瑶通过这几次和万掌柜的接触,多少对万掌柜也有了些了解。万掌柜虽然偶尔会犯糊涂,占点小便宜,但总的来说为人还是不错的。遇到实在交不起药费的患者,倒没像现代的医生一样,直接将病人拒之门外,也让大夫给人看诊抓药。虽然给开的药材不是最好的,但也能让病人的情况慢慢的好转。对暂时手头紧交不起药费的人,还采取赊账的方式让病人得以医治。成了镇上乃至整个平县第一个赊账的医馆。
沐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了解,才每次都把药材送到这里来。就是万掌柜想耍点儿啥心思,她也不怕,她的拳头也不是吃素的!
万掌柜:小姑奶奶呦!以前是老朽一时糊涂,以后再不敢动欺瞒你的心思了!你就饶了老朽吧?
沐瑶:哦!不对我动歪心思,那就是对别人动歪心思喽?
万掌柜:不敢不敢!老朽以后一定做个堂堂正正的生意人,如有违背,必遭天打雷劈!
也正因为万掌柜的改变,才在日后得到了沐瑶的认可,让他的医馆成为了平县最大最赚钱的医馆。
沐瑶点头对万掌柜开出的价格表示同意。王管家见状连忙称药材。黄芪一共是十七斤四两,这里有两根黄芪竟然都是两斤多重。万掌柜算了一下,一共三十四两银子零八百文钱。这次沐瑶只要三十两的银票,其余的都换成了散碎银子。
沐瑶从济世堂出来,就直接去了铁匠铺子。沐家又吃了几次烤肉,刘氏的烤肉手法也越来越娴熟了,烤的是越来越好吃。沐瑶想着看能不能做一个烧烤架和铁签子,以后再烤肉就方便多了。家里只有一些竹签子。
沐瑶到铺子的时候,铺子里很冷清,没有客人,只有韩老师傅一个人。老师傅看到又是上次来的小丫头,非常高兴,忙迎了上来问:“姑娘啊,这次来需要点儿什么?”
沐瑶很惊讶,这老人家记性倒不错,自己只来了一次,他就记住了。
韩师傅:能记不住吗,这一个月来的客人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沐瑶说出了自己要做的东西,还拿出了弟弟帮着画的图纸递给了韩师傅。
韩师傅听沐瑶一番讲解,心里已然明白了个大概,再一看图纸,就完全弄懂了,对着沐瑶说:“姑娘,这个活我能做,只是现在生铁不好买,进价高,我也不能卖的太低了。而且还需要先支付一些银两的。”
沐瑶理解掌柜的做法,在现代也是这样,有时定做东西是根据物品的价值需要先交押金的,防止做出来客人又不要了。
沐瑶问韩师傅:“老师傅,你给算算我该给多少银子?那铁签子先做三十个吧!”
韩师傅算了一会,告诉沐瑶料钱八百文钱,手工费二百文钱,一共一两银子,先交一半银两,就是五百文钱,三天后来取货。
沐瑶痛快的拿出五百文钱交给了韩师傅,又拿好了韩师傅写的收条。沐瑶从铁匠铺出来顺便买了些调料,又去了镇上的一家书斋文墨斋。
文墨斋顾名思义,只卖书籍,笔墨纸砚等文人用的东西。文墨斋生意也不算是太好,主要是纸张很贵,普通人家买不起。而学堂这时也快要休沐了,学子们自然不会买那么多笔墨纸砚了。
沐瑶给弟弟买了一些练字用的最便宜的纸张,和笔墨就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