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宴结束后,皇帝和君后说了会儿话,带走了三四五六皇女。
大皇夫和杜慕语被叫去君后身边作陪。
皇家难得一聚,后宫珺侍也不常见已经出宫的女男,自然要多说一会儿话。
.
今年的皇帝明显比较去年忙,她给三四五皇女都安排了事情,让她们别休息赶紧去干。
周翎宁被抓了劳力,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她才回来两天啊。
周凰锦越忙笑的越可亲:“六儿啊,你是想帮母皇批奏折呢?还是和你三姐去礼部,或者和你四姐去工部,再或者和你五姐去大理寺呢?”
看似四个选择,实则一个选择。
“母皇,儿臣自然是先为您分忧啦。”周翎宁笑的很苦涩。
皇帝揉揉她的头发:“真乖,给你都准备好了,快去吧~”
周翎宁回头,她去年的桌子已经被摆好了。
啊——
总有一些事情是人意想不到的,就比如说周翎宁回京第三天就被抓了壮丁。
万万没想到,去年的忙碌只是个开始。
周翎宁今年的任务不是分奏折了,而是直接批阅。
重要的奏折还是呈到皇帝面前,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但是很繁多的就交给了周翎宁。
两三个内侍站在周翎宁左右,还拿来了以往皇帝批阅过的折子给她做参考。
好在周翎宁这一年跟着十六位夫子不是白学的,奏折上的事情她都能看懂,也知道以前发生过案例,她也敢于动笔在上面写出一些建议。
母皇去年肯定就有打算了,所以直接给她派了十六位夫子,那时候的她还很天真!
请安折子有很多,又很长,里面夹杂着地方各官处理的琐事和当地的天气,土地收成之类的情况,还有民心民意。
有点像报告,分为年度报告,季度报告,每月报告……
请安折子可能没重要的折子事态紧急,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让皇帝在御书房里了解天下局势和大事,折子还代表着地方官员的忠心和能力,方便皇帝提拔。
不停地用脑也是很累的,周翎宁第一次觉得,江玟给她的训练很有用,怪不得动不动就给她一摞作业。
原来太傅知道这是她以后的日常啊。
?(?︵?)?
.
皇帝很早就发现了自家小六儿的能耐,三岁识千字,五岁明算术,七岁通经史,八岁能辩论……
不过她也是太聪明了,自小为了少写作业故意藏拙,把自己的水平拉到和姐姐妹妹一样的程度,允常也袒护她。
还是太傅拿着小六儿的作业来找皇帝,皇帝才发现了自家小六儿这不同寻常的聪明,本来只是以为小孩子可爱而已。
大人也不觉得小孩子的奇思妙想有什么。
聪明总遭天妒,皇帝尽最大可能给了周翎宁无忧无虑的童年,让她快乐的长大,暗地里让太傅给她布置些难的课业,训练她的能力。
但父后和老大老二的行为让她惊醒,她的女儿们已经长大了,各有各的心思,她如今的守护再严密,也不如让小六自己快快成长。
皇女们越长大,她要放的权力就越多,朝臣地方也各有各的考量,慢慢地试探着站队。
她手中的权力握的再紧,也会像沙子一样慢慢脱落,因为皇帝是会老的,对她忠心无二的臣子也会,她们各有家庭,总要为后辈考虑。
这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周凰锦想。
她是皇女的时候,也是从母皇手里夺权,如今轮到她的女儿们从她手里夺了……
世间事,是个轮回。
古往今来那么多皇帝,总是在年老时舍不得放权,最终导致更大的破坏,声名尽毁。
周凰锦不会这样,她要时刻把握好女儿们掌握权力的程度,争取用最小的代价完成权力的交接。
小六如今才十四岁,好也不好,但与姐姐们相比,她的年纪是劣势。
老大比她大九岁,老二大她七岁,老三大她六岁……
好的是,皇帝的身体还不错,目前能镇的住,可以给小六一个成长的时间。
皇帝处理了一摞奏折,揉了揉眉心,喝茶缓解。
老大憨直,老二愚钝,老三狂妄,老四狭隘,老五伪善……
哎~
她看向小六。
周翎宁坐的很直,微微低头,专注的看奏折,右手握着笔回奏折,时不时抬头看看内侍给她举着的样稿。
全然没有平时懒散的样子。
皇帝喝着茶,满意的点头。
不愧是我周凰锦的女儿!
.
处理了半天奏折,周翎宁只想就地躺下。
太费脑力了啊啊啊!
能当上官的没有傻子,事情做的好坏都能把它圆上,周翎宁需要从奏折中判断出真实情况。
这太难了……
怪不得每朝每代都有御史,巡检,或通判的存在呢。不到当地去,在京城根本不知道真相啊。
皇帝轻笑道:“累了?”
周翎宁点头:“母皇,你每日处理的事情都比儿臣看到的多,真的很不容易啊。”
皇帝想了想,道:“那是,从我当皇女开始接手政务,已经有……二十五年了。”
“都在这个屋子里吗?”周翎宁问。
皇帝点头:“差不多,你皇祖母在时,我还要去六部历练,去地方,治水巡检,跑的地方多了。”
周翎宁眼前一黑。
啊——
皇帝笑了:“都只看到这个位置权力大。”
她当皇女时何尝不是呢,只看到母皇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了一群人的荣华富贵和命运。
只有坐上来亲自感受,才知道身为帝王的难处。
周翎宁道:“那因为您是明君啊,古时候的昏君,应该没这么累吧~”
“昏君也不轻松,”皇帝笑道:“只要坐上这个位置,就没有轻松的。”
“也是。”周翎宁转念一想,母皇说的有道理。
今日的奏折完成了,她趴在桌子上,不再像刚才那样循规蹈矩。
皇帝站起来:“走吧,去你父后那里用晚膳。”
周翎宁点点头:“好。”
.
君后在宫门口等她们。
用膳前,他温柔细语的说着家常,也不需要俩人回应,只是说说有这么件事。
周翎宁斜躺在软榻上歇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