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的晨雾裹着桂花香漫过石桥,黛玉蜷在乌篷船尾,看那摆渡老汉的蓑衣滴着隔夜的雨。船板缝隙里渗进的河水浸湿了裙角,她却不曾挪动——自金陵城破那日起,这身素白孝衣便再未离身。
\"姑娘且看。\"老汉竹篙点破水面,鎏金箱在涟漪中泛着血光。黛玉俯身去够,腕间翡翠镯子碰着箱盖的朱雀纹,竟发出钟磬般的嗡鸣。箱内整整齐齐码着三百卷宗,最上层摊开的舆图上,\"铜雀台\"三字被朱砂圈得刺目。
宝玉的咳嗽声突然从舱底传来。黛玉掀开草席的瞬间,舱板缝隙漏下的天光正照在他心口金锁上——那日被利刃刺穿的伤口竟已结痂,只是锁芯嵌着的东珠裂了道细缝,露出里头蜷缩的金箔残片。
\"妹妹...\"宝玉挣扎着要起身,却呕出口黑血。血珠溅在宗卷上,竟显出新字:\"景和二年七月初七,林如海私会废太子于虎丘...\"黛玉腕间玉镯应声而裂,原来父亲临终托孤时说的\"贾府\",竟不是归宿而是牢笼。
巳时三刻,官兵的靴声踏碎河畔青苔。黛玉将宝玉藏入鎏金箱,箱盖合拢的刹那,朱雀纹眼窝突然转动,射出根金针刺入她指尖。血珠滚落处,箱底暗格弹开,露出柄青铜钥匙——匙柄螭纹与宝玉胎记严丝合缝。
\"快走!\"老汉突然推开黛玉,自己迎上绣春刀的寒芒。血溅乌篷时,他掷出个油纸包,里头婚书墨迹未干:\"今将林氏黛玉许配东宫遗脉...\"黛玉攥着断成两截的竹篙,忽然想起那年宝玉挨打后,自己也是这般心如刀绞。
申时暴雨倾盆,黛玉拖着鎏金箱躲进荒祠。残破的观音像后藏着口枯井,井绳缠着褪色的绛色经幡。她摸索着往下攀时,指腹触到井壁刻痕——竟是贾敏的绝笔:\"吾儿若见此字,速往虎丘剑池...\"
戌时掌灯,宝玉在箱中高热呓语。黛玉撕下孝衣浸了雨水为他降温,忽见箱底浮出暗纹:景和二年军械图旁,朱砂批注\"林如海监造\"。铜钥匙插入锁孔的瞬间,箱底夹层弹出个乌木匣,匣中虎符与她掌心胎记同时泛起青光。
子夜惊雷劈开古柏,官兵的火把照亮祠门。黛玉背起宝玉跃入枯井,坠地的刹那,井底青砖竟下陷三尺。暗道尽头的密室里,二十口鎏金箱齐齐洞开,每箱官银都裹着褪色的兵部封条,封泥印着贾代善的私章。
\"姑娘终于来了。\"暗处转出个独眼老妇,手中烛台映着墙上的海捕文书——画像上的林如海怀抱婴孩,眉目间依稀有黛玉的影子。老妇颤巍巍捧出个青花瓷坛,坛身\"义忠亲王\"字样下,封泥裂开处露出半枚玉珏。
五更天,宝玉在密室石床上苏醒。黛玉正用银剪挑开瓷坛封泥,坛中血书已遭虫蛀,唯\"换婴\"二字清晰可辨。老妇突然跪地叩首:\"老奴等了十八年,终将小主人盼回来了...\"她腕间旧疤下,赫然现出与妙玉相同的朱雀刺青。
晨雾漫进密室时,追兵的马蹄踏碎荒祠门槛。黛玉攥着虎符按向石壁凹槽,机关转动的轰鸣中,三百口鎏金箱沉入地下暗河。她扶着宝玉跌进竹筏时,水中突然浮起具焦尸——竟是那日自爆的妙玉,手中紧握的佛珠拼出\"因果未了\"。
未时三刻,竹筏漂至虎丘山下。黛玉在剑池石壁发现暗门,青铜锁孔形如残破朱雀。宝玉将染血的玉珏按入锁眼时,石门轰然中开,寒气裹着龙涎香扑面而来。三千柄\"景和二年监造\"的刀剑在磷火中泛着幽光,剑身铭文\"弑君\"二字力透纸背。
\"妹妹你看!\"宝玉指着穹顶壁画:废太子立于铜雀台,台下三百口棺材齐齐开启。黛玉抚过冰凉的剑柄,忽然看清画中太子的脸——竟与自己有七分相似,而怀中婴孩项圈的金锁,正是宝玉自幼佩戴之物。
申时骤雨突至,追兵的火把在洞外连成火龙。黛玉握紧父亲留下的佩剑,剑穗上褪色的并蒂莲荷包突然断裂。宝玉拾起荷包,内衬暗绣的\"戊辰年腊月廿三\",正是黛玉生辰,亦是贾府开始转运黑铁的日子。
\"原来我们...\"宝玉话音未落,忠顺王的狂笑已震落洞顶碎石。黛玉挥剑斩断铁索的刹那,暗河闸门轰然开启,三百口鎏金棺顺流而下,棺盖朱雀纹在波光中泣血,将二十年冤孽尽数冲向姑苏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