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您按阴阳和五行对器机进行分类,但我对阴阳和五行的理解还不深刻,总觉得阴阳和五行有点玄,您能用科学的方法详细讲解吗?
梦:好的。阴阳和五行是古汉语延续下来的名称,换成现代名称,阴阳就是对称,五行就是运行规律,这样说是不是就复合你的科学思维了。
立:好像是的。只是名称更换是不够的,主要是阴阳和五行的内核要符合科学。
梦:可以,那我们先从阴阳讲起吧。阴阳就是对称,阴阳是矛盾的一体两面,阴阳是超弦结缔的两个方向,阴阳是平衡状态下两个组合,阴阳是投影的主体和客体......,一切对称平衡的体系都是阴阳。单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一定是正反两个矛盾的统一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立:我还想理解阴阳的精髓,阴阳就是对立统一体。
梦:很好,你终于开窍了。阴阳并不是具体的像,阴阳是对立的关系。如果上为阳,那么下就为阴。天为阳,地就为阴。左为阳,右就为阴。背为阳,前就为阴。外为阳,内就为阴。热为阳,寒就为阴。动为阳,静就为阴。炁为阳,血就为阴......
立:对立的关系我明白了,为什么“上、天、左、背、外、热、动、炁......”一定为阳,而不是阴?
梦:所谓阳者,代指对立统一体中正向的一方,阴者为反向的一方,这些没有固定的定义,要看矛盾双方所处的关系。比如“左为阳,右为阴”中的右,在“外为阳,内为阴”中处于“外阳”的位置,所以阴阳一定要对称来看,用参照的方法来定阴阳,阴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对比中,我们习惯把优势的一方称为阳,弱势的一方为阴;将受光的一面为阳,背光的一面为阴;将物质化的实体定义为阳,意识化的精神定义为阴。
立:我好像理解了,所谓阴中之阳,或阳中之阴,就是参照物变化后阴阳转换。炁为阳血为阴,血又分动脉和静脉,动脉就是阴中之阳,静脉就是阴中之阴。
梦:很好,就是这样。确定阴阳的关键是指定参照物,参照物决定参照系的范围。
立:僵尸身体分上下,分天地,分前后,分左右,具体的参照是什么?
梦:以身为参照,首器为上,生器为下;以头为参照,由背部入头为上,由头入胸为下;以膈肌为参照,膈肌以上为天,膈肌以下为地,天为清,地为浊,清者上行,浊者下行;以光照为参照,蔽光色浅者为前,受光色深者为后,浅者为腹,深者为背,腹者怕寒,背者怕风;以心脏为参照,出心者为左,入心者为右,左为清阳,右为浊阴;以三焦为参照,三焦之内为里,三焦之外为表,里为脏腑,表为五体。以土(运输)为参照,木火为阳气,金水为阴气,阳气在上精足气满,阴气在下排毒养血。以木(原料和产品)为参照,水火为寒热,金土为燥湿,寒热为高低损益,燥湿为收敛生长。
立:参照对阴阳是否有作用?
梦:参照是分阴阳的界限和中心,参照天然就是平衡点,阴阳以参照为中心形成动态平衡,平衡的状态是“常”。以常为参照,可知变化,不足者为虚,多余者为实。因不足而偏者为虚邪,因太过而偏者为实邪。“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参照就是平衡的支点,有了支点再去调节平衡,就能做到成竹在胸、有的放矢。以膈肌为参照,就能知:“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以三焦为参照,就能知:“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以心脏为参照,就能知:“清阳实四肢,浊阴走五藏。”
立:如何理解“清阳”和“浊阴”呢?
梦:清阳是木、火的阳气,清阳向上走;浊阴是金、水的阴气,浊阴向下走。木为肝,火为心,肝脏为器机提供原料,心脏为器机提供动力,运输方向是外向的;金为肺,水为肾,肺和肾负责器机代谢后产物的处理,运输方向是向内的。
立:我感觉这个阳气像是动脉血,阴气像是静脉血。从心脏运向肢体的动脉血中营养物质和含氧量相对较高,颜色鲜红,血液是清的;由肢体返回心脏的静脉血中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较高,颜色暗红,血液是浊的。
梦:分析得很好,你可以简单这么理解,器机中大部分的功能是通过血液循环完成的,然而除了血液循环之外还有经络、神经、腺体的作用。所以清阳和浊阴的内涵比动脉和静脉更丰富。
立:您在分析清阳和浊阴的过程中,为什么缺少土的功能?
梦:没有缺少,土为脾,脾主水,土的功能是以水为工具进行运输,形成循环功能,无论木火的阳气,还是金水的阴气,都依赖土的运输作用。
立:“清阳”在上、“浊阴”在下,上下颠倒会怎样?
梦:“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立:如何解决呢?
梦: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在下”为下热不足,“浊在上”为上寒太过,不足则补之,太过则泄之。“下之火”为小肠火,“上之寒”为肺寒,小肠火不足则腹泻,肺伤寒则胸膈胀满。所以解决飧泄的关键是增加小肠火,化解瞋胀的要点是降低肺寒。
立:小肠火具体指什么?
梦: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和吸收,消化分解的能力就是小肠的火。小肠火不足,就是消化分解食物的能力不足,食物不能被充分降解成小分子状态,小肠黏膜细胞就无法吸收营养。未充分消化的食物中为大分子结构,甚至保持食物原始的状态,小肠对此无能为力,只能流向下游的大肠。大分子结构具有较大的粘性和保水能力,与大肠吸收水分形成竞争关系,尤其是食物中脂肪含量较高时,大肠就像被涂上了油膜,彻底阻碍大肠的吸收功能。大肠内的肠道菌群是食腐性质的,对相对新鲜的食物无可奈何,因此菌群处于饥饿衰弱的状态。最后排出的粪便是相对新鲜的,所以颜色较浅、气味较淡、粘性较大、油性较高。
立:如何补充小肠火呢?
梦:小肠消化分解的能力分为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物理作用是小肠的收缩蠕动,属于阳火,阳火不足使食物搅拌不匀,反应不充分,只有部分食物被分解吸收。化学作用是消化液的分泌,属于阴火,包括胃液、胆汁、胰液和小肠液的综合作用。消化液能将食物的大分子降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是食物降解的关键,被分解的食物属于熟化的,未被降解的食物属于生鲜的。小肠的收缩蠕动受炁掌控,小肠运动不足就是炁不足,需要补气;小肠的消化液分泌受血影响,消化液不足就要补血。如果炁血双亏,就要气血双补。
立:肺寒具体指什么?
梦:肺脏是器机的交换器官,主要交换气体、水分和热量。肺脏吸入干燥的冷气,呼出湿润的热气,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冷热的交换,和水分的交换。肺脏的本意是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散失热量和水分是副产品。肺脏是器机唯一一个直接与外环境接触的内脏,肺脏是热的,由于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是冷的,对肺脏有损伤,肺脏采用混合气体的方式给新鲜空气升温,水的比热高,对升温效果最好,所以在呼吸过程中交换热量和水分成为肺脏对抗肺寒的武器。如果在呼吸过程中,混合气体不均匀,或者水分过少,就导致吸入气体过凉,就会对肺脏造成损伤,就形成了肺寒。
立:我知道了,如果肺部气体混合不均匀,必然是生理结构和呼吸运动的问题,这个属于肺阳,通过炁来解决。如果肺脏散失水分的功能不足就是肺燥,属于肺阴,通过血来解决。我有个疑问,肺脏是如何散失水分的?
梦:你能问这个问题,非常好。水变成水蒸气必然消耗热量才能完成,所以肺脏需要消耗热量来蒸发水分,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1是水分从哪里来的?2是热量哪里来的?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就能理解肺脏的寒热和干燥。
立:我想水的来源是喝水,热量来源是心脏和血液。
梦:你说的只是表象,喝入的水是哪里吸收的,吸收后如何运行至肺脏的?另外热量的来源不是心脏和血液,心脏和血液只是热量的搬运工。
立:喝入的水首先由胃吸收一部分,然后与食物混合进入肠道,然后由大肠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剩余的随粪便排出。如果心脏和血液是热量的搬运工,那么热量只能是来自线粒体了。
梦:你回答的非常好,热量的来源就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器机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呼吸分为在肺部和皮肤内进行物质交换的宏观呼吸,以及在细胞内部进行物质交换的微观呼吸。细胞质中的糖分在酶的催化下发生无氧呼吸,糖转化为丙酮酸和少量能量。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将丙酮酸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大量热量。而肺和皮肤的宏观呼吸作用,就是将细胞内微观呼吸的代谢产物交换出去。
立:我发现线粒体就像一个内燃发动机,吸入氧气,然后燃烧,放出热量和二氧化碳,而肺部就是一个大号的换气设备。
梦:看来你逐渐接受僵尸是机械结构了。直接由胃肠道吸收的水分属于液体,会进入血液和体液,肺部呼吸需要的水分为气体,线粒体中排放的水分恰好为气体。所以肺部释放的水分一部分来自线粒体有氧呼吸的水气,另一部分来自血液通过热量转化的水气。所以肺寒的根源在线粒体,水气来源于此,热量也来源于此,交换的二氧化碳也来源于此。
立:线粒体与肺脏刚好形成闭环了。
梦:是的。线粒体是器机实际热量的来源,必然属于火,我会在五行篇详细讲解。我们还是回到阴阳的主题。
立: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分阴阳吗?
梦:阴阳在器机中无处不在。首器、身器、生器内部先按阴阳分表里,然后按阴阳分脏腑,脏腑内部是按五行细分,五行也是分阴阳的。水、火是对立的两面,火为热属于阳,水为寒属于阴;金、土是对立的两面,金为燥属于阳,土为湿属于阴;木是风性的,贯穿五行,或者说木以自己为参照物,是阴阳双性的。“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阳对立是互相节制,阳为阴之表,阴为阳之锚,因为有阴在内的锚定,所以阳在外才能发挥功能,因为有阳在外的保护,阴在内才能安稳。“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水火是互相节制的,有水的节制火不至于过热,有火的节制水不至于过寒,水火既济才能平衡。金土是互相节制的,有金的节制土不至于过湿,有土的节制金不至于过燥。
立:木如何节制呢?
梦:单独来看,木是没有节制的,木是自由的,木靠自律,同时木又是主开的,木是最容易失衡的,邪多起于风。在整体来看,木又是有节制的,木与“水火、金土”的整体互相节制,木需要寒热平衡的节制,木还需要燥湿平衡的节制;相反,寒热燥湿也需要木的涵养,有木的串联,五行才能形成整体。“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立:阴阳表里的作用是什么?
梦:阴阳就是平衡,掌握阴阳就是掌握平衡,在器机出现偏差时,用阴阳进行纠偏。比如五体是阳,脏腑是阴,五体生病了,是由于缺少了脏腑的制衡。比如皮肤为金之表,皮肤干燥、暗疮、粉刺、紫痫等的问题首先要查金脏腑的肺、大肠是否失衡。骨骼为水之表,肾脏为水之里,比如骨骼出现病变,首先要看肾功能是否失衡。木之表为筋,木之里为肝胆,出现抽筋、痉挛、震颤、强直等症状,就要查肝胆的情况。火之表为脉,火之里为心,血管与心脏是联通的,心血管病是不分家的,同时还要兼顾心包的情况。土之表为肉,土之里为脾胃,出现肌肉萎缩、肌肉酸痛就要查脾的运输功能。通过阴阳制衡的关系,对生命系统进行调节。由于生命系统是复杂的动态平衡,任何器官出问题,都是综合条件作用的结果,阴阳用于调整大方向,细节需要五行精细调节。
立:存在单一条件的阴阳失调吗?
梦:单一的阴阳失调只发生在初级阶段,也就是未病时期,这个阶段由于不良的习惯导致木性器官组织发生轻微的失衡,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但还达不到病的程度。比如长时间某个姿势的工作状态,局部出现筋肉酸痛的症状,就是单一条件的阴阳失调。
立: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应该如何调节呢?
梦:运用导引术即可,出现酸痛症状的部位一般为阳位,根据酸痛的部位,导引相应的阴位。身体的阳位为背部,久坐引起的酸痛一般在背部,背部酸痛就是前后不通,需要导引阿是穴及其对应的前胸部位;四肢的阳位为靠外色深的部分,靠内色浅的部分为阴,由久握导致的上肢酸痛,一般发生在手背,导引阿是穴至手心对应的位置即可;下肢的外侧色深处为阳,内侧色浅处为阴,阳位出现酸痛问题,就将酸痛导引至阴位,只要气脉通畅,疼痛就会消失。
立:导引是不是可以治疗筋肉的疾病了?
梦:我说过了,导引只能治未病,不能治已病。如果身体失衡是短期内,发生在浅层筋膜,导引是立竿见影的;如果失衡已经经年累月,那么病症已经进入深层筋膜和肌肉,这时简单的导引已经不起作用了,需要针灸治疗;如果失衡已经进入经脉,那么就需要药物辅助治疗。
立:原来是这样。如何利用阴阳掌握器机的平衡呢?
梦:阴阳体现在器机的各个层次,融入在器机生命活动的方方面面,器机的任何生理行为都包含开启和关闭的指令,开启是阳,关闭是阴。按时开启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当满足需求按时关闭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就是阴阳平衡。控制开关的能力就是信息交互,由末端向中枢输入的信息为阴,由中枢向末端传出信息为阳,阴性信息为需求,阳性信息为功用。通过交互信息控制器机有序开关的能力就是掌握大方向,因为器机的失衡往往都是从开关失灵开始的。
立:说的太笼统了,您能详细讲解开关吗?
梦:这要从器机的构成说起,器机是围绕容器、体验和交互3个功能来设计的,身器的功能是生产各种物质,首器的功能是生产各种信息,生器的功能是生产各种欲望。器机生产的物质、信息和欲望,最终都会形成体验,体验是器机作为投影的价值所在,所以僵尸生命最重要的是体验。体验的质量有神经、经络和腺体调控,这三者就是阴阳平衡的开关。神经、经络和腺体,无论哪一种的作用原理都是十分复杂的,以后会单独来讲解。
立:《黄帝内典》中讲“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逆阴阳真的会死吗,这句话应如何理解呢?
梦:你不能单独摘出某句话来分析,应结合文章的语境,这样容易断章取义。这句话取自《黄帝内典》的四气调神大论篇,文中讲僵尸的行为要符合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顺应节气的行为为阳,逆反节气的行为为阴,顺从则对身体有益,逆反则对身体有损。这句话中的生死不是生命死亡,而是损益。阴阳是对立,同时也是循环,从阴至阳,从阳到阴。阴阳循环在一天中是日夜交替,在一年中是四季轮转,在阴阳交替循环中,器机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器机本身必然随之变化,这种规律的变化已经写入僵尸的信息中,控制规律变化的器官是松果体,顺从时空的变化对松果体有益,逆反的行为就会扰乱松果体的规律,松果体紊乱,就会影响小脑功能,进而影响心包和脑垂体,造成内分泌紊乱,所以“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在阴阳循环中,本来由阴至阳,逆反之后变成“由阴至阴”和“由阳至阳”,结果就是阴阳分离,是谓内格。
梦:今天讲的够多了,就到这里吧。
立:谢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