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悯贤再度被押回那阴暗潮湿的牢房,沉重的牢门“哐当”一声关上,金属撞击的声响在寂静的牢狱里不断回荡,好似命运给他敲响的沉重丧钟,每一声都震得他的心发颤。他无力地蜷缩在角落,粗糙的地面硌得他浑身生疼,身上被狱卒鞭笞留下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而心底深处的绝望,更是如汹涌的暗流,几乎要将他彻底吞没。
几日后,一道冰冷刺骨的旨意毫无征兆地传来——解除苏悯贤的兵权。这消息瞬间如同一颗威力巨大的炸弹,在军营里轰然炸开。曾经跟随苏悯贤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时,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情,紧接着,愤怒与不甘的情绪迅速弥漫在整个军营。
那些曾在战场上与苏悯贤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将士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愤慨,纷纷表示要联名上书,为将军求情。他们找来纸笔,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苏将军的赫赫战功和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可他们的满腔热血,换来的却是无情的驳回。赵康早已在军营中安插了大量亲信,这些人如同一群恶狼,严密地监视着军营的一举一动,稍有异动,便会被他们无情镇压。
失去兵权的苏悯贤,在宫廷中的处境愈发艰难,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往日那些与他称兄道弟、把酒言欢的官员,在皇权的巨大压力和赵康一党的威胁下,纷纷选择了沉默。他们害怕因为替苏悯贤说一句话,就会被卷入这场可怕的政治旋涡,丢了自己的乌纱帽,甚至连累家人。那些曾经在朝堂上为他据理力争、仗义执言的官员,此刻也因畏惧被牵连,对他避之不及,远远地看到他,便匆匆转身,假装没有看见。
苏府更是一片凄凉景象,往日的热闹繁华早已不复存在,如今门可罗雀。亲戚朋友们生怕被这场风波波及,一个个如同惊弓之鸟,断绝了与苏家的往来。苏府的大门紧闭,仿佛一座被遗弃的孤岛,在这风雨飘摇的局势中,显得格外孤寂和无助。
苏悯贤的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前来探监,隔着冰冷的牢栏,一家人只能泪眼相对。妻子的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泣不成声地说道:“老爷,我们该怎么办?这日子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孩子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眼中满是恐惧与迷茫,稚嫩的声音带着哭腔:“爹爹,我想回家,我害怕......”苏悯贤强忍着泪水,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安慰着家人:“别怕,总会有办法的,我定会还自己清白,还你们安稳的生活。”可他心里清楚,前路荆棘密布,希望是如此的渺茫,说出的这番话,更像是给自己和家人的一丝心理慰藉。
在狱中,苏悯贤度日如年,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煎熬。他躺在冰冷的石板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自己究竟得罪了何人,为何会陷入这般绝境。他想起自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面对敌军的刀枪剑雨,毫不退缩,为国家立下的赫赫战功;想起自己对皇帝的一片忠心,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艰难险阻,始终坚定不移,从未有过一丝二心。如今却被奸人污蔑,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他满心愤懑,却无处发泄,只能在心中默默咬牙,痛恨那些颠倒黑白的小人。
赵康一党仍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就像一群贪婪的饿狼,在朝堂上不断进谗言,企图彻底将苏悯贤置于死地。他们挖空心思,编造出更多莫须有的罪名,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诉说着,蛊惑皇帝,让皇帝对苏悯贤的猜忌越来越深。朝堂上的局势愈发紧张,支持苏悯贤的声音越来越微弱,仿佛随时都会被这黑暗的政治风暴所淹没,而赵康一党的势力却如日中天,越发嚣张跋扈。
苏悯贤深知,自己若想洗清冤屈,绝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他开始留意狱中每一个细微的动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每天,他都会仔细观察狱卒的言行举止,试图从他们不经意间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一丝真相的蛛丝马迹。他在心中默默筹划,等待着一个机会,哪怕这个机会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微乎其微,他也要拼尽全力一搏,为自己、为家人、为那些信任他的将士们讨回一个公道,还朝堂一片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