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客们都已离去。
奉帝坐在书房,品着热茶。
“萨穆尔再过两日便要离去。”
“西凉的赏赐都已经备好。”
“小宁,便由你护送她出长安。”
“行。”
宁阙笑着点头。
他私底下和萨穆尔也有交易。
他父兄的死,目前尚不明了。
或许真和顾家有关系。
也可能幕后另有他人。
还是得继续查下去。
“你这回干得不错。”
“设宴收礼,行酒令又赚了些。”
“这几日百宝阁卖麻将赚翻了吧?”
“小宁,朕恭喜你发财了!”
“发什么财啊……”宁阙连连摆手,继续哭穷道:“我穷得都快要饭了。皇兄又不是不知道,王府处处都要用钱。泾阳每日也有开支,估计到明年都难恢复。”
“呵呵。”
奉帝只是笑了笑。
这话听听就好,千万别信。
他主要还是喜欢听宁阙卖惨。
“泾阳确实要花不少钱。”
“那可太多了。”宁阙苦着脸,继续卖惨道:“蝗虫倒是抓完了,可灾民们还要干活咧。祖宅需要修缮,还得开垦荒地,维修农器。疏通河道,建造工坊。还得熬过即将到来的寒冬,我也是没办法……”
“朕听户部说,你让他们种宿麦?”
“是的。”
宁阙点了点头,解释道:“所谓宿麦,就是过冬的麦子。种地讲究因时制宜,像长安附近都是一年一种,以粟为主。泾阳遭了蝗灾,继续种粟也来不及了。这时候种上抗寒能力更强的冬麦,就能与天抢时。靠着冬麦,百姓也能更易抵抗天灾。”
大奉此前并没有冬麦的说法。
起码在长安附近没人提过。
百姓原本是一年一种。
靠着冬麦,能两年三种。
相当于多一季的收获。
缺点当然也是有的。
这年头没有化肥,长此以往肯定会透支地力。等肥力被吸收完,土地便会板结,很容易把地给种废咯。宁阙令人疏通河道,就是要把淤泥用来堆肥沤肥。
“挺好。”
“相关事宜,就由你负责。”
“若真能种成,便让户部传下去。”
“在合适的地方推行冬麦。”
“还是别了。”宁阙则是出言劝阻,“如果地方遭灾且时间刚好,可推行冬麦抗灾,而这是不得已为之。若将冬麦视作常态,且两年三种,很容易将田给种废。”
奉帝是若有所思。
良久后,轻轻叹息。
“那就如你说的这般。”
“皇兄现在很缺粮食吗?”
奉帝则是随手拿起簿册,轻声道:“如今正值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
“凡日月所照,皆为大奉疆土。你为大奉立下无比宏远的目标,朕也将为此奋斗终生。口号喊喊容易,可想办到却不容易。现在和西凉签订盟书,也可放开手对付辽国。大战将起,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
“也是……”
宁阙轻轻叹息。
倒不是大奉想打仗。
而是辽国这些年一直都在增兵。
辽国闷声发展多年,现在是兵多将广。他们霸占了河套草原不说,还大有要开战的架势。
如今大奉已与西凉和谈,彻底腾出手来,也该反击辽国。不说夺回河套草原,起码也得削弱辽国的有生力量。
奉帝看着宁阙,轻声道:“自高祖立国起,便一直是由宁王掌兵。顾渊这人难堪大用,若是两国交战,还是得由你负责。只是你先前从未领兵,未必能服众。好在镇守雁门关的是你舅父,届时你带着三卫过去打几个漂亮仗,朕再用你也能服众。”
“都听皇兄的。”
宁阙笑了笑。
其实他并不喜欢打仗。
父兄尚在时,宁阙经常偷懒不肯学兵法,每次都会惹得父王动怒。可现如今整个王府就只剩下他了,他必须得重振宁王府的威望!
如今镇守雁门关,抵御辽国的是他舅父冯毋择。官至大将军,爵至镇国公,还是长安八大世家之首的冯家家主。这些年来都在北疆,负责防范辽国铁骑。
“你做好准备便可。”
“朕已经令人自西陲抽调兵力。”
“同时发五郡粮仓,驰援雁门。”
“西凉那边还是留个心眼的好。”
宁阙忍不住出言提醒。
按萨穆尔所言,西凉还要对顾渊动手。可这事关系两国邦交,无法放在明面上。西凉太子分得清公私,应该不会对大奉开战用兵。
当然,还是要小心他们暗中使诈。
宁阙肯定是巴不得顾渊死。
可这事没这么简单。
顾渊现在终究是大奉的将军。
在军中也有些威望和势力。
如果他真被西凉人所杀,大奉等同是被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届时就算不甘心,大奉也必须出兵做出回应。
还有,顾渊知道很多事。
他父兄的死,和顾家是否有关?
是有人栽赃陷害,还是顾家所为?
“嗯,朕知道。”
奉帝点了点头。
盟书有用的时候是盟书,没用的时候,那就是张废纸。况且防人之心不可无,西陲还是得保持一定的兵力。
“行了,天色也不早了。”
“你早些休息,还要重建三卫。”
“过段日子还是太后寿宴,辽国还会派遣使臣前来贺寿。朕估计他们是别有用心,是来给大奉下马威的,你可都得准备好。”
“臣弟明白。”宁阙笑着起身,“我送送皇兄。”
“免了。”
奉帝微笑拂袖。
他走出书房,抬头看向明月。
“小宁。”
“皇兄还有何吩咐?”
“现在,我真正能依靠的只有你了。”奉帝轻声呢喃,“大奉看似平稳,实则是内忧外患,你可要尽快成长起来。”
“臣弟必不负皇兄所望!”
“嗯。”
奉帝拂袖离去。
胡总管则是带着大内侍卫紧跟在后。待他们出了王府,宁阙方在门口长舒口气。奉帝刚才说的话,是啥意思?
是要他尽快掌权?
看来,奉帝形势不容乐观啊!
“王爷。”
“都走了吧?”
“嗯。”
宁阙看着福伯,笑着道:“你今天也忙,早些休息。明早咱们去泾阳,尽快组建三卫,届时还得交接户籍什么的。”
“诺!”
福伯抬手作揖。
王府终于是又有了三卫!
老宁王若知晓,也能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