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记载,武则天在太宗时期作为才人时,曾面对一匹名为‘狮子骢’的烈马。”
这个故事基本也算武则天耳熟能详的事情了,但为了更具体地表现武则天的性格,也为了李世民和张孙子这两个人,赵定安还是详细地讲了。
“太宗询问如何驯服此马,武则天答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可见其反应果决,性格强悍。不过正史记载都有教化作用,尤其是资治通鉴,故事可能旨在突出武则天的非凡之处,为她的崛起提供合理性。虽未必完全虚构,但细节或经修饰。”
武则天驯的是马,李世民驯的则是臣子。
因而他听到这武则天如此对待烈马,不自觉皱了眉。
这般手段虽然厉害,但绝不是长久之计。
有这种心性和手段,能成为执政人不奇怪,但李世民更好奇,他这个十二年没升迁过的才人,到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总不能“天命归于武”“太宗死天下崩”“大武将兴,媚娘为王”吧?
“太宗去世后,她被遣至感业寺为尼。但是吧……”
为尼,没毛病,但是怎么有个但是?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来了,大唐的小娘文学。]
小娘文学?
嬴政刘邦刘彻纷纷迟疑。
这意思莫非是……
“武才人和当时的太子李治有了感情,人家即位后把她接回宫啦!”
李世民:茫然,迟疑,震惊,暴怒……
他啪地握住长孙氏的手道:“观音婢啊……”
“朕怎么生了个这样的不孝子啊!”
赵定安道:“给大家纠正一下,才人这个品级在大唐后宫里面不算高,正五品,大唐皇子抚养制度并无明确法典规定,但正五品是收养不了的,所以武则天连小娘都算不上。”
哦对,十二年的才人,说小娘真算不上。
那也不是你和朕的儿子搭上线的理由啊!
长孙氏也挺震惊。
小友说李治出生于贞观二年,而贞观十一年武则天14岁,好家伙,自己这个小儿子还喜欢年纪大的?
“据旧唐书记载,李治在太宗病榻前侍疾时,与武则天‘相遇而悦之’,两人暗生情愫。太宗去世后,按唐代制度,未生育的嫔妃需出家为尼,武则天就被遣送至长安感业寺,成了尼姑。”
李世民深吸口气,觉得自己胸疾又来了。
朕生病了你来侍疾朕很高兴,你和朕的才人勾搭上了朕很不开心。
[这是等着老爹翘辫子了好继承老爹的衣钵具象化吗?]
[李治也是个抽象人,他老爹给他安排的托孤大臣,甚至是他舅,也麻溜地送走了。]
李治现在比武则天还紧张。
当初李承乾和李泰在斗争落幕之后,这位亲舅舅都没有站队二外甥,而是站队他这个小外甥了。
虽然其中有长孙无忌的其他考量,但那是阿耶给他安排的托孤大臣,还是他亲舅舅。
结果自己还是把人送走了。
要是让阿耶知道……
而长孙无忌这边快要石化了。
今天李世民没召见他们进宫看直播,因而长孙无忌找了三两好友一起看。
讲到长孙氏的时候还是得意洋洋,听着程知节尉迟敬德那俩大老粗的恭维,心里美得不行。
瞧瞧,我妹!千古第一贤后!
随后又听到,自己成了托孤大臣。
好嘛,没在贞观一朝被重用,新帝重用他也行。
结果高兴劲还没过,就听到小外甥把自己送走了。
这对吗?!
赵定安道:“李治这个可不是单纯的哄堂大孝,而是相权和皇权的斗争。”
“李世民病逝前,给李治安排了托孤大臣,首当其冲的就是长孙无忌。”赵定安道,“作为妹妹,长孙氏的眼光是很准的。长孙无忌在李治即位后,以太尉身份总揽朝政,实际掌握决策权,实实在在变成了威胁皇权的外戚。”
[我问一下,为什么他成了托孤大臣?他当时就支持李治吗?]
[不解+1,为什么不支持李泰?李泰也是他外甥啊。]
赵定安看到了网友的疑惑,道:“这个好解释,长孙无忌一开始是太子党,太子那些事咱就不多说了吧?他倒台后就李泰和李治可以选了,但李泰的支持者大多山东士族和新兴寒门官僚,与关陇贵族存在利益冲突。李泰上位后,关陇贵族的权力会不会被稀释?”
“而且李泰曾拉拢李靖的学生侯君集支持自己,但侯君集因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杀。长孙无忌借机打压李泰势力,认为其‘逼宫夺嫡’违背礼法。 而李泰曾提出‘效仿周公诛管叔’,暗示若自己继位将严惩李承乾党羽,这种激进态度换谁谁心里发毛吧?这都是旧怨啊!”
“最主要是,李治性格温和优柔寡断,看上去好控制啊,长孙无忌联合褚遂良、房玄龄之子房遗爱等太宗旧臣,形成‘拥立李治’的联盟,利用太宗晚年对李治的偏爱,在太宗面前营造‘李治得人心’的舆论。”
[好家伙,舆论战,玩权谋的心眼子都脏。]
[但事实证明李治当时只是年轻,他心眼子也不干净……]
[那就长孙无忌一个人支持李治?]
赵定安摆手道:“关陇贵族的集体选择长孙无忌并非孤例,基本普遍支持李治。他们深知,若李泰上位,山东士族势力可能借机崛起,打破关陇贵族对军政大权的垄断。”
[要么利益驱使,要么想要保身,总之搭上了同一艘贼船。]
[所以那个时候长孙无忌就开始谋划更高权力了?那长孙氏是真有点厉害。]
“众所周知啊,相权威胁了皇权,皇帝必然要打压相权。”赵定安继续道,“我们这位‘优柔寡断’的皇帝是如何削相权的呢?那时候我们的武则天又要登场了。”
武则天的心又提起来了。
她和李治身上要是挂个心跳检测仪,两个人分分钟爆表。
主要是,她这上位的手段不算太光彩。
“在说他夫妻俩如何压下相权,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李治的后宫,主要的关注点就是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对立。”
“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皇后,关陇贵族代表,李治嫡妻。其母柳氏为关陇大族河东柳氏之女,家族势力雄厚。出生南朝士族兰陵萧氏的萧贵妃,唐太宗死后被李治接入后宫,性格强势,一度专宠。”
“王皇后背后的关陇贵族集团则通过控制朝政,维持其地位。因此,李治虽不满其干政,但碍于门阀势力,暂未动摇其皇后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