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六年三月初一,八十一难大道,漫长而危险,如今终于迎来了尽头。
吴承恩、九条元月、孙悟空和玄奘走过最后一段崎岖的山路,前方豁然开朗,一道金光闪耀的门户出现在他们面前。
四人停下脚步,彼此对视了一眼,心中百感交集。
吴承恩深深吸了一口气,轻声说道:“终于走完了……可是,我们只经历了九难而已。”
九条元月点头道:“看来这八十一难大道并不是必须要经历所有的难关,而是每个人的考验各不相同。”
孙悟空扛着金箍棒,嘿嘿一笑:“俺老孙还想着再打一场呢,没想到这么快就走到头了!”
玄奘则合掌低声念道:“阿弥陀佛,愿世间众生皆能得渡。”
就在此时,一道祥光从天而降,周围的天地仿佛瞬间安静了下来,一股神圣的气息弥漫整个空间。
观音菩萨,现身了。
“玄奘。”
观音的声音轻柔而威严,玄奘见状立刻跪下,恭敬地低头说道:“弟子玄奘,拜见菩萨。”
吴承恩、孙悟空和九条元月也停下脚步,看向这位佛门圣者。
“你们走过八十一难大道,虽然只经历了九难,但已足够证明你们的心性。”
观音缓缓说道,目光慈悲地扫过众人。
就在这时,九条元月的身体突然被一团白光笼罩,整个人的身影逐渐模糊,仿佛被某种力量拉扯着。
“诶?!”吴承恩大惊失色,“九条!”
九条元月看着自己的身体逐渐虚化,脸上却并没有惊慌之色,反而无奈地笑了笑:“看来……佛门的庇佑,在我们走过八十一难大道后再次生效了。”
孙悟空挠了挠头:“这意思是你要回日本了?”
九条元月轻轻点头,看向吴承恩,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老吴,我们这一趟旅程,走得很值。我走了,以后你若写出《西游记》,一定要写上我的名字。”
吴承恩苦笑道:“你帮了我这么多,我怎么可能不写?”
九条元月看着三人,郑重地说道:“诸位,后会有期!”
下一秒,白光彻底包裹住九条元月,他的身影随之消失,回到了日本。
吴承恩和孙悟空默默地站在原地,心中有些失落。
然而,他们的队伍中,还有另一个人,也即将消失——玄奘。
玄奘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掌,眼神复杂:“贫僧……该回归地府了。”
吴承恩愣了一下,突然意识到玄奘本是千年前之人,如今不过是被特殊的力量带回人间,如今八十一难大道已过,他的存在也要随之消散。
吴承恩忍不住说道:“大师……”
玄奘微微一笑,轻声说道:“世事无常,缘聚缘散,贫僧已无遗憾……”
然而,就在他即将彻底消失的瞬间,观音轻轻一叹,拂袖一挥。
她手中的杨枝净瓶微微一倾,几滴甘露洒落在玄奘身上。
玄奘的身体顿时变得凝实,不再虚幻,而是重新回到了人间!
吴承恩和孙悟空皆是震惊无比,玄奘自己也呆住了。
观音慈悲地看着他,温声说道:“玄奘,你既已归来,又怎能让你再次离去?从今以后,你便是这世间真正的取经人,完成你千年前未尽的使命。”
玄奘微微一怔,随即深深叩首:“弟子……遵命。”
观音看着孙悟空,缓缓说道:“悟空,”
孙悟空立刻跳了起来:“诶?又叫俺老孙干嘛?”
观音微微一笑:“从今以后,你便是玄奘的护法者,护送他前往西天取经。”
孙悟空顿时苦着脸:“俺老孙还是没能躲过去啊……”
吴承恩看着这一幕,微微一笑:“看来,大圣你命中注定要走这趟路了。”
孙悟空翻了个白眼,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双手抱拳道:“行吧,既然是菩萨的安排,那俺老孙也只能听命了。”
观音缓缓点头,随即说道:“原本,犬夜叉和花千骨也被选中,但贫僧觉得……你们三人,已经足够。”
“这次取经之路,由你们三人完成。”
吴承恩、玄奘、孙悟空。
新的取经队伍,正式成型!
然而,就在观音即将离去时,吴承恩突然叫住了她。
“等等,菩萨。”
观音停下脚步,看向吴承恩:“施主,还有何事?”
吴承恩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能再帮我做一件事吗?传送我回淮安吧。”
孙悟空一愣,惊讶地看着他:“老吴,你不要俺老孙帮你了吗?”
吴承恩拍了拍孙悟空的肩膀,笑道:“不用了,我小时候的故事框架已经想好了,经过这九难,我该回去了。”
“我要回去,写我的《西游记》。”
观音闻言,微微一笑,轻轻挥手,一道金光包裹住吴承恩。
眨眼间,吴承恩便消失了。
当吴承恩睁开眼睛时,他已经回到了淮安府山阳县,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房屋,一切都没有变。
他深吸了一口气,低声说道:“我回来了。”
就在此时,他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一个身穿白衣、手持长剑的男人,静静地站在街头,身后插着一柄剑,锋利如霜雪。
——西门吹雪。
吴承恩大步走上前,惊讶地问道:“西门兄,你怎么在这?”
西门吹雪淡淡道:“刚刚除掉了你家乡的村霸,顺路经过此地。”
吴承恩微微一笑,轻轻说道:“看来,我的《西游记》……真的要开始了。”
——八十一难大道的旅程结束,但吴承恩的西游记,才刚刚开始!
万历十年七月十七日,七月的淮安,酷暑难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
在一座简陋的宅院内,床榻上躺着一个满头白发、面容憔悴的老人,他的眼睛深陷,脸色苍白,气息微弱,但目光依旧透着一丝坚定。
他,就是吴承恩。
屋内燃着一盏昏黄的油灯,微弱的光芒映照着房间内的陈设。桌上摆放着一沓厚厚的书稿,正是吴承恩呕心沥血创作的《西游记》。
床边站着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的面容沧桑,身上穿着日本的传统服饰,眉宇之间透着一股儒雅的气息。
他,正是吴承恩生前最好的朋友——九条元月。
吴承恩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有些模糊,他用尽最后的力气伸出手,声音沙哑而微弱:“九条……你终于来了……”
九条元月快步上前,握住吴承恩枯瘦的手,眼中满是悲痛:“老吴……我来了。”
吴承恩轻轻一笑,目光缓缓扫向桌上的书稿,声音微弱却坚定:“我的《西游记》……还未完成……我已经没有时间了……九条……我死后,你能帮我把它整理好,并让它流传出去吗?”
九条元月眼眶微红,毫不犹豫地点头:“我答应你!我一定会完成你的遗愿!”
吴承恩微微一笑,眼神逐渐涣散,嘴角轻轻呢喃着:“悟空……玄奘……八十一难……取经……”
他的话音渐渐微弱,手慢慢滑落,最终闭上了眼睛。
吴承恩,就此离世。
享年七十六岁。
吴承恩的死讯传开后,淮安的文人、百姓纷纷赶来吊唁。
他的棺木被安放在城外的墓地,墓碑上刻着:
“大明淮安府才子,吴承恩之墓。”
九条元月身穿素服,站在墓前,缓缓低头行礼:“老吴,你安心去吧,你的《西游记》,我一定会让世人看到。”
但九条元月并没有想到,他的改编,会让《西游记》变成今天的模样。
九条元月回到书房,摊开吴承恩留下的书稿,开始整理和誊抄。
但在整理的过程中,他却忍不住开始改动……
九条元月自幼喜爱猪,他觉得吴承恩笔下的取经队伍似乎少了点趣味,于是他突发奇想,决定给自己加一个角色——一个像他一样来自东方的异乡人,但又不能是个普通人。
“既然是西游记,那为何不能有一只妖怪?”
于是,他给自己取了个化名——猪八戒。
一个贪吃、好色、爱偷懒,但却忠诚可靠的妖怪形象,就这样被加入了《西游记》。
但他还不满足,他觉得书中缺少一个能够代表吴承恩的角色,于是,他翻阅吴承恩生前的书信,发现吴承恩在少年时曾化名‘悟净’,便顺手将沙和尚的原型取名为‘沙悟净’。
这一改,《西游记》的面貌彻底发生了变化。
吴承恩原本的故事,被九条元月重新塑造,形成了如今我们熟知的版本。
时间流转,转眼到了万历二十年(1592年)。
《西游记》的手稿终于被整理完毕,九条元月带着书稿,将其交给了当时的书坊。
《西游记》正式印刷、出版。
很快,这本书在市井之间流传开来,百姓们纷纷被书中的故事吸引。
西游之路、妖魔鬼怪、唐僧的慈悲、孙悟空的机智、猪八戒的憨厚……这些角色迅速深入人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奇。
最终,这部书传入了大明宫廷,被万历皇帝朱翊钧翻阅。
皇宫之内,万历皇帝朱翊钧正在御书房内翻阅一本厚重的书籍。
他的眼神越来越亮,手指缓缓翻动书页,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真是天才之作!这是谁写的?”
站在一旁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微微一笑,拱手说道:“陛下,这是淮安才子吴承恩所着,名为《西游记》!”
朱翊钧大为赞叹:“此书妙哉!不仅有神魔志怪之奇,亦有佛道儒三教并存之理,实乃天下奇书!”
但随即,皇帝脸上的笑意微微一敛,眉头皱起:“吴承恩?为何朕未曾听闻此人?”
张居正叹了口气,低声说道:“可惜,他早在十年前便已离世,未能见到此书盛行之日。”
朱翊钧沉默了片刻,随即缓缓点头,说道:
“如此天才之人,岂能被遗忘?朕要让天下人都记住吴承恩的名字!”
于是,在皇帝的推动下,《西游记》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大明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乃至流传至今。
夜色中,淮安府的吴承恩墓前,一阵微风拂过,墓碑上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见。
九条元月站在墓前,轻轻叹道:“老吴,你的书,现在整个天下都在传诵了。”
他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站在他的身旁,微笑着看着远方的星空。
吴承恩的一生,充满坎坷,但他的《西游记》,却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传奇。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