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煤模具修好后,四合院中关于文化展览活动里传统生活展示区的筹备又有了新进展。大家决定趁热打铁,马上制作一批蜂窝煤,以便在活动当天能更好地呈现使用蜂窝煤炉做饭的场景。
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四合院的空地上,一张大桌子被搬到了院子中间,上面放着修好的蜂窝煤模具,旁边则是堆好的煤粉和黄土。按照传统比例,黄土和煤粉要按一定比例混合,才能制作出好用的蜂窝煤。
傻柱撸起袖子,率先说道:“我先来试试这新修好的模具,看看效果咋样。”说着,他把适量的煤粉和黄土倒入一个大盆中,加入适量的水,开始用力搅拌起来。不一会儿,原本松散的煤粉和黄土在傻柱的搅拌下,逐渐变成了均匀的煤泥。
傻柱将煤泥铲到蜂窝煤模具旁,拿起模具,熟练地将煤泥填入模具的一个个圆孔中。他用手轻轻按压,确保每个圆孔都填满煤泥,然后将模具放在地上,用脚踩实,使煤泥更加紧实。
“嘿,大家看,这模具压出来的蜂窝煤形状还真不错。”傻柱一边说着,一边小心地将模具提起,一块成型的蜂窝煤便出现在众人眼前。蜂窝煤上的圆孔排列整齐,大小均匀,看起来十分规整。
“傻柱,干得漂亮!”叶辰在一旁称赞道,“接下来,大家一起动手,多做一些蜂窝煤,到时候活动现场就不怕不够用了。”
在叶辰的号召下,四合院的居民们纷纷围了过来,开始分工协作。贾东旭和几个年轻人负责继续搅拌煤泥,保证材料的供应;秦淮茹和几位大妈则帮忙传递工具,清理周围的煤粉;而易中海和阎埠贵则在一旁指导,确保大家制作的蜂窝煤质量合格。
孩子们也在一旁兴奋地看着大人们忙碌,他们虽然帮不上大忙,但那好奇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兴趣。其中一个小孩忍不住问道:“爷爷,为什么要做蜂窝煤呀?”
易中海笑着回答道:“孩子,以前没有煤气和电的时候,大家就是靠这蜂窝煤来做饭、取暖的。这可是咱们老北京生活的一部分,在文化展览活动上展示出来,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以前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对即将到来的文化展览活动更多了几分期待。
就在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许大茂也赶了过来。自从上次主动提出帮忙后,他一直积极参与到筹备工作中。看到大家都在制作蜂窝煤,他连忙说道:“我也来帮忙,给我安排点活儿。”
傻柱笑着说:“大茂,你去帮着把成型的蜂窝煤搬到那边晾着,注意轻拿轻放,别把煤弄坏了。”
“好嘞!”许大茂应了一声,便小心翼翼地搬起蜂窝煤,放到指定的地方晾晒。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地上的蜂窝煤越堆越多。每一块蜂窝煤都凝聚着四合院居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文化展览活动的期待。
然而,制作蜂窝煤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制作过程中,有几块蜂窝煤因为煤泥搅拌不均匀,或者按压的力度不够,出现了形状不规则的情况。阎埠贵拿起一块不太合格的蜂窝煤,仔细查看后说道:“大家注意啊,煤泥一定要搅拌均匀,按压的时候力度也要适中,不然蜂窝煤容易松散或者变形,到时候在活动上就不好展示了。”
大家听了,都更加认真起来,后面制作的蜂窝煤质量也越来越高。
看着那一堆成型的蜂窝煤,四合院的居民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一块块普通的蜂窝煤,更是他们传承和展示四合院文化的重要道具。大家期待着文化展览活动开幕的那一天,能通过这些蜂窝煤,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老北京传统生活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