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安陷入了沉思。
若自己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中,恐怕也会感到无聊和压抑。
阿尔弗雷德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
在拉德利,学生们被严格的礼仪规范所束缚,几乎接触不到外界的世界。
他们的生活被限定在学习、社交和未来规划的狭窄范围内,每一天都像是在重复着同样的剧本。
这种封闭的环境,让许多学生感到压抑和窒息。
而这还不是最糟的。
阿尔弗雷德:“这所封闭的寄宿男校内部有的不仅是压抑的氛围,更多的是激烈的竞争。”
“与其说这是个羊圈,不如说这里其实是个斗兽场。”
“拉德利的学生就是在其中厮杀的猛兽。”
阿尔弗雷德的声音虽不大,但每个字都如重锤般敲在顾安心上。
这种将自己的同学比作野兽的残酷说法,让顾安颇为不适。
阿尔弗雷德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在回忆着什么。
“约书亚,要知道,这些出身优渥的天之骄子们,大多都不好相与。”
“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种观念:自己是未来的精英,注定要站在社会的顶端。”
“贫富差距、阶级划分所带来的优越感,自他们出生就流淌在他们的骨血里。”
顾安抿了抿唇,暂时没有开口说话。
“拉德利的学生们身上存在着两种矛盾的特质。约书亚,你猜猜是什么?”
阿尔弗雷德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顾安白了他一眼,心想猜错了多没面子,于是决定不猜。
“是自卑与自傲。”
阿尔弗雷德揭晓了答案,声音平静而坚定。
“自傲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阿尔弗雷德一一列举着:
“天之骄子,生来就属于上流阶级,拥有巨额财富和触手可及的广阔未来。”
对此,顾安没有异议。
他好奇问道:“那自卑呢?”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些天之骄子也会产生自卑情绪?
-
阿尔弗雷德:“约书亚,根据马斯洛的需求模型来看,衣食无忧的人,特别是男性,对第四层的尊重有很高的渴求。”
“类似地,学生们也会渴望在同龄人中,获得尊重和认可。”
“在封闭的男校内,这种倾向会更加明显。”
“拉德利学生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并没有带来内心的平静,反而让他们更加渴望获得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可。”
“可是,大家同样出生于上层阶级,我凭什么要尊重、服从于你?”
“约书亚,你认为应该凭什么呢?”
面对这个问题,顾安只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回答:
“在中国,成绩是唯一的标准。”
“老师们会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学生们也会天然地敬畏学霸。”
阿尔弗雷德笑了:
“是的,没错,拉德利同样如此。”
“家世只是入场券,个人的优异才是立足根本。”
“不过和中国不同的是,在美国,nerd可不是褒义词。”
“在拉德利,学业优异只是最基础的,更多的是个人智商、情商、逆商的比拼。”
顾安皱了皱眉:“听起来,这种竞争似乎更加复杂、激烈?”
阿尔弗雷德点头认同,他继续阐述着:
“总之,在同一家庭背景之下,想要获得尊重,只能靠自己的能力。”
“加之处于拉德利这样一个封闭环境中,学生之间的竞争就会异常激烈。”
“每个人都想要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顾安有些天真地说道:“这似乎不是一件坏事?有竞争才有压力与进步吧?”
阿尔弗雷德大笑起来:“哈哈哈,约书亚 ,你太高看他们了!”
“还记得精神周的第一天,学生们的着装吗?”
“他们可都是斯莱特林。”
“虽然用一部魔幻电影中的设定来描绘拉德利的学生不完全准确,但一定程度上也还是能反映出拉德利学生的底色!”
“拉德利的学生们可不是小獾,那么正直、善良。”
“学生们表面上彬彬有礼,私下里却充满了矛盾和敌意。”
“这种竞争并没有带来团结和友谊,反而导致了孤立、排挤甚至霸凌的现象。”
顾安:???
这路子是不是走偏了?
阿尔弗雷德倒是挺能理解的。
毕竟,拉德利学生来自的阶级、家庭背景已经奠定了这种底色。
约书亚还不知道,学院赛的时候各个学院私下的过招,那才是精彩纷呈。
他那几天每天都要处理违纪的学生。
-
“咳咳,说回拉德利学生的自卑上来。”
阿尔弗雷德干咳了几下,他们好像又偏题了。
和约书亚谈话时,因为对方有太多不明白的地方,讲得越详细,往往就很容易发散跑偏,得时时往回拉才行。
阿尔弗雷德继续推进话题进度:
“前面我们说到了,自傲的拉德利学生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全凭个人能力决胜负。”
“遗憾的是,大部分人的天资并不相同。”
“拉德利的学生也并非都是天资出众的人。”
“天资较差的这部分学生只能仰望那些能力更出色的学生。”
“这样就会出现两个反差极大的结果。”
“脱颖而出的胜利者越发自信,光芒万丈。”
“败落者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平庸,变得默默无闻,产生不如人的自卑感。”
纵使家世再怎么显赫,说到底,拉德利的学生们也还是未成年。
喜欢争强好胜,想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
阿尔弗雷德:“优秀的更优秀、平庸的更平庸。”
“就这样,学生之间慢慢地就出现了分层。”
“强者得到尊重,弱者得到静默。”
“约书亚,这也就是在美食社那场谈话中,学生之间阶级形成的根源。”
对此,顾安哑口无言。
这些人还是高中生吗?
有必要弄得这么夸张吗?
和平相处不好吗?
团结、友善都被吃了吗?
顾安:就很难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