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顾安与阿尔弗雷德的谈话中来。
“阿尔,你错了,最让我生气的不是这点。”
这句话,让阿尔弗雷德有一瞬间的怔愣。
这还真是一个他从未预料到的回答。
紧随其后的,是顾安的反问:
“阿尔,讲真的,你到底是为了什么,不惜骗,都要把我骗到那个派对上去?”
这是顾安最无法理解的一点。
这件事可以说,颠覆了他对阿尔弗雷德的一贯认知。
-
面对顾安的质问,阿尔弗雷德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其实压根就没想到,自己会被对方识破。
因此,他也从没想过要怎么解释这件事。
现在,他该从哪个地方开始解释呢?
直接告诉约书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的警惕性?
还是说,先和约书亚科普,美国不同于中国的派对文化?
该怎么说才能让约书亚理解呢?
这一刻,阿尔弗雷德的脑海里思绪万千。
为了理清思路,他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了一番自问自答。
最开始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哦,是为了提高约书亚对拉德利学生的警惕性。
为什么要提高约书亚的警惕性?
因为从被宣布成为“玫瑰”候选的那一刻起,约书亚就注定会面临来自拉德利学生的各种威胁。
然后呢……?
阿尔弗雷德思绪一滞。
问题就这么卡在了这里,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进行不下去了。
于是,他又换了一种问法。
如果是为了提高约书亚的警惕性,为什么偏偏要选乔·史密斯的派对?
因为这个派对非常具有代表性。
乔·史密斯是11年级生,和约书亚一同上文学课,属于容易接触到约书亚的那批学生。
派对在美国高中很常见,属于社交的一部分。
而通过参加这样一场派对,约书亚可以真切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危险。
为什么要用骗的?
因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直面真实的危险,给约书亚带来的冲击会更大,得到的效果也会更好。
得到什么效果?
害怕、恐慌。
为什么要让约书亚害怕、恐慌?
为了彻底打破约书亚对拉德利学生的美好滤镜,从而提高他的警惕性。
为什么要提高约书亚的警惕性?
……
到这儿,阿尔弗雷德的思绪又被卡住了。
这一刻,他突然真切意识到,似乎有哪里不对劲。
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这一想法,让阿尔弗雷德心中产生了一丝焦躁。
-
“阿尔?”
眼见自己的问题迟迟得不到答复,顾安终于忍不住出声了。
从刚刚开始,对方就陷入了沉思中,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存在。
“阿尔,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阿尔弗雷德烦躁地抓了抓自己的头发。
他还没理清楚自己的思绪,当下也不知道该怎么和顾安解释。
眼见阿尔弗雷德这副模样,顾安皱起了眉。
他还是第一次在对方身上看到焦躁这种情绪。
一直以来,顾安对阿尔弗雷德的印象都是:沉着、冷静、运筹帷幄。
无论什么难题,都能轻松解决。
犹如一座大山那般,给人十足的安全感。
顾安看向阿尔弗雷德,嘴角亦是紧抿着。
他知道,有什么东西脱离了阿尔弗雷德的掌控,而对方之前都没有意识到这点。
所以才会有现在这个反应!
很明显,此时的阿尔弗雷德无法回答他一开始的提问。
因此,顾安决定先把这个问题放一边,转换下一个话题。
“阿尔!”
他盯着阿尔弗雷德的眼睛,一字一句问道:
“你想知道,我到底为了什么而生气?”
这个提问将阿尔弗雷德从烦躁中暂时抽离了出来,他看向了顾安。
当即,顾安也没有废话,直截了当道:
“因为你让我感受到了危险。”
阿尔弗雷德明白顾安指的是什么。
看了眼自己手臂上的伤口,他叹了口气:
“约书亚,那个派对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危险。”
一方面,派对的主人乔·史密斯,是一个极其擅长权衡利弊的家伙。
他不会、也不敢强迫约书亚碰那东西。
另一方面,他拜托马歇尔·怀特就是为了上第二重锁。
防止乔·史密斯失控,亦或者其他人失控,而乔·史密斯控不住场。
而他自己就是第三重锁。
只要半个小时后,约书亚没有出别墅,他就会进去将约书亚带出来。
至于说,约书亚自己把控不住这种可能,阿尔弗雷德承认自己曾经有想过。
但他马上就发现,以约书亚的性格、三观来看,这其实是不可能发生的,就是一个伪命题。
对于阿尔弗雷德的解释,顾安感到有些心累:
“你真认为,只要提前做好了防护准备,就万事大吉了?”
阿尔弗雷德迟疑地点了点头。
见阿尔弗雷德真敢点头,顾安只觉得一阵胸闷。
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发飙了。
“阿尔弗雷德,你个傻*,***”
面对这么一番激情输出,阿尔弗雷德瞳孔放大。
虽然听不懂中文,但他知道,约书亚这是在骂他呢。
用方言骂完后,顾安又连珠炮般用英语质问道:
“你是怎么敢把信任交付给乔·史密斯和马歇尔·怀特的!?”
“瘾君子不可信的道理,你不知道!?”
“要是他们失控了,你怎么就确定,等你赶过来的时候一切都来得及!?”
“你怎么就确定,你能带着我从那个大多数人都疯了的地方全身而退!?”
“你就没评估过,我要是被迫或者不小心碰了那东西,事态会有多严重!?”
这一连串的质疑,直问得阿尔弗雷德瞳孔紧缩,哑口无言。
一丝后怕浮上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