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周威一行人离去,李明即刻招来谭师爷、满天星以及中军副统领张浩,共商后续事宜。李明目光锐利地看向张浩,语气严肃果断:“张浩,从咱们中军里头,挑出三四十个机灵且忠心靠谱的士兵,送去县衙充当衙役。”
谭师爷听闻,不禁面露诧异之色,赶忙提醒道:“将军,先前与周县令商议的,不说是派百八十个吗?”
李明冷哼一声,微微皱起眉头,一脸不屑:“哼,就这周县令的架势,哪用得了那么多人。派三四十个过去装装门面便够了,人多了,钱粮耗费大,还占人手,实在不划算。”
张浩不敢多问,领命后迅速转身,挑选士兵,带着一行人匆匆往县衙方向赶去。
安排完此事,李明神色凝重地将目光投向谭师爷和满天星,说道:“土地已然分下去,农具也在陆续采买分发。但如今已到七月,留给咱们种地的时间不多了,得赶紧琢磨种什么庄稼合适。”
满天星挠了挠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将军,我以前在家务农,依我看,种黄豆倒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黄豆生长周期短,虽说吃多了容易放屁,可在眼下这情形,能填饱肚子才是首要之事。而且这黄豆还有个好处,能让土壤肥力更足,明年再种其他庄稼,收成就更好。”
李明听后,眼前一亮,点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即刻安排人手,去采购黄豆种子,让流民们尽快种上。”
说干就干,李明迅速安排手下四处采购黄豆种子。没过多久,种子便陆续送到流民手中。这些流民大多本就是种地的行家,对于种黄豆自然是轻车熟路。一时间,城外的田地里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流民们扛着锄头,提着种子,脚步匆匆地来到自己分得的土地上。他们先是将土地翻整得松软,随后熟练地在土里挖出一个个小坑,均匀地撒上黄豆种子,再轻轻盖上一层土。
“都仔细着点,这可是咱们今年的指望!”满天星一边大声叮嘱,一边也挽起袖子,加入到劳作的人群当中。众人干劲十足,即便天气逐渐转暖,每个人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在大家齐心协力之下,大片土地很快便种上了黄豆。
李明望着那片种下黄豆的土地,心中略微松了口气,随后又把满天星和谭师爷叫到跟前。满天星一脸疑惑:“将军,又把我俩叫来,所为何事?”
李明说道:“我听闻土豆、地瓜这类作物产量颇高,你们可知道何处能寻到种子,咱们不妨一试。”
满天星摇了摇头:“将军,我从未见过这东西,更不知去哪儿找种子。”
谭师爷手抚下巴,陷入回忆:“将军,我以前走南闯北,给人当幕僚时,似乎见过一种叫‘番薯’的东西,听人说好像就是地瓜。只是那在南方,离咱们这儿路途遥远,怕是一时半会儿难以寻到种子。”
李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既然如此,此事往后咱们多留意着,看看能否寻到。” 说罢,摆了摆手,示意二人此事暂且放下。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李明的部队全力投入到安置流民与随军家属的工作中。他们成功安置了约两万多名流民,将这些流民分散安置在府县城外原有的各个村镇。由于此前战乱频繁,这些村镇的百姓或是被官兵杀良冒功,或是被裹挟去当炮灰,导致人口凋零,大多村镇已人去村空,周边土地也都抛荒。如今流民们正好填补进来,耕种这些村镇附近抛荒的土地。
对于城内,李明安排了八千多名随军家属入住,并把城外附近的土地分配给他们耕种。为了帮助百姓尽快恢复生产,李明还派出部队协助百姓开荒,组织士兵疏通沟渠,确保农田灌溉水源通畅。
同时,为了保障周边地区的安全,营造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李明派遣一支500人的骑兵队伍,带着由王大力率领的一个佛郎机炮百户(配备六门佛郎机炮),前往附近几个县剿匪。每当遇到据守寨墙负隅顽抗的土匪,王大力便指挥火炮齐轰,炮弹如雷霆般砸向寨门或寨墙,待轰开缺口后,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入,长刀挥舞,杀得土匪鬼哭狼嚎。每次剿匪所缴获的粮草、金银,都用来补充部队粮饷以及支持屯田工作,极大缓解了艰难时期的物资压力。在此期间,军民互帮互助,关系愈发紧密,亲如一家。
时间悄然踏入九月份,李明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潜在危机,果断将部队集合起来,组织高强度训练,严阵以待可能爆发的战事。据钱守庸发来的官方通报,以及私下里透露的消息,高迎祥的义军呈现出从山西杀回的明显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