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易找了一块棱角锋利的石头,蹲下去使劲蹭着捆住双手的绳子。
同时,他也在四处张望,确定这里除了一个神秘的石洞之外,就只有这十座墓碑了。
记得任老道曾说过,遇事不决,可来后山。
可是这十座墓碑又能帮到自己什么呢?隋易想不明白。
不多时,绳子成功被隋易挣脱。
他活动了一下手腕,怀着疑惑的心态,小心翼翼的走向了墓碑。
借助月光照路,隋易来到一座墓碑前面,伸手拂去了上面的灰尘,
墓碑上面的字已经被岁月所侵蚀,再加上光线不佳,很难看清上面的内容。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隋易伸出手指顺着字迹残留的凹痕画了一遍。
“广诚子之墓。”
隋易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可是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
“广诚子?”
嘴上念叨了几遍后,隋易心中仿佛有了些眉目,可顺着这点思路往下想去,不由得大惊。
“十七祖,广诚子祖师!?”
隋易瞪大了眼睛,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的墓碑。
小道观的偏殿里供奉着历代祖师的灵位,其中,最上一层供着这一脉地位最高的十位祖师。
而这位广诚子祖师正是其中之一。
关于这位广诚子祖师,当年似乎听师傅任老道提起过,只是当时自己年轻,根本经不住反反复复的听这些故事,于是乎便选择性的遗忘了。
却没想到,今天误打误撞闯进后山,第一个看见这位祖师爷的坟墓。
隋易似乎想到了什么,神情有些微动。
旋即,他开始走向另一座相邻的墓碑,如法炮制的用手指在墓碑上描描画画。
“旦阳子之墓......”
隋易咽了口唾沫,接着往下一座走去。
“冲尘子。”
“赤龙子。”
“云海真人。”
“青玄真人。”
......
一个个名字映入脑海当中,隋易的表情变得越发精彩。
前后十座墓碑,无一不是供奉在最顶层的祖师爷。
别的他不记得,但是却记得师傅任老道曾说过,能够供上最顶层的祖师爷,都是对小道观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而且这些人,个个都是惊才绝艳之辈,一身道法通天彻地,堪称当世无敌。
当然,隋易觉得这些赞颂铁定有夸大的成分,毕竟小道观就是这么一个处于犄角旮旯之地的小道场,能出得了多大的人物?
如果真有,他们这一脉绝不可能就窝在水丰县这么个小地方了。
可不管怎么样,现在隋易见到了列位祖师爷的坟墓,身为后辈弟子,该有的礼仪还是得有。
而且,他心里依旧有一丝希望,希望真如任老道所言,在这里有帮他解决难题的方法。
隋易后退几步,整理了一下被树枝刮得破烂的道袍,梳理好头上乱糟糟的头发。
旋即,他双膝一弯,神情恭敬的对祖师爷们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
“弟子隋易,叩见诸位祖师。”
面色肃穆的行完礼,隋易马上进入主题。
“弟子无能,今日遭匪人闯入道观,不得以到此寻求祖师爷相助,那群匪人来历不明,似乎别有所图,估计不会轻易离去,还请祖师爷指点明路,助弟子脱离困境!”
话毕,隋易又是一个头磕了下去。
这次他没有急着起身,而是有些紧张的等待着,希望前面的祖师爷们能够给点回应。
山林中万籁俱静,甚至连鸟鸣声都不见。
此时,隋易仿佛整个人都泡在水里一般,耳朵有一种鼓胀感,这是身处于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才会出现的反应。
一个呼吸,两个呼吸......
不知保持着跪姿多久,隋易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了一声轻微的喀嚓声,顿时精神一振。
声音虽然细微,但是隋易能够分辨出大致方位。
他抬头看去,发现了广诚子祖师的墓碑前似乎有了些许不同,好像墓碑下方的土地塌陷了一小块。
起身过去,隋易行礼道。
“多谢祖师爷保佑!”
旋即,他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开始徒手顺着地上的塌陷挖了下去。
扒开泥土,隋易一直挖了三尺深,最终从底下挖出了一块青石板。
青石板很重,扒拉了半天也纹丝不动,甚至让人怀疑它是否长了根,与大地紧密连接在一起。
隋易撅着屁股,使了半天劲都没挪动其半分。
“怎么回事?”
他一屁股坐在坑边,气喘吁吁的,眼神中满是疲惫与茫然。
现在是晚上,月光照进坑里也看不清石板上的内容,就算用手来摸,那得摸到什么时候?
无措之际,隋易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看想自己来时的路。
先前,通往后山的路似乎存在某种禁忌,任何人在里边都只能原地打转。
可自己无意间使用了乾元长寿功的呼吸法,跑着跑着就跑到了这个地方。
如果这不是偶然的话,那很可能乾元长寿功与后山存在着某种关联,甚至可能有一种“钥匙”的功能。
既然眼前的石板无法挪动,隋易决定死马当活马医,再用乾元长寿功的呼吸法试一试。
心之所想,隋易马上就采取了行动。
调整呼吸,旋即再次伸手摸向青石板。
“咔嚓。”
隋易大喜,呼吸法果然有用!
看来,乾元长寿功就相当于后山的一种防盗措施,只有修炼过这套养生功法的人才能进入后山。
隋易心中感慨,没想到自己这一脉还真有些手段,连这么玄乎的禁忌手段都有。
而这一门世代相传的养生功法,看来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
迫不及待,隋易当即把青石板搬了出来,扫清上面的泥土,在月光的照射下,他终于看清了上面的内容。
“广诚子,出身东海徽县,生于平康元年,自幼出家为道,于小道观修行二百三十载,完善乾元长寿功,有大功于宗门,卒于平康二百三十二年。
平康二百三十二年秋,天元王朝派兵围剿小道观,其中有数名大乘期强者坐镇军中,广诚子遣散门内道士,一人独守山闭关,悟九霄玄雷禁术,于大军压境之际破关而出,以肉身为引,耗尽千年寿元,请动天雷下界,与一众强者及数万大军同归于尽,得保小道观安平。
然九霄玄雷震天撼地,一经发动便不可收拾,大战中广诚子亦受天雷轰顶,肉身化作尘埃。”
石板上的内容,原来是广诚子祖师的墓志铭。
通过上面的记载,隋易算是明白了这位祖师为什么有资格被供在最高位了。
为了保护宗门,不惜献祭千年寿元,以惨烈的代价拉着数万大军以及数名大乘强者同归于尽。
如此英伟之举,何其壮哉!
如今他才想起来,这段往事师傅曾经与自己提起过。
只是,那时他只觉得任老道是在吹牛,压根就没听进去。
此时看见十石板上的内容,隋易已经信了七八分,心中不禁对这位祖师爷产生敬仰之情。
似乎心有所感,隋易把石板翻了个面。
当看见映入眼帘的五个大字时,隋易不禁眼前一亮,连呼吸都加重了几分。
“九霄玄雷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