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可是担心,新政推行,民心不稳?”陶毅打断了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老臣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问噎住了,他原本准备好的长篇大论顿时卡在了喉咙里,只能尴尬地点了点头。
陶毅的目光扫过那些沉默的大臣,他们的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类似的忧虑。
他知道,这些人并非全然反对改革,只是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恐惧。
要彻底推行改革,就必须打消他们的顾虑,将他们拉到自己这一边。
朝会散去,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陶毅没有立即回宫,而是带着江瑶,踏上了拜访中立大臣的行程。
马车缓缓驶出皇宫,穿过喧嚣的街道,驶向一处幽静的宅院。
这是李尚书的府邸。
陶毅选择先拜访他,是因为李尚书在朝中颇有声望,且为人正直,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无疑会给其他摇摆不定的大臣一个明确的信号。
马车停稳,陶毅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牵着江瑶的手,走下了马车。
每一次拜访,都像是一场未知的挑战,陶毅不知道这些大臣心中真正的想法,也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回应。
他只能尽力展现自己的诚意和决心,希望能够打动他们。
李府的管家早已在门口等候,见到陶毅和江瑶,连忙上前行礼:“陛下,娘娘,老爷已经在书房恭候多时了。”
陶毅微微点头,随着管家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书房前。
还未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陛下能来,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李尚书亲自迎了出来,脸上堆满了笑容。
陶毅也笑着回应:“尚书大人客气了,朕今日前来,是想与大人促膝长谈,共商国事。”
一番寒暄之后,三人落座。
江瑶则识趣地退到一旁,静静地观察着两人的对话。
她知道,这场谈话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决定改革的成败。
陶毅开门见山,直接将改革的利弊、未来的规划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应对措施,都一一详细地向李尚书阐述。
他没有隐瞒任何问题,也没有夸大任何成果,而是坦诚地将一切都摆在了桌面上。
李尚书听得十分认真,时而点头,时而皱眉,时而提出疑问。
陶毅都耐心地一一解答,他的真诚和坦率,逐渐打动了李尚书。
谈话持续了很久,直到夕阳西下,天色渐暗。
李尚书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说道:“陛下,臣明白了。改革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臣愿意全力支持!”
陶毅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成功了!
接下来的几天,陶毅和江瑶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其他几位重要的中立大臣。
江瑶凭借着她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魅力,巧妙地与大臣们的家眷交流,从侧面了解大臣们的想法,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
在一次拜访中,一位大臣的夫人对江瑶说道:“娘娘,您真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连我家老爷都对您赞不绝口呢!”
江瑶谦虚地笑了笑,说道:“夫人过奖了,我只是略懂皮毛而已。倒是您,将府邸打理得井井有条,可见您也是一位贤内助啊!”
几句话,便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江瑶借机将话题引到了改革上,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臣夫人解释了改革的好处,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大臣夫人听得连连点头,说道:“原来如此,改革竟然有这么多好处!我之前还担心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呢,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就这样,在江瑶的帮助下,一些大臣对陶毅和改革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他们开始主动向陶毅靠拢,表示愿意支持改革。
看到这一幕,陶毅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感激。
他知道,江瑶为他付出了很多,如果没有她的帮助,他不可能这么快就取得如此大的进展。
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陶毅轻轻地拥抱了江瑶,在她耳边低声说道:“瑶儿,谢谢你。”
江瑶的脸颊微微泛红,她依偎在陶毅的怀里,轻声说道:“陛下,这是臣妾应该做的。”
然而,就在陶毅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赵权臣的反击开始了。
赵权臣暗中指使手下在京城散布谣言,说陶毅推行改革并非为了国家和百姓,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他要独揽大权,将所有财富都据为己有。
这些谣言说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还伪造了一些所谓的“证据”,比如陶毅私下里与某些商人的来往信件,以及一些来历不明的账目。
这些谣言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百姓们议论纷纷,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对陶毅产生了怀疑。
朝堂上的气氛也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一些原本已经倒向陶毅的大臣,又开始动摇起来。
他们担心,如果陶毅真的像谣言中所说的那样,那么他们支持改革,岂不是助纣为虐?
“陛下……”张御史急匆匆地走进御书房,脸色苍白,“外面……外面都在传……”
陶毅看着他,眼神深不见底。
“陛下……”张御史欲言又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仿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扭曲而怪异,更添几分诡谲。
陶毅放下手中的奏折,缓缓抬起头,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
他平静地问道:“外面都在传什么?”
张御史吞咽了一下口水,声音有些颤抖:“外面……都在传,陛下推行改革……是为了……为了中饱私囊,独揽大权……”
“砰!”
陶毅猛地一拍桌案,巨大的声响在寂静的御书房内回荡,震得人心头一颤。
张御史吓得一哆嗦,险些跪倒在地。
“荒谬!”陶毅怒斥道,声音中充满了压抑的愤怒,“简直是一派胡言!”
然而,愤怒过后,陶毅的心中却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他知道,这些谣言绝非空穴来风,一定是赵权臣在背后捣鬼。
他精心策划的改革,眼看着就要取得成效,却被这些无耻的谣言瞬间击溃。
那些刚刚被他说服的大臣们,此刻恐怕又开始动摇了吧?
想到这里,陶毅只觉得胸口一阵憋闷,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却感觉不到丝毫疼痛。
江瑶一直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陶毅。
她知道,此刻的陶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她心疼地走上前,轻轻地握住陶毅的手,柔声说道:“陛下,您别着急,谣言止于智者,百姓们不会轻易相信的。”
陶毅苦笑一声,摇了摇头:“瑶儿,你不明白。这些谣言看似荒诞,却正好戳中了百姓们的痛处。他们对官员的腐败深恶痛绝,对皇权也充满了警惕。赵权臣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我塑造成一个贪婪无度的暴君,以此来煽动百姓对我的不满,破坏我的改革。”
江瑶紧紧地握着陶毅的手,眼神坚定:“陛下,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必须找到证据,证明这些谣言都是假的,还您一个清白!”
陶毅点了点头,他知道江瑶说得对。
但是,要找到证据,谈何容易?
赵权臣既然敢散布这些谣言,就一定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伪造的那些“证据”,恐怕连他自己都难以分辨真假。
更让陶毅担忧的是,时间不等人。
谣言一旦传播开来,就会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到时候,即使他找到了证据,也难以挽回局面。
夜幕降临,皇宫内一片寂静。
陶毅独自一人坐在御书房内,面对着摇曳的烛火,陷入了沉思。
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赵权臣那张阴险狡诈的脸,以及那些摇摆不定的大臣们。
突然,御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
“陛下,您还在为那些谣言烦恼吗?”江瑶轻声问道,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关切。
陶毅抬起头,看着江瑶那张美丽而坚定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点了点头,说道:“瑶儿,你说得对,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但是,赵权臣老奸巨猾,我们该如何找到他的破绽呢?”
江瑶走到陶毅身边,轻轻地为他揉捏着肩膀,说道:“陛下,臣妾倒是有个想法……”
她凑到陶毅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陶毅的眼睛逐渐亮了起来,他看着江瑶,
“好!就这么办!”陶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决绝,“明日,朕倒要看看,赵权臣还能耍出什么花招!”
窗外,夜色深沉,一轮弯月悬挂在天空中,洒下清冷的光辉。
御书房内,烛火依旧摇曳,映照着两个紧紧相依的身影。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烛火猛烈地跳动了几下,险些熄灭。
江瑶下意识地用手护住了烛火,她的目光却落在了窗外。
“陛下,您有没有觉得……今晚的风,有些奇怪?”江瑶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疑惑。
陶毅也看向窗外,只见夜色中,树影婆娑,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暗中窥伺着。
他眯起眼睛,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或许,有些老鼠……已经等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