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郊乐章之二十二
《五郊乐章·舒和》逐联及整体赏析
原诗
璿仪气爽惊缇龠,玉吕灰飞含素商。
鸣鞞奏管芳羞荐,会舞安歌葆眊扬。
逐联赏析
首联:“璿仪气爽惊缇龠,玉吕灰飞含素商。”
? 内容:在秋意渐浓之时,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宜人。“璿仪”原指观测天象的仪器,此处借指秋日的天地景象,点明了季节背景。这种清爽的气息仿佛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惊动了“缇龠”。缇龠是古代一种以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的乐器,它的发声或许并不宏大,却在这清爽的秋日清晨显得格外清脆悦耳,给人以灵动之感。与此同时,古代以律管测节气,“玉吕”即精美的律管,其中放置的葭灰会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飞动。当秋季来临,玉吕中的灰纷纷飞起,这一现象预示着季节的更迭。“素商”在古代乐律中与秋季相对应,代表着秋季的音乐调式,给人一种清肃之感。
? 赏析:诗人开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秋晨的独特画面,将自然景象与文化元素巧妙融合。“璿仪气爽”短短四字,便勾勒出秋日清晨天地间清爽开阔的气象,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惊缇龠”则从听觉角度,以缇龠被惊动发出声响,侧面烘托出清晨的静谧与灵动,使画面充满生机。“玉吕灰飞”这一极具画面感的描述,形象地展示了古人通过律管测节气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暗示了秋季肃杀之气的悄然降临。“含素商”将秋季与特定的音乐调式相联系,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营造出一种既庄重肃穆又略带神秘的意境,为后文描写祭祀场景做好铺垫。
次联:“鸣鞞奏管芳羞荐,会舞安歌葆眊扬。”
? 内容:在庄严肃穆的祭祀现场,鞞鼓被敲响,鼓点激昂有力,与悠扬的管乐相互交织,奏响了一曲庄重而热烈的祭祀乐章。“鸣鞞奏管”描绘出音乐的丰富层次和热烈氛围,展现出祭祀场面的宏大。与此同时,人们恭敬地献上“芳羞”,即芬芳精美的祭品,表达对神灵的虔诚敬意。祭祀仪式进入高潮,人们伴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歌声安详而悠扬。舞者手中的“葆眊”随着舞姿飞扬,“葆眊”是一种以鸟羽或牦牛尾装饰的舞具,其飞扬的姿态为整个祭祀场景增添了灵动与活力。
? 赏析:此联通过对祭祀仪式中音乐、祭品、舞蹈和歌唱等多个方面的描写,全方位展现了祭祀的庄重与热烈。“鸣鞞奏管”从听觉上营造出热烈而庄重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激昂的鼓乐声在祭祀现场回荡。“芳羞荐”则从祭品的角度,体现了人们对祭祀的重视和对神灵的敬重,精美的祭品象征着人们美好的祈愿。“会舞安歌”描绘出人们在祭祀时载歌载舞的场景,“会舞”展现出舞蹈的欢快与整齐,“安歌”则突出了歌声的安详和谐,二者结合,既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又体现了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葆眊扬”这一细节描写,使整个祭祀场景更加生动鲜活,舞者手中飞扬的葆眊仿佛将人们的祈愿带上了天空,传达给神灵。
整体赏析
主题
这首诗围绕唐代祭祀白帝(西方之神)的场景展开,通过对秋季独特景象的描绘,以及祭祀仪式中音乐、舞蹈、祭品等元素的呈现,全面展现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之情,以及祈求神灵庇佑的美好愿望,深刻反映了唐代祭祀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境
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清新、庄重且充满活力的意境。从首联描绘的秋晨清新静谧之景,到次联展现的祭祀现场庄重热烈的氛围,诗歌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读者仿佛置身于唐代的祭祀现场,既能感受到秋季清晨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又能体会到祭祀仪式中人们的虔诚与热情,领略到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所带来的和谐之美。诗中的意境从清新的自然环境逐渐过渡到庄重热烈的祭祀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从自然感悟到人文表达的升华过程。
艺术特色
意象运用精妙:诗中运用了“璿仪”“缇龠”“玉吕”“灰飞”“素商”“鸣鞞”“奏管”“芳羞”“会舞”“安歌”“葆眊”等丰富多样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准确地描绘了秋季的特征、祭祀仪式的各个环节,还承载了古代天文、音乐、礼仪等多方面的文化信息。它们相互交织,构建起一个充满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底蕴的诗歌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领略唐代祭祀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璿仪”“玉吕”体现了古代的天文与律吕文化,“鸣鞞”“奏管”“安歌”“会舞”展现了祭祀音乐舞蹈的丰富性,“芳羞”“葆眊”则突出了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