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时间临近放榜的这天,张时安和徐子睿不约而同的来到陈夫子的家中。
没办法,都是一群小年轻,哪里能够耐得住性子?
坐在凳子上的屁股都像如坐针毡一般,心绪不宁,平常看书,那么入迷的几人。
此刻也是心神不宁。
陈夫子把几人的情况看在眼里,唇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知道这几个,是心急的不行了。
算了算时间,离放榜日之日也就不到两天的时间。
再如何过两天成绩也就出来。
这几个弟子现在如此没有耐心,看来还需要多加磨练。
陈夫子一点都不近人情,直接就给每人安排了10篇策文。
现在本来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的几人。
面对着10篇策文的含金量,默默的收起自己脑中的思绪。
老老实实的在书房当中,查询典故,笔下酝酿。
张时安等他们完成这几篇策文的时候 ,时间也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放榜当日。
这一次陈夫子不再给他们安排课业,而是在院子当中,焚香煮茶。
让几个人都耐心一点,最晚傍晚的时候就能得到消息。
这种时间煎熬的时候,师徒几人互相下棋打发着时间。
而此刻的祁县,府衙门外那是人山人海。
赵夫子安排的下人,拿着手中的名单,拼命的往人群当中挤去。
每次放榜的时候,他都会感到惊叹,不明白他们县里的人 ,怎么会有这么多。
明明平常大街上都看不到几个人,一到这个时候,人仿佛全部都冒出来了,一般。
榜单之下,站着一位身着灰布长衫的年轻人,他紧紧盯着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指节泛白。
当目光扫到自己名字时,双眸瞬间瞪大,嘴唇微颤,脸上浮现出难以抑制的欣喜之色,那是多年苦读终得回报的激动。
他猛地跳了起来,口中喊道:“中了!中了!”
全然不顾周围投来的异样目光,满心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填满,只想着尽快回家告知父母这一喜讯,让他们也为自己骄傲。
不远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却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烟袋锅子 ,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落寞与无奈。
他那皱纹纵横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这次落榜的失意。
他微微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又没中,这一辈子怕是没这读书的命咯。”
身旁的孙子懂事地拉着他的衣角,小声安慰,老者只是轻轻拍了拍孙子的手。
眼神中仍残留着一丝不甘与对下一次考试的期许,尽管那希望已十分渺茫。
但在这县试放榜的喧嚣中,他的这份执着却显得格外苦涩。
而赵夫子也在自家焦急的等待,除了陈夫子拜托,他看得成绩。
还有他自己学堂出去的考生,以及他的那些旁支的侄儿。
好在晌午时分,跑去看成绩的下人终于回来了。
老远就看到脸上那一脸的笑意,看得赵夫子也忍不住微微牵起嘴角。
“老爷,老爷,咱学堂,又中了三个,表大少爷也中榜了。”
赵夫子一听也是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些年他教学的水平越来越厉害。
基本上每年都能出一两个,考取功名的学子。
每次他的学堂招收学子的时候,那叫一个络绎不绝。
今年更是突破了以往的两个,直接有三人上榜,这让他如何不高兴?
不过高兴之后他也反应过来,毕竟老陈那里还等着他的消息。
“陈夫子那里如何?”
那下人听到赵夫子这样问,也是愣了好一会。
脸上表情,竟然有些复杂。
这可让赵夫子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该不会老陈那家伙,这一次一个弟子都没中吧!
不过不应该呀,他那几个弟子他看也是聪明机灵的很,而且考校过功课一点也不差。
这到底是为何?
“老爷,陈夫子那三个弟子都中了。”
赵夫子一听刚想埋怨这下人没有眼色,中了上榜还不好。
这样一副表情纠纠结结的,害得他以为,老陈又要失望了呢。
他都已经想到了,到时候该怎么委婉的安慰对方。
谁知道这家伙说话还带大喘气。
“上榜了就好,以后说话说完全一点,不要说一半留一半。”
看着老爷的训示,下人连忙点头,赶紧把剩下的话也说出来。
把刚才,心情还挺不错的赵夫子,直接就给整不会了。
“你说什么?”
赵夫子实在是有些不敢相信,之前他三个学生都上榜了本来挺高兴的。
听到陈夫子的弟子也上榜了,他也高兴。
可是,可是,可是那个老东西的弟子,有一个竟然是县案首。
这一瞬间。
赵夫子只觉得天都要塌了,他当然希望自己的老友过得好。
但他的老友不能过得这么好呀。
他这一辈子,两个人争强好胜,这些年也是他隐隐占了上风。
可是,对方的弟子竟然拿到了县案首,那他以后还怎么得瑟?
这种感觉就好比,你的生活好起来了,你的好朋友生活也好起来。
可当某一天,你开着你十几万的本田,出门却碰见开着百来万的路虎揽胜老友。
那种心情,跟天塌了又有什么区别?
而当赵夫子看完陈夫子那三个弟子的全部名次之后。
更是心头梗了一口老血。
三个弟子,每一个的名次都比他那三个学生的要高。
完了完了,这还真被那老东西给超越了。
“老爷,要派人去给陈夫子送信吗?”
下人看着老爷的表情不对,也是犹犹豫豫的开口提醒。
“送什么送?不用送了,那可是县案首,估计人家衙门的队伍都已经出发了。”
而此刻在院子当中喝茶下棋的师徒4人,那是左等右等都等不到送信的人。
这老赵到底怎么回事?
不管中了没中,好歹也该给个消息,榜肯定是早就已经放了的。
这回差不多人也应该到了呀 ,那老家伙到底在搞什么鬼?
该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都给忘了吧!
别说张时安三个孩子沉不住气,就连此刻的陈夫子都忍不住放下棋子,走到门外张望了好几次。
殊不知他们在苦苦等候的时候。
一队报喜的队伍,拿着手中的喜报,根据对方留下的籍贯,开始浩浩荡荡的往杏花村走去。
此刻的张有根,正在给大花的牛圈,把里面堆积的牛粪用耙子扒出来。
到时候加上草木灰,给他堆砌起来沤肥。
自从他家有了大花,田里的庄稼收成都要比别的地里好。
此刻日头高照 ,村子里面的人基本上都在各自忙碌。
而就在这样宁静的时候,只听闻村口锣鼓敲打鞭炮炸响的声音响起。
差点没把杏花村的村民们给吓一大跳。
要不是这青天白日的?真还以为是山上的土匪下山了。
随后响起了鞭炮声,又让人怀疑该不会是哪家娶姑娘。
不过也不应该呀,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谁家娶媳妇还能够不知道。
更别提,像他们这样的情况。
哪里请得了人,敲锣打鼓,买点喜糖,买点瓜子鸡蛋。
买点鞭炮一放,顶了天就是用村子里的牛车把人家新媳妇娶回来。
像这样的排场。
难不成是老张家的大孙子要成亲了?不应该呀,不是6月份吗?
这才几月份,大家停下手中的农活,用手往村口方向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