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安带着大家吃完早饭之后,就领着陈夫子他们一块前往了后山。
而大家也没想到,这山后面,竟然还有如此美景。
踏入山林,秋意如诗如画般铺展眼前。
漫山遍野的树木,枝叶交织,金黄与火红相映成趣,恰似一幅绚丽的织锦。
金风拂过,红叶翩跹如蝶舞,沙沙作响似在私语秋情;金叶纷扬若花绽,熠熠生辉宛如飘金。
蜿蜒小径旁,野菊肆意绽放,金黄璀璨,于风中轻轻摇曳,馥郁芬芳悠悠飘散,引来蝶舞蜂忙。
驻足凝望,秋阳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静谧而温暖。
山间清泉潺潺流淌,石上青苔暗生,逸出丝丝凉意。
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云天相融,朦胧而悠远。
此景入目,心渐沉静,尘世纷扰皆抛诸脑后,唯余这山林秋色满心间。
陈夫子今年已经教众人如何作诗,所以这会张夫子边走边欣赏美景还不忘记给下面的人布置作业。
张时安他们也是机灵的很,率先开始把自己的诗给念出来。
毕竟再不念,到时候这么多人,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就会产生雷同。
反正让后面的人在那里苦思冥想,想一个不一样的,总比他们轮到后面好一些。
张时安念了一首
“
秋林霜染半山红,金叶纷扬舞晓风。
野径菊黄添意趣,清泉石上韵声融。
遥岑烟淡云涯处,暖日晖沉密叶中。
心醉丹枫情未已,且随鸟语入幽蓬。”
陈夫子暗暗点了点头,眼前这孩子一开始诗才还不显。
现在是越发的有天赋了。
果然不愧是他看中的人。
其他人,作诗做的最好的则是徐子睿和陈明哲两人。
剩余的,都没有张时安作的好。
一开始张时安是真的有些不信邪在身上的。
后面还是徐子睿和陈明哲看不下去,这才帮他从那种原有的框架当中,跳出来。
他已经不再去想上辈子那些精彩绝艳的诗句。
而是认认真真,按照古代学习作诗的各种诀窍,以及体会这作诗的意境。
慢慢的倒是有几分灵气在其中。
反正张时安对自己是满意的,也可以说,在这么多学子当中,他也就是作诗算是弱项。
其他的,简直就是六边形战士,无论是字迹,还是经义的阅读理解。
张时安都不带虚的。
等到众人全部都交完了作业,张时安和徐子睿他们就往另外一条小路走去。
他们身上还背着背篓,还有一根长长的竹竿。
至于去干什么,大家一开始还不知道。
直到绕过一条小路,看到那棵长势十分喜人的板栗树。
也是惊讶的不行。
这个时候徐子睿就挺起一个胸膛,表示都是他的功劳。
在去年的时候,张时安他们也邀请两人来这里赏过一番秋景。
也是他的火眼金睛才发现了这一棵密林当中的板栗树。
那个时候的张时安,别提有多高兴。连张时勇都想不到。
他们这座山上竟然还有板栗树,而且结的果子还不少。
这一发现简直就是让人欣喜若狂。
而且徐子睿这家伙更是约定好了每年都要跟他们一起来打这个板栗。
今年刚好带着众人一块来,也让他们体验一下丰收的喜悦。
与在田里面累死累活不一样,在这山林当中打板栗,那是真正的乐趣。
张时勇跟个猴子一样,上树的动作干净利落,看着众人拍手叫好。
张时勇心里一片自得。
毕竟自己爬树的技术可不是盖的像当初这三五里的鸟窝可都被他掏过了。
不就区区一棵板栗树,快速的爬上去就跟喝水一般简单。
张时安把手中的竹棍递给对方,就带着夫子和各位同窗都走远了一些。
当大家看到张时勇拎着手中的竹棍,噼里啪啦的打上树梢。
青黄色的板栗球,有些开了口,有些没开口的也纷纷被打落了下来。
特别是树上的震动,淅淅沥沥的板栗掉落下来的声音格外的动听。
特别是掉落在树叶之上的,大家都有些忍不住想要快些过去捡。
直到当时勇打的差不多了,吆喝一声大家这才往那边走。
用木棍做成的小夹子,把还带着球没开口的板栗通通丢到箩筐当中。
而有些学子则是火眼金睛,从树叶底下捞出那一颗颗板栗。
直接现场啃了起来。
这群人竟然喜欢吃生的板栗,不过生的板栗味道清甜,还是挺好吃的。
张时安则是不喜欢吃生的板栗,不是因为吃了它通气会放屁。
而是他吃生板栗总有一股反胃的感觉,但他又超级喜欢吃熟的板栗。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人多力量大,通过大家的一通扫荡,很快,一个背篓跟一个箩筐就已经装满了。
张时安更是跟众人说了,会给大家都装上一些带回家里去吃。
大家别提多高兴。
等到时间差不多,众人回到张时安的家中,又跟家里人告别之后。
这才带着手中,捡起的板栗,还有在路边采摘的菊花。
纷纷踏上了归程。
还表示等到明年还要来杏花村。
其他人都离开了,只有徐子睿和陈明哲留了下来。
毕竟农忙的假期,夫子可是足足放了5天。
这才过去了两天,他们在镇上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做。
还不如留在这里。
陈夫子也没有多说什么,给几人布置了有一些的功课之后。
就坐着马车回到镇上。
等送走了众人,张时安他们一块在他新书房里面开始把功课做上一些。
几个人在房中互不打扰,安安静静只有书页翻转的声音。
开着窗户,上面立着一盆优美的兰花。
兰花品花也品叶,光兰花的叶子,就已经很好看了。
几个人写完之后。
就赶紧,从小池子里面把提前煮好的凉茶,拿出来,准备去送给还在地里面忙活的大人。
一路上几个人叽叽喳喳,来到田里面给家人送了凉茶之后。
其他的重活都不要他们干,而张时安则带着他们和自家的四丫拿着篮子一块在田里面捡那些稻穗。
毕竟积少成多,粒粒皆辛苦,哪里能够浪费?
假期结束,众人再次回到学堂。
几个人看起来都黑了不少,不过人也精神了许多。
而刚一回来,夫子就给了众人一个惊喜。
让他们写一篇关于此次秋收农忙,秋日之景的文章。
可能是因为众人亲身经历过,总算是懂得了其中的艰辛。
写出来的文章都没有了那种纸上谈兵,仿佛像一个空壳子一般。
此刻的内容,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灵感如泉涌一般。
笔下更是妙笔生花,写出的文章一个比一个真实,一个比一个有进步。
陈夫子满意的点了点头,果然,只有他们亲身经历过,才能写得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不然光靠他去说他去讲,没有人亲眼看过,没有人亲眼体会过,他们就永远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翌日。
堂内,诸生端坐,几案上简册整齐。
夫子踱步而来,一袭青衫,神色端凝,轻拂衣袖,翻开经卷,今日所授乃“学而”篇。
夫子缓声开口:“诸生,学之一途,乃修身立世之基。吾先问汝等,何为学?”
堂下诸子或低眉沉思,或目露疑惑。少顷,张时安没有犹豫起身拱手:
“夫子,学生以为学乃求知,通晓古今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