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流水般逝去,转眼又过了一个多月。在老朱悉心培育与热切期盼下,种下的土豆终于迎来了收获。
宫殿内,老朱激动地立于田畔,脸颊泛红,目光紧锁前方的农田。“元儿,你说这土豆真能有如此高产?”他声音微颤,既充满期待,又隐隐担忧。
确实,朱元璋也会畏惧。他觉得没有比这有望亩产三十石的土豆更重要的事情了。朱政则镇定自若,自信地笑道:“祖父无需多虑,查看收成就知道了。”
“嗯,有道理。”老朱点头,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说道:“好,咱们这就看看这土豆的收成如何!”话毕,他毫不犹豫地脱鞋下田。
然而,他并未立即动手,而是满怀期待地看着紧跟而来的朱政。显然,他对如何采摘土豆尚不清楚。
朱政笑了笑,随即示范起来。他卷起袖子,观察片刻后选了一处地方,蹲下用手挖土。刹那间,在老朱紧张注视下,朱政挖出了四颗土豆,三个大,一个小。
大的约有头般大小,估摸每个重一斤以上;小的也有拳头大小。这般简单?
老朱不禁张口,旋即回神,兴奋不已。尽管不知具体产量,但三个月成熟期已足够惊人,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并非不可能。
这证明了朱政的话。此刻,老朱按捺不住,立刻模仿起来。他蹲在田间,小心翼翼地挖掘,生怕损伤这珍贵作物。每挖到一根藤蔓,看到结出的土豆,他都咧嘴笑得开心。
朱政在一旁看着祖父如孩童般的举动,不禁摇头失笑。
五十岁
然而,他也担心对方太过劳累。
毕竟,这块田虽然只有一亩左右。
就他们父子二人挖的话,也需要一些时间。
而且,这活计根本没有什么技术难度。
于是,朱政摆摆手,示意田边的刘和等太监过来。
刘和看到后,立刻带着身边的几个侍从太监下田帮忙!
只是刘和尚好,长期在朱公公身边伺候。
久居高位,虽未亲历龙威,却已有了胆量,毫无不适。
但其他几个太监,不知道是不是太过紧张。
虽然刚才看得很清楚,朱公公的操作很简单……
可轮到自己动手时,却不小心用力过猛,
把正在挖的一条土豆藤扯断了。
瞬时!
朱公公正好看过来,看到这一幕,眼睛瞬间红了。
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直冲脑门。
下一刻,朱公公正飞快地迈步冲过去。
一脚将那倒霉的太监踹倒在地上,大声吼道:
“废物!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留你何用?
刘和,把他给我拖下去斩了!”
那太监已经被吓得魂飞魄散,脸色苍白,浑身发抖。
不停地在田里跪拜磕头求饶。
“皇...皇爷饶命,奴才知错了!”
“还不把他拖下去?”
朱公公一旦起了杀心,谁又能拦得住!
刘和赶紧反应过来,应了一声,就让人准备将那太监带走。
朱政见状,不由自主地摇摇头,随后走近几步,将那被扯断的土豆藤挖出来。
指着上面的几个土豆,对朱公公说:
“爷爷您瞧,这土豆外表没受损。
只是藤蔓断了而已,没关系的!
今天是丰收的好日子,别生气了。
放他一马吧!”
朱公公像宝贝一样接过土豆,仔细检查了一遍。
见确实没坏,这才松了口气。
接着,又看了眼求情的朱政,怒气渐渐消了,点点头说道:
“罢了,既然乖孙求情了,就饶了那个蠢货一命!”
听闻此言。
刘和这才下令放开那太监。
同时心中暗叹,恐怕继皇后之后,
这世上能在这时候劝住朱公公的,也只有这位小主子了。
连太子爷都做不到!
“奴才谢皇爷不杀之恩,谢小殿下救命之恩!”
那捡回一条命的太监感激涕零,连连磕头。
朱政不在意,让他退下。
然后,和朱公公一起继续认真地挖土豆。
刘和等几个太监也小心翼翼地在一旁帮忙。这样过了很久。
终于,这一亩地的土豆挖完了!!
朱公公毕竟年纪不小了。
虽然身体不错,但一番劳作下来。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尘土覆盖了他的面容,哪里还找得到半分帝王的样子?然而此刻,他全然未察觉。目光呆滞地盯着田间堆成小山般的土豆,全身因激动而轻微发颤。如此多的土豆!大多如拳头般大小,他之前挖出时已有估量,几乎每个都有约一斤重!以此推算,这些土豆的总产量实在令人震撼!
朱元璋猛然回神,兴奋地连声催促:“快!赶紧清点,看看究竟有多少!”话音刚落,刘和便带着人开始称重,并高声报数:“一石!”“十石!”“二十石!”“三十五石!”每听到一个数字,他的呼吸都会急促几分。待刘和最终喊出四十石时,朱元璋的脸色涨得通红,浑身止不住地颤抖。
四十石!不是三十石,而是整整超过十石的四十石啊!事实摆在眼前,不容置疑。朱文忠的话果然无误,这种土豆的产量堪称奇迹。这是上天恩赐的吉兆,是神赐的粮食!有了它,大明还有何忧虑?百姓又怎会再受饥饿之苦?
想到这里,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情绪,缓缓走向那堆土豆,颤抖着伸出手捧起一个,举向天空:“爹、娘、大哥……你们在天上看见了吗?这是土豆,亩产能达四十石,还能一年两熟!我们终于有吃的了,不用再挨饿了!你们也不必为了省粮而饿死了!”说罢,一向刚毅的洪武帝竟当众老泪纵横。
这一切让他想起至正三年的往事,那年灾荒肆虐,短短半月内,父亲、母亲以及兄长相继离世,皆因饥饿而亡。那时华夏大地满目疮痍,饿殍遍野,甚至人吃人的惨剧层出不穷。若那时就有土豆……
虽然没有土豆,才造就了今日的他,但朱元璋宁愿不曾登上皇位!站在一旁的朱梓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对老父如此失态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这位从最底层崛起的帝王,是华夏几千年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便那位开创汉朝四百年的刘邦,也出身于亭长,而非平民百姓。
这也是为何能够说,除了后来者之外,取得正统地位的王朝中,明朝算是极为难得的!而当年老朱尚未登基时,身处困苦之中,那种艰难的境况,实非他人所能体会。即便与普通百姓相比,他的遭遇也更为悲惨。
所以,其他帝王即使声称体恤民众的不易,内心深处往往还是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唯独老朱,对底层百姓的同情,是发自肺腑的共鸣!
因此,当他看到土豆惊人的产量时,才会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反应,这种情感完全抑制不住。
这便是那些片面认为老朱残暴、苛待臣下之人难以理解的地方。
许久之后,老朱才回过神来,擦去眼角的泪水。他望了望逐渐聚集的乌云和阴沉的天空,随即急切地吩咐道:
“看来马上就要下雨了!快,把这些土豆收起来!一定要保存完好,一个都不能坏!再派一队禁卫军过来,好好守护。要是出了差错,我定斩不饶!”
“是,陛下圣明!”刘和立刻应答。
随即,一群太监小心翼翼地将土豆搬起,送往内库。他们动作轻柔,十分谨慎。从老朱的态度上,谁都能看出他对这土豆的珍视。加上刚才他们亲眼见证了它的神奇之处,更加小心在意。
而老朱在一旁一直紧张地看着。直到最后一颗土豆被安全运送完毕,他才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然而,他此刻仍难掩激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