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婷记者带着满满的素材离去了。
这一次采访的成功性,出乎她的意料。
陈暮这个年轻村长的野心,还有眼光,都是超出这个时代的。
如果在内地,或许陈暮会受到各方的钳制,打压,甚至根本就不会给他机会。
但是在这里,那位老人给他搭了一个舞台,让他可以尽情地展现他的抱负和才华。
只不过,有个隐患,那就是港岛那边的炮击事件。
如果真的是陈暮所为,这家伙的戾气就未免太大了点。
关于这件事,作为记者的侯玉婷如何不清楚。
尤其,沈婉钧还在陈暮身边。
虽然很多事,陈暮等人没人沈婉钧参与,沈婉钧也尽量避免,但是多多少少还是能从村民的日常言语中听出来。
沈婉钧自然也不是去故意出卖陈暮,只是闺蜜之间闲聊,她也在担忧陈暮出事。
对于这个担忧,侯玉婷也是很紧张。
毕竟,她很是欣赏陈暮。
自然,不是男女之间的欣赏。
她虽然对陈暮有好感,但是知道自己闺蜜沈婉钧这天天和陈暮在一起,对陈暮的好感,可是与日俱增。
尤其,陈暮给其装了一部电话后,两人没少煲电话粥。
从沈婉钧的语气里,就能听出来,对陈暮的那种好感,还有少女的一丝爱慕之意。
只不过这个时代,少女一定是矜持的。
侯玉婷自然不会去和自己喜欢的人去竞争。
只是关于陈暮这事,她也不好插手。
所幸,她将一个消息告诉了陈暮。
到时,让陈暮去问他吧。
这个消息就是,一个月左右,那位老人就会特地到渔民村来考察。
本来,老人是不会那么早前来考察的。
但是,渔民村的发展太快了,老人很欣慰,也对渔民村的发展很感兴趣。
所以,老人决定过来看一看。
趁着还能动时,多走走,四处看看。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陈暮自然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那位老人家,可是陈暮最佩服的了。
没有他,华夏那不知道会怎样呢。
恐怕会很穷,很穷。
毕竟,这年头还有粮票呢。
当然,鹏城这边没有。
毕竟特区了,还用什么粮票。
上面让鹏城放开胆子干,那鹏城人自然不会去迂腐。
现在,那位老人家要来。
自己居然有运气,见到这位老人家。
陈暮当即就将老村长找了过来。
“那位老人家可能要来了。但什么时候不知道。他是来视察我们村,看看我们村的变化。”陈暮说。
老村长一听,也是一个哆嗦。
这可是最大的大人物了啊。
居然要来他们村视察。
“那,我、我们要怎么做?”老村长也是哆嗦。
“首先,外面这条路,一定要修好。必须要修好。而且,我的建议是对向四车道。”陈暮说,“路修宽一点,未来发展起来,就不用再拓宽马路了。”
“抢修?”老村长问。
“对,将村里所有工程暂停,全部来修路。”陈暮说,“发动村里所有人。”
“哥哥仔村长,那条路可不短,直通省城那,差不多有两三公里啊。”老村长说,“劳力是够了,毕竟村里年轻人也多,加上李工头他们那些人,加起来五十多号人了,放开了修路,没问题。可是这钱,恐怕要花的不少。”
村里对向双车道的路,就花了六万多,才1.2公里。
外面那条路,陈暮要修对向四车道,还要修两三公里。
而且是主路,那路基就要更厚了。
这少不得五六十万。
村里账上就那么多钱,这花了,以后村里发展呢?
毕竟,这修的是国道,不是村里的道路。
应该是鹏城修,而不是村里修。
老村长有点心疼这钱。
“老村长,这钱是很多,但是修好后,我们村的发展可就快了。这以后,村海鲜加工厂建好了,还不得走陆地出去,这也方便我们做生意。更何况,我们自己出钱修路,这两边那么多荒地,是不是就可以补偿一下,给我们了!”陈暮一笑。
老村长闻言,眼睛一亮。
陈暮这倒是提醒了他。
修路是花钱,可是如果将地补给村里,那就划算了。
这之前,通过移动村界碑,悄悄地将村的面积从原本0.3平方公里,弄到了现在3平方公里。
如果再多划归一点,弄个六七平方公里,现在看上去是不值钱,但是如果真发展起来,那可就值钱了。
而且,还真只能趁早弄。
等再过几年,鹏城发展起来,这周边可就不是荒地了。
不是荒地,你想侵吞,那可就难了。
上面就要卖给你了。
那代价可就真大了。
“行!那明天就开始发动村民,一起抢着修路。”老村长也醒悟过来。
陈暮咧嘴一笑。
“我明天去和有关部门沟通一下,去要地。明天白天,村里就开始修路。至于钱方面,不要在意。不行,我再去和海鲜舫沟通一下。”
一番安排,第二天一大早,村民和李工头的工人就被通知,开始修村外面的路。
对于修外面的路,李工头他们是一点意见没有。
只要陈暮给工钱,他们修哪不是修。
没所谓。
只要给钱,干什么都行。
至于村民,在得知自己村里拿钱出来修地,有少数人有点不忿。
觉得这应该是政府出钱,而不是村里出钱。
对于他们,自然不能解释,可以趁机拿地,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所以,陈暮只是告诉大家,修路是为了更好地致富,能够让未来村里企业的海鲜加工品走出去,倾销全国。
不修路,那只能困死在这。
有了陈暮的解释,村民们自然不再多说什么。
反正,哥哥仔村长的话,都是对的。
他们绝对相信哥哥仔村长。
一场轰轰烈烈的修路运动开始了。
原本陈暮是让村里青壮年去开工。
但是,当陈暮说了这条路的重要性,以及紧迫的时间性,村里所有人都动工了。
老老小小,全部上阵。
这老弱妇孺是干不了力气活,但是负责运输一下,送水,递毛巾,做个饭什么的,那是没问题的。
“照这个进度,恐怕不需要一个月就能修好。”李工头汇报说。
这不是人多的问题,而是大家干活齐心,都拼命干。
不偷懒,不耍滑头。
这种情况下,如何不快。
修路进度是快了,但是陈暮在和有关部门谈地的时候,却遇到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