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想了想,没有当场做决定。
为了避免大臣们当着吐蕃使者的面发生争执,他先打发吐蕃使者返回四方馆,又留下达奚珣、张通儒、平冽、高尚,以及中书侍郎庄严、御史大夫李史奂和太监总管官李猪儿等人商议。
安禄山用袖子擦了擦汗,说道:“你们都说一说,到底该不该接受吐蕃的条件?”
御史大夫李史奂开口说道:“陛下,看吐蕃人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真是让人讨厌!微臣觉得,这么苛刻的条件,确实有辱国格。老臣赞成右相大人的意见,不应该接受!”
中书侍郎庄严接着说道:“陛下,与吐蕃交好,是为了两面夹击大唐。如今,崔乾佑已经陈兵长安,晋王殿下已经驻军陕郡,形势一片大好。
就算没有吐蕃国的协助,我们一样可以拿下长安,一样可以灭亡大唐。
长安的富贵人家非常多。只要打下了长安,还怕没钱吗?只要有了钱,还怕没兵吗?
洛阳都能抄出两三千万贯财物,老臣保守估计,长安至少可以查抄出五千万贯。拿这些银钱去招兵买马,就是再养二十万三十万兵马,也都不成问题。
所以,老臣倾向于不答应吐蕃的条件。当然,如果吐蕃能放宽条件,我们也不妨跟其结盟,他打他们的,我打我们的,各取所需。”
“真是荒唐!”达奚珣愤怒地说道,“如今,李隆基逃往蜀郡,剑南一道必然稳固。剑南稳固,则意味着江南稳固。
李亨已经返回长安,必然会招兵买马,坚守长安。崔乾佑所部兵少,能不能拿下长安还不好说。
即便能拿下长安,李亨也可以退守扶风郡。背靠关内与陇右,仍有一战之力!就算扶风守不住,他还可以退往灵州,或者赶去剑南与李隆基汇合。”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我大燕真正能掌控的,也不过是河南、河北、辽东、齐鲁而已。往西,太原府牢牢把控在郭子仪手中,长安还在李亨手中。
往东,淮南还在大唐手里。往南,现在连咫尺之外的南阳都没拿下,更不用说广袤的江南和岭南了。
从全局来看,我大燕不过是在大唐版图中间炸开了一朵花而已。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大燕正好处在大唐的全面包围之中。
别看我军此时锐气正盛,打得李隆基如丧家之犬。一旦长安打不下来,将如之奈何?
而且,老臣昨日接到河北方面的消息,郭子仪、李光弼正在全力进攻常山郡。若是常山郡、魏郡不保,我大燕的根基尽失,又该怎么办?
为今之计,一方面,我们要加快进攻长安、南阳,并准备进攻睢阳,打通往江南、淮南、关内、陇右和剑南的通道。
同时,还要守住常山,确保龙兴之地的安全。一旦范阳不保,将引发全国震颤!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跟吐蕃结盟,让吐蕃进攻剑南、陇右,从侧后牵制住大唐的兵马,以便我们乘虚而入,一举控制剑南、陇右和关内。
只要拿下了剑南,顺长江东下,就可以拿下江陵郡。西边拿下了江陵郡,北边拿下了南阳郡和襄阳郡,东边拿下了睢阳郡,最为富庶的江南、淮南就可以一鼓而定!
陛下,切不可被这些酸臭腐儒的胡言乱语蒙蔽了双眼!与吐蕃结盟,乃是当下第一要务!
没有吐蕃国的参与,以我大燕之力,绝无可能吞下大唐这头巨兽!请陛下三思!”
达奚珣的一番慷慨陈词,让安禄山陷入了沉思。从战略上来说,达奚珣的观点似乎更具可取之处。
但是,从心理上来说,他堂堂大燕国的皇帝,无法接受吐蕃的敲诈勒索。
一时之间,他也拿不定主意。
见安禄山沉默不语,庄严说道:“陛下,老臣建议,派使者六百里加急,前往陕郡征求晋王殿下的意见。也许,正在前线用兵的晋王殿下有不同的想法。”
庄严是安庆绪的死忠,所以处处向着安庆绪。
张通儒闻言,因他与史思明交好,当即也说道:“陛下,也应该征求一下范阳节度使的意见。”
安禄山被众人吵得头昏脑涨,一边擦汗,一边说道:“那就依你们所言,先征求安庆绪和史思明的意见,看他们怎么说。”
众人退却之后,李猪儿连忙上来给安禄山擦汗。
安禄山半躺在御座上,随口说道:“猪儿,朕问你一句话,你要实话实说,这朝中大臣,天天吵来吵去,吵个没完,吵得朕脑袋瓜子疼。你说,哪个是真心向着朕的?”
李猪儿是契丹人,从十几岁起开始作为亲兵跟随安禄山。由于他机灵聪慧,做事谨慎,被安禄山挑选为贴身侍从,主要负责安禄山的饮食起居等事务。
因担心李猪儿与自己的女眷有染,安禄山便阉割了李猪儿,让他做了太监。
安禄山太过肥胖,年老了之后视力很差,睡眠也不好,只有在李猪儿的服侍下方能稍感舒适,这也使得李猪儿对安禄山的日常习惯和身体状况了如指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几乎成了安禄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陛下,您乃九五之尊,这朝廷之中,哪个不向着您哪!”李猪儿给安禄山摇着扇子,小心翼翼地说道。
“这里就咱爷儿俩,你要说句实话。”
“陛下,奴婢说的都是实话。”
“那你这么说吧,朝中谁最忠心?”
“要说谁最忠心,陛下,奴婢认为,晋王殿下最是孝顺,最是忠心。”
“你也为他说话?你莫不是收了他什么好处?”
“哎呀,陛下,奴婢哪敢欺天哪!”说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不问,奴婢也不敢说。奴婢所说,都是平日里跟在陛下身边所见,绝不敢私通晋王殿下!请陛下明察!”
“好了,好了!谅你也不敢!朕也就是随口说说而已,你不要害怕。”安禄山见状,笑了笑,脸上的肥肉如山丘一般挤在一起。
李猪儿这才慢慢地爬起来。
过了一会,安禄山又问道:“猪儿,朕再问你,我大燕国要不要跟吐蕃国结盟?”
“陛下,这是军国大事,您跟宰相们商议才是。”李猪儿说道。
“方才你也看到了,宰相大臣们七嘴八舌,搅得朕头昏耳痛。”
“陛下,奴婢只是一个太监,怎么能妄议朝廷大事呢?”
“朕恕你无罪。”
“陛下,奴婢觉得,右相大人和庄大人所言甚是。”李猪儿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说道,“奴婢听说,人有人的面子,国有国的尊严。
做人尚且要三分薄面,我泱泱大国,怎么能向蛮夷小国屈服呢!这盟约,不结也罢!”
“你讲得也有道理。”
“陛下,奴婢不过是随口一说,做不得数,做不得数。”李猪儿说着,又跪下磕头。
安禄山没有再说话,缓缓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