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一天项英、周子昆、李振华离开皖南。当天晚上一行人就偷渡过了长江。凌晨五点到达无为八公山新一团团部。
新一团副团长袁连生为众人准备了早饭,大家吃完饭,团部响起了起床号,新一团一天的训练开始。
大家也顾不上休息,由袁连生引领,视察了军队的训练情况,大家都很满意,周子昆又询问袁连生民兵的训练情况,袁连生指向操场一边一群穿着老百姓衣服的人道:首长,那边就是民兵中挑出的骨干,在团部集训。同寸我们也派出多支武工队到各村训练民兵,无为地区现有民兵6300余人,现在正规军编制少,民兵都想着法的往正规军里钻,大家参军的热情都非常高。
周子昆听了非常满意,这就是可靠的预备兵源,只要有需要一个无为地区就可以拉起三个团。
从训练场回来,一行人又参观了炸药厂、子弹厂、地雷、手雷厂、炼铜厂。袁连生告诉众工厂还可以生产水雷,水雷威力大,炸沉过日军势多丸号。只要我军愿意,随时可以用水宵封锁长江。这是一个杀手锏。
袁连生又带大家参观武器库,粮库。武器库里机枪,掷弹筒、迫击炮不少,居然还有五门九二步兵炮,都是历次战斗缴获的。粮库里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粮食充足,秋收取得了大丰收,畜牧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战士们一星期也可以吃上二三次肉,时不时还有鸡蛋、鱼供应。大家又去了被服厂、香烟厂。特是香烟厂,十月份已上缴利润五万元。
一行人中午休息了一下,下午袁连生又让地方党组安排人带路到周边各村走访。他发现各村的民主选举、党组织、三七减租、民兵、妇救会、儿童团等等都组织的很好,党组织在百姓中很有威望,从交谈中得知,无为城中的日伪军根本不敢出城。整个根据地欣欣向荣,老百姓甚至比抗战之前生活的更好。这是在皖南做不到的。
晚上,袁连生又召集了连以上干部以及地方党委座谈,座谈中项还了解到,地方党委与军队合作正在整修江堤及圈堰,大家都士气高昂。这里的伪军甚至和新四军做香烟买卖,还挺守商业规则,项英是真没想到县城之外就是新四军的地盘,日伪军还默认了。这种情况的出现真让人想不到。
休息了一个晚上,上午袁连生又安排了一个连护卫,正大光明的往大别山根据地赶路,中途没有遇到任何拦截,二天后就胜利的到达了大别山新开岭七团团部,高 亭正在此处。
在大别山,高敬亭引领一行人参观军工厂,铜铁矿厂还有金矿,视察了部队的训练。这里的规模比八爪山的更大,群众工作也做的非常到位。大家又去了舒城,情形也和无为地区一样,10月份四支队针对溃散的国民党军队、到处抢劫的汉奸土匪,在舒城、庐江周边进行了讨伐战,给汉奸土匪以狠狠的打击,共歼灭反动武装2800余人,缴枪1500余支。新四军在这些地牢牢地扎下根来。
项副军长在舒城停留了三天,走访了舒城周边各市、镇、村,视察了军队、民兵、各地党组织。见识到了敌后广阔发展空间。期间多次与高 亭深入交流,高 亭表达了自己想保留鄂豫皖根据地的意愿,项也表示理解。
李振华拿出他自己写的《论新四军的发展方向》给高 亭,高 亭认真阅读了文章。
高 亭道:政委、以前我只是想着有一块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今天看了这篇文章,真是醍醐灌顶。这个李振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要好好培养。江北这边发展空间更大,让他这边来,成长会更快。
项英表示这次他也是特意把李振华带出来,让李振华多看多想多积累,拒绝了高 亭的请求。通过调研江北的发展,发现江北确实比江南快的多。江北比江南少了很多拘绊。此次来江北,项 英也就是想亲眼见证一下,想和江北的各位同志深入交换一下意见,后面项 英还要去定远、盱眙与杨文翰同志、张参谋长深入交换意见,最后确定新四军的发展方向。战略方向的改弦更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牵一而发动全身。
高敬亭心里已经非常满意。当初他与杨文翰、李振华的构想已得到初步认可了,饭要一口一口吃,改弦更张不是过家家、急不得。
项英、周子昆、李振华一行人又踏上了行程。先是从舒城走水路到三河,在三河镇等待巢湖水上纵队。晚间纵队到达三河,一行人登上汽艇和帆船驶入巢湖。
10月份这段时间,巢湖水上纵队大杀四方,利用汽艇高机动性,袭击了炯炀据点,利用缴获的九二步兵炮炸毁了日军碉堡。又袭击了意图重修的龟山据点。袭击了三河镇、肥西。进拓臬河袭击柘臬据点。并在巢湖姥山岛建立了补给基地,在巢湖上拦截日军船队。期间又缴获了两艘汽艇。巢湖周边据点、码头损失惨重,周边日军犹如惊弓之鸟。日军白天也派飞机搜寻过,但白天游击纵队把汽艇伪装分散停放在芦苇荡里,湖边大树下。日军无计可施。
巢湖上汽艇里、项英听取了游击纵队队长刘平这段时间战斗经历。他表扬了纵队积极作战,取得了战果事小,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才是根本。同时也要求纵队不能骄傲自满,要时刻关注日军是否从长江调兵舰报复。刘平深以为然。
船队进入柘臬河,在柘臬镇前约五公里的地方下船,游击纵队调头驶向巢湖。项英一行人与来此地接应的新三团团长刘培善一起直奔黄山,到达驻地已是深夜两点,刘培善安排好了食宿,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众人刚吃完早饭,团长刘培善就来向项英汇报工作。刘培善提到新三团已组建完毕,正在进行训练。新兵的质量很好,通过二三个月训练就可拉上战场。新三团是在新一团的基础上扩编的,而新一团自从到江北以来短短四个月已进行了二轮大的扩编,其他的部队也是一样,单位战斗力不可避免会下滑,而且后续扩编也是形势使然,到时基层军官必然缺乏,高级军官也可能跟不上形势,现阶段还有军部调来的教导队顶着,后面就接不上了。
项英觉得这个问题提的好,他把周子昆、李振华也一起叫来商量。
周子昆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建立随军学校了,我们红军时期就有红军学校,这是我们的传统。
李振华道:学校肯定是要办的,延安有抗日军政大学,我们可以向中央申请办个分校,游击战方面我们人才多,可以向中央多要些正规院校毕业的人才来,新四军发展越来越大,始终要从游击战转向正规作战,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学校除了面向社会招收正规学员外,要先从军队抽调基层干部来进行中短期培训,营团级干部也要到学校回炉。这样就可以快速提高指就是水平。
周子昆道:\"建立学校是没有异议了,学校的地点设在哪个地方比较合适。按理说应该设在皖南军部附近,但江北有更迫切的需要。\"
李振华道: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学校分成两部分来办,可以在江北指挥部附近建校,主要培养江北基层军官为主,皖南建校设普通班,以面向社会招生为主,以技术兵种为主。设高级进修班,轮训新四军营、团级干部。
几个人讨论了一会儿,形成了一个草案。
接下来一行人又在刘培善的引导下视察了军队的训练工作,与地方党组织座谈,下到村庄,检查根据地的建设情况。检查的情况大家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