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使者来到鲜卑王庭后,将羌渠反叛汉朝,邀请鲜卑共同出兵的计划告知檀石槐。
檀石槐眼神微眯,注视着面前的匈奴使者,
“匈奴一向与汉朝交好,我鲜卑勇士攻打汉朝边地,你匈奴屡屡帮助汉朝。”
“现在突然跑到我面前,说什么羌渠反叛大汉,还想让我鲜卑勇士一同出兵。”
“羌渠是真的反叛汉朝?还是说假借反叛之名,想诱骗我鲜卑勇士过去伏击?”
匈奴使者被看的身体发毛,连忙道:“大单于,我匈奴大单于羌渠的确反叛大汉,现已传遍匈奴各部。”
“大单于若是不信,派鲜卑勇士入河套地区一探便知。”
檀石槐冷笑道:“羌渠为何突然反叛汉朝?”
匈奴使者道:“因大汉无礼,杀我匈奴王子于夫罗和呼厨泉。”
羌渠预料到鲜卑、乌桓这些游牧首领不相信他会真的反叛汉朝。
毕竟,他这些年帮汉朝做的事,边疆各族都知道。
匈奴使者来之前,羌渠便让使者实言相告。
檀石槐面色惊讶,“于夫罗和呼厨泉死了?还是死在汉人手中?”
匈奴使者道:“正是,两位王子被汉人杀死,羌渠大单于才反叛大汉。”
檀石槐默然点头,若是这个理由,羌渠反叛那还说得过去。
毕竟亲儿子死在汉人手中,这还能忍羌渠也就别做匈奴单于了。
只是檀石槐心中仍然有疑惑,以匈奴跟汉朝的关系,汉朝为何平白无故杀死匈奴单于两个儿子,这不符合逻辑。
檀石槐问道:“汉朝为何杀死匈奴两位王子?”
“这...”
匈奴使者欲言又止。
檀石槐冷哼道:“难道是骗我?”
“不敢欺骗大单于!”
匈奴使者叹了口气,“实在是太过丢人,才无法明说。”
檀石槐来了兴趣,“你倒是说说,怎么丢人了?”
匈奴使者将前因后果讲了一遍,檀石槐听的脸上表情连续变换。
自他一统草原以来,与汉朝,与匈奴屡屡交战,对双方的战力也有个大概了解。
当从匈奴口中听见,几万汉军居然杀的百万匈奴勇士大溃而逃,又听见匈奴两王子率军二十余万,居然被几万汉军万军取首。
檀石槐感觉自己在听天书,几万汉军要能击溃百万匈奴骑兵,汉桓帝用得着求着自己和亲,用得着求着给自己封王?
匈奴使者说的自己都难以置信,可这的的确确发生过。
就这,匈奴使者还没和盘托出,像什么匈奴万夫长被汉军打的直呼汉将是‘神人’,汉军是地府爬出来的‘恶鬼’,他都没说。
这要说出来,那就真成了天书。
檀石槐听完后,许久后道:“来人!”
“大单于!”
帐外走入两名鲜卑人。
“带匈奴的朋友先下去休息。”
“是!”
匈奴使者被鲜卑人带出营帐。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檀石槐之子和连起身道:“阿大,孩儿总觉得这是匈奴与汉朝合谋,想引诱我鲜卑勇士过去。”
“不!”
檀石槐笃定道:“若真是羌渠与汉朝皇帝合谋,匈奴使者编不出这么鬼扯的故事。”
“匈奴骑兵与我鲜卑勇士战力相当,几万汉军击溃百万匈奴骑兵,这种话如何能取得我的信任?”
和连道:“阿大这么说,是真的?”
檀石槐摇摇头,“真假,要去看看才知道。”
“和连,派一队精明的鲜卑勇士,与匈奴使者回去查探。”
“再派人前往草原三部,让三部首领带兵来见我。”
“这是个好机会,一旦鲜卑勇士探知匈奴使者所言非虚,鲜卑勇士即可南下。”
“此次战端一开,我要灭掉汉朝。”
和连面色兴奋,“孩儿这就派人!”
同一时间,边境乌桓、羌等部落,皆受到羌渠邀请。
因羌渠反叛太过匪夷所思,各部落又觉得不可错失良机,纷纷派人前去河套地区探知事情真相。
一时间,各部落间来往密切,边境阴云密布,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此等举动,自然引起大汉密探的注意。
密探探知消息后,快速将消息传往洛阳,告知天子。
洛阳
“反了!反了!”
看着如雪片般从边境传回来的消息,蹇硕眉头紧锁,狠狠道:“边境的这群畜生,全反了!!”
刘宏扶着额头,“那个天命人那里有什么情报传来?”
蹇硕道:“前日传来消息,号称匈奴第一勇士的须卜骨都侯率军两百万袭击美稷城,被天命人率军二十余万突袭,须卜骨都侯大败而逃。”
“现如今,须卜骨都侯与鲜卑单于羌渠合兵,准备共同出兵。”
刘宏抚着额头笑道:“二十余万击溃两百万匈奴骑兵,看来你说的不错,他果然是朕的卫霍。”
“匈奴就交给这个天命人处理,羌不过一跳梁小丑,无需多虑。”
“乌桓,朕没记错的话,刘虞任幽州刺史时,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中威望极高,就连幽州百姓也传唱歌传颂其功德。”
蹇硕道:“陛下的记性好极了。”
“刘虞现任何职?”
“刘刺史因公事被免官,后改任甘陵相。”
“替朕拟诏,任刘虞为幽州刺史,让他快去幽州,整备军士,防御外敌!”
“是!”
刘宏摸了摸肥胖的下巴,皱着眉头道:“现在就剩下一个鲜卑,蹇硕,依你看来,鲜卑会从何处进兵?”
蹇硕道:“鲜卑王庭在并州以北。”
“幽州北面,燕山阻隔,骑兵行军不利,凉州地处荒凉,人烟稀少。”
“檀石槐想要进兵,还是会从并州进军,并州人烟稀少,离洛阳也近。”
刘宏点头道:“拟诏,命并州刺史董卓整备兵事,防备鲜卑。”
“陛下!”
蹇硕提醒道:“董卓可是袁隗掾吏,是否换个人?”
掾吏:官府中辅助官吏的统称。
大汉官职选拔为察举制,本意是让朝中官员举荐贤良方正的人才。
可发展到如今,已是各官员间相互举荐,整个官僚系统已被上层官僚垄断,因此才有了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