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光阴在搜索栏里打下兵马俑的指纹,这几行字。想重温一下这个“新闻”。重看一遍依旧十分感动。
看着登上国家宝藏的文物摄影师小哥热泪盈眶,声音颤抖的说出自己发现的经过。
[我拍着拍着我一抬头,我看见了兵马俑的脸上有指纹。]
[那是2200年前制作兵马俑工匠留下的指纹]
[当看到那样的景象时,时间已经消失了]
[就在这同一个位置上,他刚刚离去。]
[而我,就踩在了他还有温度的脚印上。]
天幕下的人看着看着他泣不成声,声音变调,同时眼眶泛红的样子,说出我拥有全世界上最棒的职业时有些许不解。
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佣,只是一个普通的指纹,更何况如果当时被验收的官员发现,按照秦的苛律,大概是没有什么好结局。
为什么后世人会如此激动呢?
“那是大概是因为真切的感受到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下普通人落下的尘埃吧。”站在城外的张若虚,看着夜晚平静的江面,流动的波纹泛起点点涟漪,有无限的激情想要发泄。
澄澈的月光照在江面,天幕点亮了原本昏暗的郊外,乍一眼看上去和黎明时太阳划破苍穹所带来的光亮一般无二。
他时不时看着江面的流水与河中倒影,时不时抬头看起天幕来回踱步,终是吐出了的第一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接下来就像是文曲星指引着他一样,顺理成章,没有任何卡顿就一句接着一句,倾诉出自己心中想要抒发的感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曲终罢,他仿佛全身脱力了一般,回过神来看下自己泼墨挥洒,如癫魔一般吟出的诗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而他不知,此时的天幕将他的创作过程以直播的形式,全时代播送了。
什么叫孤篇压全唐?这就是孤篇压全唐!
杜子美与李太白看着窗外的月光,欣赏或者说评鉴一般听完了整篇《春江花月夜》。
“大才,无论是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将意象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大才,实在是大才啊!”宴席上不知从哪个角落传来了高亢激昂的赞叹。赢得众人拍手称是。
“趁此雅兴,不如太白兄也吟诗一首,让各位见识见识!”
此时正值天宝四年,李白与杜甫在东鲁再次见面,并一同游历齐鲁。这次重逢,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共同参加文人们的聚会。
诗仙之名自然响彻大唐,酒过三巡,自然要来点文人们的雅趣,无论是流觞曲水,还是即兴赋诗都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环节。
诗仙自然又留下了千古名句,当然这些是后话了。
“这写的的确好,看这服饰应该不是我们朝代的,也应不是前朝的人,恐怕又是后世出现的奇才了。”竹林七贤为首的嵇康,出声赞叹。
此诗蕴含的独立自由和精神超脱与他们所追求的殊途同归。这清奇瑰丽的文体更是与起源于汉朝,兴盛于南北朝的骈文有了区别。
现在的骈文隐隐有过度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过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而过于追求浮华忽视质朴内里的倾向了。
天幕是在提醒他们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吗?
当然天幕什么都不知道,谢光阴更是什么都不知道。也许这对中国文坛又是一次洗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