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虞文小朋友: 你好!
你四次给总装备部寄来的140元捐款,我们都收到了,对你支援国防建设的行动,表示感谢。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现将你的捐款如数退回,请查收。顺祝新春快乐,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局
二〇〇〇二月一日
1999年,时年5岁的广西软州籍小朋友陈虞文,在听闻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噩耗后,将自己积攒的140元零花钱寄给解放军,希望我军能用这些钱制造航空母舰、抵御外侮。
次年2月,总装备部综合局复信陈虞文(原文见本文开头),对他的捐赠表示感谢,并勉励他好好学习。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1996年3月,听闻美军航母在我国沿海挑衅等信息,河南许昌的表兄弟三人前往北京,将辛苦挣来的2万元(当时堪称巨款)捐赠给相关部门用于国防建设。三位年轻人之一就是后来创办“胖东来”的于东来。
2017年2月6日,山东省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莱钢党委组织部接到一张匿名汇款单,金额为两万元整,签名为“中共党员、莱钢集团退休职工”,附言“捐给国产第二艘航母……早日解放台湾……”相关部门多方调查后,确认捐赠者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党员。]
谢光阴随手点开了一篇文章,没想到会看到这样的故事,感觉尸体暖暖的。
然后看了评论区没想到还有后续:共青团“青听”有篇文章叫首艘国产航母入列服役的那一刻……而编辑和作者就是陈虞文。
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认识你,陈虞文。
\"昔者六国尚存私斗之风,今后世布衣捐资固防,实乃大义!”
“若天下黔首皆存社稷之念,何愁边患不平?当敕令刻石以彰此义行,使后世知民心即长城。”
始皇借天幕看着后世,虽然经历屈辱却连稚子都有心为国家发展而捐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样的教育,爱国情让他想起了老秦人,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减租减息,教育下移,已经逐渐从中央扩散到地方,该让献完青春献子孙的老秦人好好休息一下了。
嬴政随性叩击着案几上那方刻满小篆的诏书,天幕中稚童捐出铜板的画面仍在他眼底流转。
\"陛下,胶东郡守奏报,今岁新垦田亩较去岁增三成有余。\"
李斯捧着简册立在阶下,余光瞥见皇帝案头那卷摊开的《周礼》。竹简边角磨得发亮,显是常被翻阅。
嬴政忽然起身,玄色十二章纹的衮服掠过青铜灯树,惊起一缕青烟。
\"自明岁始,每乡设庠序,十五以下黔首子弟皆可入学。\"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激起回响,\"所需钱帛,从少府拨付。\"
\"陛下!\"治粟内史冯劫急趋两步,\"去岁修直道用铜三百万斤,今陇西屯田又需......\"
\"用这个。\"嬴政从袖中抖出一枚半两钱,青铜圆币当啷落在玉阶上。
群臣愕然间,只见皇帝掀开殿角蒙着素绢的木箱,新铸的铜钱如金色溪流倾泻而出。
\"驰道沿途驿站设钱柜,商贾缴税时自愿多纳半钱者,刻名于功德碑。\"
九卿中响起窸窣低语。奉常叔孙通突然跪倒在地:\"陛下欲效法周室庠序之制,实乃圣人之政!然当今博士官尚不足百人,如何......\"
\"谁说非要博士?\"嬴政抓起案上蒙恬新献的狼毫笔,墨汁溅在白玉镇纸上,
\"识得五百篆字者即可为蒙师。关中老卒,六国遗贤,乃至市井通文墨者,皆可应募。\"
殿外忽然传来编钟清响。谒者令匆匆入报:\"北地郡三百戍卒捐三月饷钱,求为家乡设学舍!\"
嬴政的手指微微一颤,天幕中那些捧着储蓄罐的孩童身影,与函谷关外顶着风雪操练的老秦子弟渐渐重合。
\"拟诏。\"皇帝转身望向壁上那幅以朱砂勾勒的疆域图,云梦泽的轮廓正在晨光中渐渐清晰,
\"凡献资助学者,赐铜制'文心章',可代传符通行郡县。\"他的目光扫过殿中垂首的群臣,
\"告诉那些儒生,大秦的长城不在砖石,在童子诵读《爰历篇》的乡音里。\"
“朕的子民,可一点也不比后世差一点。”他的眼底满是骄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观此三子,可知民心即天心。若使州县皆设'义金库',令百姓自愿输财以卫疆土,则我大唐府兵制衰微之困,或可另辟蹊径解之。”太宗的脑回路和商鞅对上了。
\"《商君书·垦令》有言'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今见商贾巨资捐国,实违弱民强国之道。
“然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可特设'捐资授爵令',赐公士之爵以收豪商之心。”法家的五蠹还是深入肺腑,站在帝国的角度想要扩大影响。
殊不知,此与子贡赎人一般,自认为正确的举动,却无意中拔高了道义的标准。
子贡树立了一个榜样,其他人再去领赏,就会被拿来与子贡做对比而受到非议:人家子贡做好事不是为奖赏,你是为贪图奖赏才去做好事。对普通穷人来说,没有了奖赏就不会主动去赎人了。
因为子贡这一标杆而使其他人望而却步。这样的行为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终非长久之计。
想到这,太宗朱笔悬在半空迟迟未落。
他突然想起三日前微服西市所见:
绸缎商刘大郎正对着\"义金库\"榜文摇头:\"某虽捐得起百贯,可若换个虚爵回来,怕要被笑作'捐班老爷',倒不如多备些麻布犒劳戍边儿郎。\"
这朴实言语,恰似惊雷劈开法家迷障——当制度异化为道德枷锁,其维系的人心纽带,终将被扭曲成勒死善念的绞索。
太宗猛然掷笔,墨汁在\"凡捐千贯者授公士\"的条款上晕开,恍若子贡当年赎回的奴隶,在历史长河中投下越来越长的阴影。
倒不如,设立道德锚点御制《义金铭》
效仿秦始皇刻石立碑,亲书《义金铭》立于朱雀门:\"匹夫输粟与公侯捐金,其卫国之诚等重\"。
将农妇献三斗黍米与巨贾捐万贯铜钱并列铭刻,消解捐输数额的等级差异。
令翰林院采集百名普通捐输者事迹编入《贞观义民录》,使道德评判从\"捐多寡\"转向\"心诚否\",瓦解儒生构建的伪善话语体系。
亦或是借鉴汉宣帝\"麒麟阁功臣图\"的公示智慧,在六部门前立琉璃樽:
每日熔铸百姓捐赠铜钱,当众浇铸成刻有捐资者姓名的\"开元通宝\"母钱模,最终熔作边关箭镞。
同时颁布《义金稽核律》:要求各道按月公示铁铸账簿,载明\"某月某日,西市布商张五郎捐麻布十匹,已制戍卒冬衣三百件\"。当捐输化作可视化的国防链条。
还可以,在律法层面修订《贞观律》,新增\"赎人得赏\"条款:凡救回被掳边民者,朝廷按解救人数发放赏金,且明令\"受赏者与辞赏者同荣\"。
想到这,他的眉头逐渐舒展,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殊不知此举,更为百年后郭子仪借回纥兵收复长安埋下法理伏笔——当赎人领赏成为光明正大的义举,帝国便始终保持着吸纳民间力量的弹性,最终也会反哺帝国,成就盛世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