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们春节申遗成功……]
这就是传统节目那么多的原因吗?你别说作为南方人的谢光阴,看着今年的春晚着实觉得不一般。撇去了经典的上价值和包饺子,有的时候简简单单的映射,剩下的懂的都懂,还挺不错。
看着新镇长下乡的花架子小品,虽然在古代确实有爱民如子的好官,但能像后世那样做一个典型搬到全国人民的面前还是少见的。
“咱们大明也可以这样搞啊!”朱元璋又有灵感了。
“咱们像天幕那样可以搞一个排名制度,当地人民来选出他们心中的好官,排名靠前的加加官进爵发工资!”
“那假如有人……”朱标上前提意见,话还没说完就被老朱打断了。
“真当咱锦衣卫是吃干饭的吗?如果不实,有徇私枉法贿赂之徒。那就按族谱杀吧。”朱元璋淡淡的开口,却又充满着杀意。
“是。”
歌舞类节目,无论是戏曲还是能喜上枝头,无疑是雅俗共赏。喜上枝头的舞蹈演员,特别有小鸟的灵动感。最后领舞从花窗后面跳到前面那一下和抬头顾盼的动作根本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喜鹊跳进了窗台。
如此雅趣,着实令人惊艳。
看着今年的春晚和国际接轨,看着今年的春晚多了粤语歌,出现了戏剧,那一声戏腔,让谢光一个不怎么接触戏剧的人都感受到了独特的东方韵味。
虽然大头还是京剧,可能清之前的百姓没怎么听过京剧,乍一听还觉得有些不适应。但同时也有着婺剧、豫剧、湘剧等地方剧种。
虽说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至秦汉时代,但直到宋元之际才逐渐成型。成熟的戏曲则是从元杂剧开始的。前朝的百姓可能也就看个乐呵,毕竟戏曲是真的,气势磅礴。
这唱腔不一般呐,一喊出来就知道有多么正气。有心之人已经在记了。倘若谁能整理出来的名垂青史,包的。
但戏曲的形成终归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事儿的。有些帝王看着这新奇的艺术形式“不错可以,”说不定原来的历史进程就被打破,而促使其提早形成了。
只不过今年的戏曲一看名字怎么都让人觉得战意沸腾呢?从《得胜令》、《花木兰》,到《对花枪》、《定军山》……
“此一去一战成功奏凯还……”谢光阴默念了这唱词。
和平固然宝贵,但又是必要的战争是和平的先决条件。这春晚,算是咱妈给咱的剧透吗?
不管怎么样,他已经做好准备了,以他的身体条件,当年入伍不行。但现如今,如果国家有需要的话,他一定会上的。毕竟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嘛。
伴随着新年倒计时的响起,一起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属于中国人的新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虽然今年禁放烟花爆竹的力度依然很大,但时不时还是会有零丁的爆竹声响起。
至于天幕底下那可真的算是锣鼓喧天,古人可没有什么禁放保护环境的要求,那爆竹声真算是冲破云霄。倘若有年兽在的话,那大概也被炸死了吧。
觥筹交错间,帝王们与自己的臣子,佳丽和子嗣登上城楼观赏万家烟火。不知怎的总觉得今年的烟火比任何一年的都要好看。
特别是天幕那边也放着烟火,看到自己子孙万世都依然生活在这片土地,这也许就是今年最大的惊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