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15时24分钟,18军将少将支队残部1500人牢牢的在北辛庄围了起来,包围圈由第三师负责,整编24师打扫战场回师泰城准备攻城,第一装甲师,从界首出发沿着着津浦路向着济南进攻,这时的白俄部队也在聂卡耶夫上校率领下往界首而来,白俄团的装甲列车通常配备多门火炮,如 FK96(德制)77 毫米炮、法制 75 毫米 Apx 野战炮等,还装备有大量重机枪,如马克沁重机枪等,而在二次北伐的时候每列车又增加了日本 38 式野炮 7 门,迫击炮 2 门,马克沁重机枪 24 挺,这时的张宗昌已经开始给日本人当狗了,火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在装甲列车身后是白俄哥萨克骑兵部队。
双方在张夏镇遭遇上,瞬间一场激烈的遭遇战打响了起来。杜玉明站在指挥车上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形势。眼前的峡谷狭窄,部队难以全面展开,在这局促的地形下,他迅速做出判断并果断下令,一营以一个连的兵力全力抢占左侧无名高地,与此同时,一辆辆坦克也纷纷开到前面,准备为步兵冲锋提供强大的火力掩护,对据守铁路的白俄团展开火力覆盖。
战斗刚一开始的十分钟内,双方的炮火便迅速展开。白俄军的火炮部署在列车两侧,在这狭窄的战场上,他们的火力难以充分施展,很快便在装甲第一师强大的火力压制下陷入劣势。只见一枚枚炮弹精准地落在白俄军的装甲列车上,车头瞬间被炸得千疮百孔,出现了多个大洞,在无名高地,白俄装甲列车的伴随步兵正与第一装甲师的摩托化营激烈争夺。双方士兵几乎同时朝着高地顶端发起冲锋,然而,第一装甲师的士兵们凭借着冲锋枪凶猛的火力,瞬间将白俄步兵打得节节败退,狼狈地从高地上撤了下去。
聂卡耶夫见白俄军落入下风,连忙集中火力进行支援,先放弃在正面进攻的坦克,试图先南下无名高地挽回颓势,但一切都是徒劳,第一装甲师的步兵们在坦克的紧密掩护下,冲了向了列,尽管白俄兵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进行抵抗,可在第一装甲师绝对优势的火力和兵力面前,根本无法创造奇迹。
见状聂卡耶夫上校心一横马上将白俄骑兵部队投入战场,他希望哥萨克的骑兵们利用速度优势将第一装甲师的部兵赶开列车,好让他们重整,部队和火力,战场上白俄哥萨克骑兵的冲锋成为了这场战争的缩影。那些身着土黄色军装,戴着奉军军帽的的哥萨克骑兵们,骑着马,挥舞着战刀,试图凭借骑兵的冲击力突破防线,然而,迎接他们的是坦克机枪密集的的子弹、威力巨大的坦克炮,一时之间,一片片白俄骑兵被无情地撕成碎片,纷纷从马上坠落,倒在这片染满鲜血的土地上,原本整齐的冲锋队伍瞬间土崩瓦解。
随着战斗的持续推进,第一装甲师的优势愈发明显。下午 14 点 01 分,这场战斗终于落下帷幕,聂卡耶夫还想率领白俄部队退出战场,虽然他们在张宗昌的军队中拿着两倍的军饷,但是也不愿意白白送命,聂卡耶夫明白战斗已经失败没有必要在打下去,当即开始撤退。
然而杜玉明哪能让他如愿,他早就知道白俄人作恶多端,张宗昌甚至下令白俄人不管犯了什么罪都不能判死刑,第一装甲师的坦克碾过了哥萨克骑兵的尸体,截断了白俄军队的归路,当战士们进攻到指挥车厢的时候,聂卡耶夫选择了投降,自此白俄军在张夏镇北被全部歼灭。战场上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气息,到处都是残骸和尸体。
张夏镇,第一装甲师的战士们已经打扫战场,FK96(德制)77 毫米炮、38 式 75 毫米炮、法制 75 毫米 Apx 野战,马克沁重机枪,没有损坏的都被搬了下来,他们将把这些东西交给了其他部队,虽然第一装甲师不需要,但是其他的部队还是要的。
这时曹元脚步匆匆地来到杜玉明面前,手中紧紧握着两柄带着精美装饰的哥萨克骑兵刀,刀身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他兴奋地说道:“师长,这是从老毛子的指挥刀,我们进攻到指挥车厢的时候,那个老毛子投降了,“
杜玉明,目光落在那两柄骑兵刀上,伸手接过仔细端详。此时,拿过指挥刀,反复查看后,对着曹元说道:“这两把指挥刀我留下了,这些作恶多端的白俄人,找个地方,挖个坑埋了,再立一块碑,上面就写上俄冢。也就在这天路下面让中国老百姓从他们的上面走过。”
曹元闻言,神情严肃,立刻立正敬礼,转身离去,执行蒋现云的命令去了。
与此同时,在第三师的指挥部里,蒋现云和周亦云正围坐在地图前,如今大局已定,战场形势已然明朗,周亦云深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实力消耗,也为了在济南和日军争锋,他略作思索后,果断下令:“对于少将支队,我们围而不攻,采用攻心战术。想办法让少将支队里面的中国人出来,只留下日本人,到时候再一举歼灭。”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各部队立刻行动起来,按照周亦云的指示调整部署。在泰城,敌军徐海春旅此时正陷入绝望的境地,徐海春得知自己已然深陷重围,整个泰安和济南地区都已没有友军的支援,其实,这个时候少将支队还在,但日本势力和老帅张宗昌都已经覆灭,即便徐海春知道少将支队的存在,也是无济于事,根本冲不出泰城的重重包围。
在绝望和无奈之下,14 点 30 分,徐海春终于做出了决定,开城向整编 24 师投降。 3000 人的徐海春旅放下了武器,缓缓走出城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深夜时分,徐海春竟然潜逃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周亦云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太过在意,他按照一贯的传统,轻松地收编了张军的这 3000 人,进行就地征兵和吸收,有意愿参加革命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