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熙微仍和往常一样修炼内功,修炼到后半夜才卧床休息。
这段时间,她的进境越发快了,再过一段时间,她就能修炼到第二层。
进阶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绝对安静的地方,熙微想到有一个地方或许合适,等办完这些事,她一边想着,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动静。
却是妙书披着外衣,坐在院落中,不知道她想起了什么,眼中流下许多泪水。
熙微看了一眼,便继续回去睡觉。
县城,熙微不是第一次来了。
这里的人比归云镇多,街上的摊子却比归云镇少,街上的人也都行色匆匆,甚少有像归云镇那般随处可见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天闲聊。
县衙门口站着两个差役,看见熙微,先是将她上下打量了一番,呵斥道:“干什么的?”
熙微站立作揖,“两位差官,民女求见曹厢官。”
厢官是没有品级的官吏,在县衙中负责乡、里户籍管理,有时候也会负责处理一些简单的案件,比如百姓情节较轻的打斗、偷盗、或者商户之间的龃龉。
江宁县的百姓都知道,县太爷不爱管事,许多事情都交由身边的县丞和厢官、主簿几人来处理。
熙微来之前曾经打听过这位厢官,姓曹,举人出身,为人还算公道。
早年他家中贫困,父亲早逝,靠着老娘和媳妇给人洗衣做针线活供他读书科考,他考了几次才考上举人,在县衙谋了一份官职。
做了官之后,没几年他家里逐渐变得富足,在县城买了一处小院,每天下了衙,便在家侍弄花草,遛鸟逗猫,日子过得极为自在。
“曹厢官?你有什么事啊?”
“民女为户籍之事求见曹厢官。”
“户籍之事?”差役嘟囔着,两只眼睛盯着熙微,丝毫没有进入通报的意思。
这种意思,熙微懂。
入乡随俗。
她从袖中取出一个破麻木缝制的钱袋,“这些钱是请两位差官喝杯茶。”
那差官嫌弃地接过钱袋子,手掂了掂,几十个铜钱,还不够一顿酒的。
但见熙微一副穷苦妇人打扮,脸颊瘦削,知道捞不出来什么油水。
“等着啊——”
没一会儿,差官从县衙出来,对熙微招手,“进来吧!”
曹厢官正在书案上抄录案卷,斜眼看见熙微一副普通农妇的打扮,头也没抬,“来办什么事儿啊?”
熙微把相公过世,儿子年幼,按照律法需要申请女户的事情一一说明。
曹厢官这才放下手中的毛笔,冷峻的目光自上而下将熙微重新打量了一遍,“你要立女户?”
熙微眼神不动,“不错!”
“可有保书?”
熙微将两份保书呈上去。
曹厢官眼中闪过意外的神色,“看来你已经提前打听过了。”
熙微既不回避对方审视的目光,也不刻意迎合,“民女是大魏的子民,自然要按照大魏的律法行事。”
曹厢官脸上肌肉微微抽搐,带动着眉梢也跟着挑了挑,满脸写着对熙微的嗤之以鼻,“依你的意思,今天若不同意女户之事,就是不按照大魏律法行事了。”
“曹大人过虑了,江宁县的百姓都说大人是个公正严明的人,自然会秉公办事。”
“那还是不巧了,”曹厢官摊手,身体靠在椅背上,自上而下轻蔑地望着熙微,“你申请女户之事,本官已经知晓,至于结果如何,你且回去等通知吧。”
熙微嘴角陡然一勾,扯出个弧度极小的冷笑,“民女告退!”
手里的两份保书,对方连接过去看一眼的行为都没有,熙微也不在主动提起。
这样的遭遇,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内。
如今这个时代,早已经不是大魏皇朝初定的时候,江宁县有数万民户,但女户却不足百人。
而这百人之中,有七成为富户和官宦之家。
除非熙微用大笔银钱疏通,或者搭上贵族之家的人脉关系,否则单凭山民寡妇的身份,没有半点成功的可能。
熙微出了县衙,时候还早,她在街上随便买了一份最便宜的点心,抬腿去了东大街。
江宁县的东大街住的都是一些殷实人家。
东大街比别处街巷干净了很多,笑语声也比别处多。
一条澄澈的溪水如绸带一般穿过街巷,街上铺着青石板,两旁种着垂丝杨柳。
巷子深处,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曹大娘好福气,儿子出息,媳妇也孝顺。”
“那可不,就连孙子也比别家的孩子机灵,听说都会背《三字经》了。”
“哎呦,这个了不得了,我记得曹大娘的孙子才读了一年书吧。”
曹振的老娘坐在自家门口,身边围了一群人,听着众人有意无意的奉承,乐得笑眯了眼。
“请问这里是曹厢官的家吗?”
熙微提着点心,笑眯眯地站在曹家门口。
“这位娘子,你是?”
曹大娘眯起眼睛打量熙微,眼中带着疑惑。
熙微上前一步,手轻轻一抬将旁边围着的人推出一条足够她通过的小道。
“我相公与曹大人曾经是同窗,如今在怀宁县任职,路过江宁县特意吩咐我来拜访老夫人。”
曹大娘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当即笑着起身,“娘子怎么称呼?怎么你一个人过来?”
熙微顺势上前,扶住曹大娘的胳膊,拉着她往她家中去,“我夫家姓程,如今有事情耽搁,便只着我先来,希望老夫人不要怪罪。”
曹大娘笑呵呵的,“不怪罪,不怪罪!程家娘子随我进屋。”
两人进了院子,曹大娘便拉着熙微去了堂屋,同时喊媳妇出来上茶。
进了堂屋,熙微脸色一正,“老夫人方才外面人多,有些事情不方便说,我今日前来其实是有一封信要送给曹大人。”
曹大娘脸上的笑容落下来,眼中带着疑惑,“什么信?”
“老夫人只管交给曹大人,他一看便知!”
熙微神色端正,眼神诚恳,曹大娘不知就里,却怕耽误了儿子的大事,当即就准备派人把信送去县衙。
熙微自然不会同意,表明一定要亲手把信交到曹大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