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片刻,丁伟还是把任务交给了姚天佑的四营。
他最看重的,是姚天佑曾经在川军当过团长。
相比之下,许强也是临时提拔上来的,之前只是771团的一个普通排长,在指挥作战方面经验可能不足。
而且姚天佑毕竟是新一团的人,如果战场局势不利,姚天佑也更好向李云龙求助。
没有得到最重要的任务,许强颇为不甘,但还是服从了命令。
“姚营长,你率领四营驻守东侧高地,主要任务已经进行过说明,不过我更希望借助你的经验判断战场局势,当敌军阵地出现机会时,你要勇于率领部队出击,使贼寇不能肆无忌惮对我军阵地发起进攻,能做到吗?”
姚天佑激动地立正道:“保证完成任务。”
这由不得姚天佑不激动,自出川以来,哪怕是姚天佑这个曾经的团长,是也受尽了白眼和冷遇。
无论是晋绥军还是中央军,都把他们当成了叫花子。
说好的武器被服全部没有,就连上战场,也是把他们当成炮灰。
但自从加入了八路军,一切就不一样了。
八路军发放的武器比鬼子的三八大盖还好使,弹药更是量大管饱,让战士们在训练的时候可了劲的造。
在后勤方面,他们这些川军也没有受到区别对待。
新一团其他部队是什么装备,他们就是什么装备。
现在被丁伟委以重任,姚天佑才觉得自己这次出川,不算是白来了。
安排完四营的任务,丁伟又看向许强。
“许强,133团才刚来到晋绥军,还没来得及整编,你带领原新二团一营驻守西侧阵地,一定要拼死挡住鬼子的进攻,另外我注意到西侧高地缺乏水源,这次你们过去的时候除了带足武器装备之外,让战士们多带水壶,全部都把水壶灌满。”
许强敬礼,接受了命令。
丁伟有些歉意地道:“抱歉了,由于暂13师其他精锐部队我需要留着防守荣山镇,你就只有一个营的兵力,那些军纪太糟糕的,我就不送到你那边去了,免得影响军心。”
“丁师长放心,我知道咱们的难处。”
随后丁伟又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直到午夜时分,荣山镇内各部队开始行动了起来。
镇内大部分居民都已经躲进了山中躲避战火,丁伟也可以放心大胆施为。
姚天佑和许强也分别率领自己的部队,进入到各自阵地。
且说姚天佑率领部队进入东侧高地之后,第一时间就用对讲机联系了丁伟。
随后四营便开始忙碌着构造阵地,姚天佑这个营长反而在战前清闲了下来。
姚天佑掏出钢笔,又从屁股口袋里摸出一张纸。
他决定给远在家乡的老父亲写一封信。
【父亲大人台鉴!】
刚刚提笔写了个开头,姚天佑一时间竟有些愣住了。
他回忆起了出川时的场景。
那一天艳阳高照,得到国府命令的姚天佑带着族中儿郎,接受乡绅长辈送行。
村子里敲锣打鼓,宛如送学子上考场一般热闹。
临出发前,老父亲亲手将一面旗帜送到他的手中,大声叮嘱道:“我儿此去出川抗日,务必拼死杀敌,我在家中有你兄长照顾,当不至于令尔担忧,贼寇祸乱河山,此去当遵守军令,不将贼寇赶出我等国土,尔辈不得回川!”
姚天佑含着热泪,从父亲手里接过旗帜。
那是村里女人一起,一针一线织成的战旗,代表了父老乡亲们殷殷期盼之心。
姚天佑还听说,安曲县出来的王家兄弟,还带着一面死字旗,旗的正中写着一个斗大而苍劲有力的“死”字。
“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这样的几行小字,右书“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左书:“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姚天佑刚听说这事的时候,其实心里满是羡慕,恨不得自己也效仿一二。
然而,当出川之后,现实狠狠扇了他一记耳光。
抱着拳拳爱国之心出征,赢来的是冷眼与嘲笑也就罢了,父老乡亲亲手绣出来的战旗没有损坏在战场上,反而被友军狠狠践踏了。
姚天佑至今都还记得,那些践踏着他家中战旗的中央军丑陋的嘴脸。
他们用污言秽语嘲讽姚天佑和他的部队,骂他们是怂包暖蛋,说他们是双枪客。
大家心里憋屈,却只能以大局为重,强行忍了下来。
姚天佑捡起被踩得满是污泥的战旗,将它收在了怀里。
自那以后,姚天佑再也没对外人展示过那面战旗。
他原本是打算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之后,再把那面战旗拿出来,以战功洗刷战旗上的污泥。
可惜事与愿违,一路冒着严寒,被中央军当失地流民一样驱赶着来到晋省,没有得到任何武器装备的补给,他们就被送上了战场。
姚天佑率领大家拼死作战,可哪里是武器装备精良的鬼子的对手?
最后姚天佑无奈被俘,将战旗贴身收藏,才免于被鬼子收缴。
等姚天佑从回忆中清醒过来时,才发现不知不觉间,眼角已经满是泪痕,手里的信纸也是滴滴溅落的泪花。
姚天佑心中再无犹豫,他决定将自己的所有经历,全部告诉给家中的老父。
【父亲大人台鉴!不知父亲大人是否安康,家中一切是否顺遂?
而今国难当头,儿自出川之日算起,至今离家已近两年,一直未曾给父亲大人写信报平安,还望父亲大人海涵。
儿与家中兄弟众人出川之后,受尽中央军与晋绥军之白眼冷遇,曾经许诺的武器装备全不见踪影,大家身穿单衣被赶到晋省,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就被送上战场。
儿虽拼力死战,却最终力尽被俘,直至近日才终于得脱牢笼,为报救命之恩,加上中央军和晋绥军的白眼,儿已带领幸存之川军加入八路军中,儿知此事在家乡颇受非议,还请父亲大人莫要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