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数据对接的燃眉之急,苏然又将目光投向了绿色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优化。他深知,持续稳定的人才输送是绿色金融长远发展的根基。为此,苏然主动联系了省内知名高校的经济学院院长周宏。
电话接通,苏然热情说道:“周院长,您好!我是省委办公厅的苏然。咱省绿色金融发展势头正猛,但人才短板愈发凸显。您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对人才培养有独到见解,我想跟您探讨下如何优化高校绿色金融专业课程设置。”
周宏院长回应:“苏秘书长,您关注的问题十分关键。目前高校课程理论性偏强,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实际工作。我认为可以增加一些实操性课程,比如模拟绿色金融项目运作、案例深度剖析等。”
苏然深表赞同:“周院长,您说得太对了。我还想着,能不能组织高校学生到绿色企业和金融机构实习,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另外,邀请行业专家走进校园授课,分享最新行业动态和实操技巧,这样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市场需求。”
两人就具体合作细节深入交流,商定了初步的合作框架。苏然紧接着开始筹备高校与企业的对接会,为建立实习基地牵线搭桥。他逐一联系绿色企业负责人,说明来意。其中一家新能源企业的负责人有些犹豫:“苏领导,接收实习生没问题,但我们企业日常生产任务重,担心没时间好好指导,影响学生实习效果。”
苏然耐心解释:“您放心,我们会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安排专门的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思路和活力,说不定还能挖掘到未来的优秀人才。另外,政府会对积极参与实习基地建设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比如税收优惠、项目优先推荐等。”经过一番沟通,企业负责人最终同意参与实习基地建设。
在推动人才培养的同时,苏然还面临着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新挑战。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现有的绿色金融产品难以满足企业和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苏然组织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专家学者召开产品创新研讨会。
研讨会上,气氛热烈,各方观点激烈碰撞。一位金融机构代表提出:“我们可以开发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围绕核心企业,为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将绿色金融贯穿整个供应链。”另一位专家补充道:“除了供应链金融,还能探索绿色消费金融产品,比如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等绿色产品提供专项贷款,利率优惠,还款方式灵活。”
苏然认真聆听,不时记录。待众人发言完毕,他总结道:“大家的建议都很有价值。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步伐。金融机构要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分析客户需求,实现产品定制化。同时,行业协会要发挥桥梁作用,及时反馈市场动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产品推广。”
会后,苏然马不停蹄地与几家大型金融机构负责人沟通,督促他们尽快组建产品创新团队,制定产品研发计划。在与一家国有银行分行行长交流时,行长面露难色:“苏领导,产品创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新业务存在一定风险,我们担心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苏然目光坚定地说:“行长,从长远看,绿色金融是未来金融发展的主流方向。率先推出创新产品,能抢占市场先机,提升银行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政府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降低创新风险。比如,设立绿色金融创新风险补偿基金,对因创新产品出现的合理损失给予一定补偿。”行长听后,深受鼓舞,表示将立即着手组建团队,推进产品创新工作。
忙碌了一天,苏然回到家中。刚进门,苏甜和苏平就像两只欢快的小鹿扑了过来。苏甜举着一幅画说:“爸爸,这是我画的,有蓝天、白云,还有好多绿色的树,就像你工作里守护的世界一样。”苏平则拉着苏然的手说:“爸爸,今天幼儿园老师说要保护环境,我跟小朋友们说我爸爸在做很厉害的绿色金融工作,他们都可羡慕了。”
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苏然心中满是温暖,一天的疲惫瞬间消散。田彩从厨房走出来,微笑着说:“快洗手吃饭吧,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餐桌上,一家人欢声笑语不断。苏然深知,家人的支持是他在绿色金融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的动力源泉。而他,也将继续为全省绿色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倾尽全力,迎接更多未知的挑战,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