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修贵道一声:“如此甚好。”
便执起安兴仁一手,两人并肩迈进堂中,各自安坐。
“兴仁,你游历天下,数年未归,不知如今在何处安身?”安修贵问道。
安兴仁憨厚一笑:“我如今在高君侯麾下,任司户参军事一职。”
“高君侯?”安修贵面色微变,“如此一来,你我兄弟,岂非同室操戈?”
安兴仁摇头道:“我与兄长各为其主,先为主君,后为孝悌。”
安修贵面露疑惑:“兴仁之才,远胜于我。天下多少豪杰,皆不放在眼中,即便陛下也不过尔尔。”
“如今,却投靠高君侯,为他奔走效力,不知他有何过人之处?”
安兴仁郑重道:“兄长容禀,高君侯有经天纬地之才,一统天下之志,更有爱民如子之仁,知人善任之德。”
“依愚弟看来,高君侯必能拨乱反正,登临九五之尊。”
“绝非张雍这偏安一隅,不识天数之人可比。”
安修贵神色一震:“登临九五?”
“兴仁竟如此高看?”
安兴仁摇头道:“非我高看,事实胜于雄辩。”
“如此说来,兴仁前来拜见,必是作说客了?”安修贵明悟。
“正是。”安兴仁直言不讳,“张雍不过冢中枯骨,西凉更已日薄西山,高君侯兵锋所指,终究化为齑粉。”
“兄长何不弃暗投明?”
安修贵犹豫不决:“陛下年老,行事虽有不妥之时,然而,终究待我不薄。”
“我不过一区区县令,蒙陛下恩德,擢升为户部尚书,位列朝堂之上。”
“如此大恩,还未报答,怎能弃他而去?”
安兴仁断然摇头:“兄长饱读经史,岂不闻: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雍虽对兄长有提拔之恩,然而,其人昏聩,残杀忠良,又贪图享乐,抛弃祖宗基业,龟缩张掖一隅,再无雄心壮志。”
“兄长辅佐于他,岂非助纣为虐?”
“待来日,城破之时,家族性命不保,悔之晚矣!”
安修贵沉吟良久,喟然长叹:“虽如此说,陛下终究于我有恩,我不可不忠不义。”
“兴仁你于府中稍待,我欲进府劝谏,说动陛下归降,万望高君侯既往不咎,留陛下一个善终。”
安兴仁大喜,郑重点头:“兄长大可放心,我家主上最是宽仁,张雍若肯归降,必能保全身家性命。”
“如此便好。”安修贵正色道,“兴仁且坐,待我觐见之后,再行计议。”
兄弟二人说定此事,便见安修贵上书求见。
张雍不疑有他,于前堂召见,待安修贵叙礼毕,笑道:“安爱卿有何事?”
“陛下,此事关乎大凉社稷。”安修贵神色郑重。
张雍面露惊讶,屏退左右,开口道:“你可细细说来。”
安修贵正色道:“大凉已危在旦夕,不知陛下知否?”
张雍微微蹙眉:“安爱卿何必危言耸听,大凉稳如泰山,有何安危?”
“纵然高楷率兵来犯,朕亦有高垒坚城,精兵强将,只需坚守一段时日,他孤身深入,粮草不继,必然无功而返。”
“安爱卿不必杞人忧天。”
安修贵沉声道:“陛下,甘州偏僻、土地稀少、兵马粮草不足,又无险固可守,绝非久持之地。”
“何况,突厥虎视眈眈、心如豺狼,陛下不可不防。”
“如今,高楷据有陇右道,每战必胜,用兵如神,又心怀宽广,有望进取天下。”
“陛下若率河西道余下六州,归顺高楷,堪比窦融归汉,成就一段佳话,且有封侯之望,可保宗庙陵寝不失。”
“如此岂非两全其美?”
张雍默然不语。
半晌之后,寒声道:“从前,吴王刘濞统率江东之兵,尚可自称东帝。”
“如今,朕据有河西六州之地,数十万军民,为何不能为西凉之帝?”
“高楷纵然屡战屡胜,却也并非天下无敌。”
“安爱卿不必为他作说客,朕心已决,绝不归降,仰他人鼻息,苟且偷生。”
安修贵急切道:“陛下,高楷兵威甚锐,所向披靡,以张掖区区一城,怎能久守?”
“何况,河西虽余六州,却大半为荒漠之地,军民凋敝,物产不丰,无力供养大军。”
“此非帝王之业,还望陛下三思!”
张雍大怒,呵斥道:“安修贵,你不过异族之人,商贾出身,朕未嫌弃,仍然重用。”
“你却不思报答,反而劝朕抛弃祖宗基业,向高楷俯首称臣,卑躬屈膝。”
“是何居心?”
安修贵慌忙下跪,叩头不止:“陛下息怒,微臣蒙受大恩,怎敢怀有异心,望陛下明鉴!”
张雍盛怒未消:“你言行无状,忤逆朕躬,本该处死,念你昔日救驾之功,朕网开一面。”
“你仍回返删丹,为县令去罢。”
安修贵咬了咬牙,叩谢道:“微臣遵旨,谢陛下隆恩。”
张雍一挥手,让他退下。
安修贵忙不迭地出了大堂,回返自家府邸,却不觉冷汗涔涔,浸湿了后背。
安兴仁本在端坐,见他这幅尊容,不由骇然:“兄长,何以至此?”
安修贵慨然一叹:“为兄未能说动陛下归降,反而受了惩罚,贬为删丹县令。”
“让兴仁见笑了。”
安兴仁面色一变:“他竟如此顽固,不听忠言?”
安修贵神色黯然:“我虽百般劝说,奈何陛下不为所动,其心甚坚,不可转也。”
安兴仁拧眉:“这该如何是好?”
他可是在高楷面前夸下海口,说动张雍归降,如今出师不利,岂非失信于主上。
有何颜面与主上相见?
正沉凝时,忽闻安修贵低声道:“事已至此,陛下必不能相容,我等需图谋自保。”
“为兄不才,人微言轻,以致不能建功。”
“却有一人,为城中大将,麾下兵卒悍勇,若能说动于他,必能助我等一臂之力。”
安兴仁好奇道:“此人是谁?”
“正是突厥汗王之叔,哥舒浩,此人因避族中战乱,而投效陛下,麾下足有一万兵马,骁勇善战。”安修贵回言。
安兴仁大喜过望:“既如此,我等即刻前往拜访,请他共谋大事。”
“若能擒拿张雍,引主上大军入城,必是大功一件。”
“主上必不吝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