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事莫要外泄!”董承低声提醒一句,随后又问道:“陈公台何在?”
听到董承这么问,任小平就知道了董承的来意了。
只是不知道是董承自个来的,还是带来了他心心念念的东西。
“国舅,不久前,曹操派人来将公台请过了府去。”
“什么!”董承面色一变,随后意识到可能是在宫中之时曹操虽然没有找到证据,但是疑心仍在。
一时间,董承不由长叹一声。
时也命也!
他偷偷过来也是冒着风险的。
而且,他现在能来,不代表后面他也能来,他回府之后并没有耽搁多久就发现了衣带诏的秘密,然后就果断的换装出门了,所以安全性更高。
但是一旦时间过久,曹操反应过来之后安排人监视起他来,那么他就不好行事了。
何况,陈宫在许都的时间也就这一两日,错过而来现在最好的时间,后面怕是没有机会了。
他已经来的很快了,没有想到还是慢来了一步。
任小平说完陈宫的去向之后就看到董承的面色和开染坊似的不断变换,然后就是一阵长吁短叹,愣是一点正事不说也有点急了。
你倒是把你来的目的说出来啊!
哎~!不对!
任小平突然反应过来,他现在还属于隐藏于后,不被世人所知的情况,所以曹操也不会在意他这么一个人。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和陈宫来许都,才能一明一暗行事。
那么这样,面前的董承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虽然他刚刚说了他是吕布的小舅子,但是衣带诏如此大事,董承也不可能就那么随随便便的说出来的。
哪怕任小平是吕布的小舅子。
信任问题且不说,就能力问题就能让董承住嘴不言了。
不怕坏人处心积虑,就怕蠢人灵机一动!
要是任小平就是这种蠢人,说不得董承说出来没多久事迹就得败露!
而任小平此时很明显想到了这一点,眼珠子一转,有了主意。
他拉住长吁短叹的董承道。
“国舅,你来此可是有事?公台临走之时说了,今日,最迟今夜,国舅必将来寻他。”
“陈公台真如此说?”董承大惊,他没有想到陈宫竟然提前预料到了他的到来。
那么,衣带诏的事件陈宫是否预料到了……?
此时董承忽然觉得陈宫变得神秘莫测起来,陈宫的身影在他的心中也高大起来,若以一句话来让此时的董承赞扬陈宫,那就是——。
其竟智近乎妖!
看着惊讶的董承,任小平很满意,继续道:“公台不止猜到国舅你要来,还猜到了国舅你来此的目的……”
说着,任小平伸出食指,往天上指了指。
董承见状,心中已是狂风骤浪不可遏制。
任小平手指往上面指,那意思不言而喻。
上面有什么?
上面乃是天,或者是处于顶点的人,也可以指代是他上面的人。
而陛下,乃是天子,也是整个大汉地位最崇高之人,同时也是他上面的人。
若是说陈宫猜到他能来,他还可以以侥幸的,瞎蒙的来自我安慰,那么陈宫能猜到他来的目的,那就真真正正的能确信陈宫确实已经知道了所有。
“那……公台离去之前可有留下什么言语?”董承忽然有些期待了起来。
若是这样的陈宫,哪怕今日未有得见,但他或许还能有所获。
任小平微微一笑:“公台离去之前,确实有言,言若国舅来此,可将要事尽说与我听。”
怕董承还是担忧,任小平又接着补了一句:“国舅放心,公台离去之前,已经将所有要办的事尽说与我听,所以国舅把我当成工具人看待就是!”
董承原本还有些担心,但是听到任小平补充的这一句,又放宽了些心。
同时对陈宫又是骇然又是怀疑。
骇然于陈宫连细处都能预测到,还留有应对措施!
怀疑于陈宫真的有这么神奇?
但目前对于董承来说,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且经过任小平的渲染,董承已经在心中认为陈宫是一个智近乎妖的妖孽。
所以,犹豫再三,董承还是决定赌一把。
董承说于道:“今日陛下召见我进宫,赐予了我锦袍玉带,我回家之后细细琢磨……”
“有密诏!”还不待董承说完,任小平就抢先答道。
董承:“哎——!”
然后看着董承一脸怔愣的看着他,任小平心中暗笑,嘴上却道:“国舅勿须惊讶,此乃公台所言!”
既然已经神化了陈宫,那么任小平不介意多神化那么一些。
“哦…哦…”董承闻言,终于是回过神来,但心中关于陈宫的形象却是更加高大且神秘起来。
同时,他对于目前陈宫不在,却还能和吕布联盟的信心大增。
收拾了一下心情,董承继续道:“没错,我于陛下赐予的玉带之中发现了一份密诏,而且其密诏中的内容……”
任小平再次抢答道:“言陛下的屈辱,且非寻常笔墨书写,而是以血书之,若所料不错,密诏上的血,乃是陛下的龙血!”
“这也是陈公台猜到的?”董承失声问道。
饶是他因为之前的事已经有了些心理准备,但现在看来,很明显他准备的还不够。
尤其是董承问出来之后,他就看到对面的任小平竟然对着他含笑点头。
陈宫陈公台,竟恐怖如斯!
“那么,陈公台是否还有说其他的?”董承小心的问道。
任小平道:“公台当时言,若是要除国贼,我们当仁不让!”
轰!
董承大脑忽然轰鸣一声响,然后只感觉整个人都如喝醉了酒般晕晕乎乎的。
陈公台,竟然连这都猜到了。
那么,还有什么是陈宫想不到的?
但与此同时,心底涌来了莫大的惊喜。
有陈宫这等智谋无双之人为盟友,何愁大事不能成!
随即,董承将手伸入胸口处,从里面掏出了一张绢帛。
虽是折叠着的,但是还是能从其上看到红色的字迹样的痕迹。
任小平默默的看着董承将绢帛小心的放到了案桌上,然后慢慢摊开,心中也是激动不已。
看来。
这就是有名的衣带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