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远生态农庄紧锣密鼓筹备农产品展销会之际,楚曼丽的身影悄然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她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以犀利的文风、独到的见解和对真相的执着追求而在业内小有名气。这一次,她听闻了熊志远与张猛的赌约,凭借着职业敏感,嗅到了背后隐藏的新闻价值,决定深入农庄进行采访报道。
楚曼丽抵达农庄时,正值中午,烈日高悬,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大地上,地面被烤得滚烫,一脚踩上去,鞋底都仿佛要被融化。她穿着一件简洁的白色衬衫,衣角微微有些褶皱,搭配深蓝色牛仔裤,膝盖处有几处刻意的磨损痕迹,背着一个略显陈旧的双肩包,包上挂着几个风格各异的徽章,一头利落的短发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她径直走向农庄办公室,途中遇到了正在搬运农产品的柱子。
“请问,熊志远先生的办公室在哪里?”楚曼丽礼貌地询问,声音清脆而爽朗,带着一丝因赶路而有的喘息。
柱子抬起头,用手臂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那汗水顺着手臂滑落,滴在脚下的泥土里,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女人,指了指前方:“前面那栋房子,二楼左手边第一间就是。不过熊总这会儿可能很忙,你找他有啥事?”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一箱蔬菜稳稳地放在推车上。
楚曼丽微笑着说:“我是记者,想采访一下熊总关于他和张猛打赌的事儿。”她微微歪着头,眼神中透露出期待。
柱子皱了皱眉,“这事儿……你还是先去问问熊总愿不愿意接受采访吧。”说完,又继续忙碌手中的活儿,双手熟练地调整着车上箱子的位置。
楚曼丽来到办公室,敲了敲门,得到应允后推门而入。熊志远正埋首于文件堆中,桌上堆满了各种报表、策划书和合同,听到开门声,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你是?”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眉头微微皱起。
楚曼丽自我介绍后,直截了当地表明来意:“熊总,我对您和张猛的赌约非常感兴趣,希望能做一个深度报道,让更多人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也向大家展示您的农庄和产脉。”她一边说,一边从双肩包中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放在桌上,眼神专注地看着熊志远。
熊志远微微皱眉,犹豫了一下:“楚记者,我现在实在太忙了,而且这赌约的事儿关系重大,我担心报道出去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他靠在椅背上,轻轻揉了揉太阳穴。
楚曼丽却不打算轻易放弃,她向前一步,诚恳地说:“熊总,我理解您的顾虑。但您想过没有,通过媒体报道,可以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志远生态农庄,对您参展也是一种宣传。而且,我保证客观、公正地报道,绝不会歪曲事实。”她的眼神坚定,语气充满了说服力。
熊志远沉思片刻,觉得楚曼丽的话有几分道理,便点头同意了采访。接下来的几天,楚曼丽全身心投入到采访工作中。她跟着工人下田,观察农作物的种植过程,详细询问每一个种植环节的技术要点。她蹲在田边,仔细观察着嫩绿的菜叶,手指轻轻触摸着叶片,向工人询问:“这种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严格吗?”工人耐心解答,她则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字迹工整而迅速。
在养殖区,她不顾刺鼻的气味,仔细了解家畜的养殖方式和饲料来源。她走进猪圈,看着肥壮的猪,向饲养员问道:“这些猪平时都吃些什么饲料?是自己农庄生产的吗?”饲养员一边介绍,一边带着她查看饲料储存间,她认真地拍照,将饲料的种类、包装等细节都记录下来。
还与高晴、林晓晓等农庄核心成员深入交流,挖掘农庄发展背后的故事。在与高晴交流时,高晴谈到农庄面临的资金压力和市场竞争,楚曼丽专注地倾听,不时提出问题:“那在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高晴的回答让她深受触动,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行文字,记录下这些珍贵的故事。
一天,楚曼丽在采访柱子时,听闻了之前农庄遭遇疫病危机的事情。她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好素材,决定深入挖掘。她得知当时疫情爆发突然,情况危急,熊志远和员工们为了控制疫情,连续几天几夜未曾合眼。
为了还原当时的场景,楚曼丽提出要去疫病爆发的区域看看。柱子劝阻道:“楚记者,那地方现在虽然已经消毒处理过了,但还是有点危险,而且没啥可看的。”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
楚曼丽却坚持:“没关系,我就想亲身体验一下当时的情况,这样写出来的报道才更真实、更有感染力。”她的眼神坚定,不容置疑。
柱子无奈,只好带着她前往。那片区域还残留着消毒水的味道,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周围用警戒线围着。楚曼丽小心翼翼地走进去,仔细观察着每一处细节,想象着当时紧张的场景。地上还残留着一些消毒用的白色粉末,墙壁上有张贴过警示标语的痕迹。突然,一阵风吹过,扬起一些尘土,楚曼丽忍不住咳嗽起来。柱子在一旁着急地说:“楚记者,你看,这里环境不好,咱们还是赶紧出去吧。”他上前一步,似乎想拉楚曼丽离开。
楚曼丽摆了摆手,等咳嗽稍缓,说道:“没事儿,这不算什么。我一定要把农庄的故事完整地呈现给读者。”她继续向前走去,目光在每一个角落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随着采访的深入,楚曼丽越发敬佩熊志远和农庄的员工们。她决定以《这个女人不要命——志远生态农庄的坚守与挑战》为题进行报道,用“不要命”来形容农庄上下为了品质和发展所付出的努力。在文章中,她详细描述了农庄的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以及熊志远接受赌约的勇气和决心,还配上了她在农庄拍摄的照片,将农作物的生机、家畜的健壮以及员工们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一一展现。照片中的工人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手中捧着新鲜的蔬菜;熊志远站在果园中,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实,眼神中充满了希望。
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读者被农庄的故事所打动,纷纷表示对志远生态农庄的产品充满期待,也为熊志远在赌约中的表现加油助威。而楚曼丽,也因为这篇报道,再次在业内引起轰动,她用自己的笔触,为志远生态农庄在农产品展销会前赢得了一波宝贵的关注,也让更多人见证了这个团队为梦想全力以赴的“拼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