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墨在修为突破时,本命神通就已经觉醒,只是这神通太过玄奥,白墨耗费了许久时间钻研,近日才终于摸透其中门道。
此神通名为“画骨”,恰如其名,有着照葫芦画瓢的神奇功效。
施展“画骨”神通,白墨能够吞噬不同灵物,进而仿制出他曾亲眼见过且对方使用过的法宝。
若是从未见过的法宝,即便神通再妙,也无法仿制。
所仿制出的法宝,依品质可分为弱、低配、高配三个层级。弱级法宝,不过是徒有其形,威力有限;低配法宝,性能稍好,初具原法宝几分神韵;而高配法宝,几可与原版法宝一模一样,甚至在某些机缘下,能够实现超越。
然而,这神通并非十全十美,它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只能单向复制某个法宝的一项技能。
比如面对一件既能攻击又能防御的法宝,白墨运用“画骨”,也只能择其一进行复制。不过,这神通也有令人惊喜之处,白墨可通过巧妙修改材料,对复制出的法宝技能进行改良。
就拿原本以火焰囚禁敌人的法宝来说,白墨若在仿制时投入雷系法宝材料,便能将其改造成用雷系力量囚禁敌人的全新法宝。
以目前白墨的修为,施展“画骨”神通,也只能复制出较为弱小、残次的法宝。而平替和高配只有自己修为涨上去后才能复制。
白墨看了一眼在山间玩耍的孙悟空,心想着自己还是不要干涉为好。脚下出现了一团黑云,他缓缓踏了上去,黑云慢慢拖着他滑行。
这个小法术是他最近研究出来的,用自己的妖力化成黑风拖着自己浮在地面上,虽说只是小妖都会的本领,可他钻研时也费了不少心思 。
白墨驾驭着黑云,不疾不徐地朝着自己位于山林深处的木屋滑去。
“还是去修炼去吧,孙悟空不修炼300年后能修成太乙金仙,而自己呢?”白墨不禁感叹。
且看那花果山的石猴,于山中肆意纵横,行走间灵动矫健,跳跃时轻盈敏捷。日常里,饿了便嚼食草木,渴了就畅饮涧泉,闲时采摘烂漫山花,馋了寻觅枝头鲜果。
山林万物,皆是它的挚友。与狼虫相伴,与虎豹成群,同獐鹿为友,和猕猿相亲。夜幕低垂,它宿于石崖之下,安然入眠;晨曦初绽,又活跃于峰洞之中,逍遥自在。正所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它不识岁月流转,只知尽情享受当下。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是一年悄然流逝。在这岁岁更迭中,石猴已然与山下的猴子们打成一片。而这一群猴子,正是由大毛、一毛所带领。
一日,石猴又听闻大毛和一毛口若悬河地吹嘘,说那百花山上有一位已活了两百多年的老族长。
自从白墨掌握了黑风法术,发现每次施展此术,都能有效磨练自身妖力。于是,他吩咐大毛、一毛带领猴子们把采摘的水果放置在山脚下,自己则驱使黑风,慢悠悠地将水果拖运上山。
要是族里有猴子受伤,孙辉一时照料不过来,便会有一阵黑风卷起受伤猴子,朝着山顶飞去,一日之后,再将恢复些元气的猴子送回。
年长些的猴子都清楚,山顶住着现任族长大毛的爷爷辈的族老。可年轻一代的猴子并不知晓,而且人上了年纪,往昔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也会在传颂中被不断神化。
像什么“白爷爷当年飞檐走壁,翻过三四座大山,只为给族人采草药”,又或是“白爷爷一拳打碎巨石,徒手制服猛虎”之类的传奇事迹。
小猴子们听了,个个满眼冒金光,满脸都是崇拜与向往。石猴也不例外,心底直痒痒,迫切想见见这位族老,瞧瞧他究竟有何超凡本领。
石猴刚来到猴群时,仗着天生神力,一个跟头便能轻松翻起三丈高,骨子里透着股傲气。初入族群,便径直向族群中最强的大毛发起挑战。两人打斗毫无章法,纯粹靠力量硬拼,一番混战下来,大毛被打得鼻青脸肿。
恰在此时,孙辉下山路过,赶忙上前制止了这场争斗。紧接着,孙辉凭借自身强大的气场,镇住了石猴,石猴这才渐渐消停下来。
自那以后,石猴像是着了魔,天天缠着孙辉,非要孙辉传授他本领不可。孙辉年事已高,虽说因修炼,体魄与年轻猴子无异,可也实在经不住石猴这般软磨硬泡。
起初,孙辉传授石猴吐纳之法,石猴手一摆,满脸嫌弃道:
“太枯燥啦,不学不学!”
无奈之下,孙辉只好教了一套自己年轻时摸索自创的猴拳。
那石猴得了猴拳,心满意足,便不再整日缠着孙辉,一门心思沉浸在修炼拳法之中。正当石猴练得酣畅之时,一只猕猴从旁风风火火地窜了出来,高声叫嚷道:
“咱平日里常来这山间洗澡,可这股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咱都不清楚。今日大伙正好闲着没事,不如顺着涧边,往上头寻摸这水的源流,寻个乐子去!”
众猴听闻,顿时兴奋起来,拖男挈女的,呼弟唤兄的,一个个欢蹦乱跳,像潮水一般,顺着山涧,簇拥着往山上攀爬。
不多时,猴群便来到了水流的源头,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雷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
“好水!好水!
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这时又窜出一只猴子又道:
“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石猴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石猴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石猴微微欠身快步走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但见那: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