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
吴玄安收到陈县令的邀约,前往陈家府上共叙旧。
陈县令深知吴玄安以后前途光明,正是结交友谊的好机会。
夕阳西下,正是黄昏时分,吴玄安与薛蝌并肩走向陈家府邸。薛蝌跟着他的这些日子,做事沉稳不少,虽然年纪小很多,但总归好过大方的薛大傻子。
行至陈府,二人便被热情迎入。陈县令虽身为县令,但人心宽厚,为人谦和,府内摆设朴实无华,颇有书香气息。
至于陈先生,他一般不掺和这些事情的,儿子陈兆能保住官位,其中一点就是听劝。
迎接二人的乃是县令的夫人,典雅端庄。两人入座后,便有仆人奉上茶水,四下无声,只有烛火微摇,晚风轻拂。
席间,陈县令亲自斟酒,言道:“玄安,薛公子,今日又得以与二位共饮一杯,实是幸事。来来,先干一杯。”
吴玄安与薛蝌点头,皆是微笑,举杯致意。
“承蒙大人相邀。”吴玄安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酒香扑鼻,回味悠长,顿觉一阵畅快。
“哎,玄安呐,你如今是朝廷子爵,身份高于我,可不敢称大人,而且我们这是会宴,你要是不嫌弃,叫我名字就是。”陈县令也是懂人情世故的,毕竟吴玄安子爵身份放在这里。
“呃,称人名字不妥当,大人比我两个年长许多,私底下我叫你一声兆大哥如何?”吴玄安建议道,毕竟人家谦虚赔笑脸,自己不能蹬鼻子上脸。
薛蝌亦是笑言:“大人若是不嫌弃,我也称一声兆大哥。”
“好好好,今日算是咱们三人相聚一场,二位贤弟,再满饮一杯!”
“请!”
“请!”
一杯下肚,陈县令放下酒杯,神色凝重:“玄安,听闻你年关之后,便要前往金陵,什么时候出发,我派人送你。”
“安大哥什么时候走,我也派人送送你。”薛蝌放下筷子,正声。
吴玄安微微一笑:“行程定在明年二月初,兆大哥、蝌兄弟是知道,主要还是为了明年八月的秋闱,我准备前去一试,若是成了,三年后便可也好于京城会试。”
“原来如此,那倒要祝贤弟一帆风顺了。他日若在京城相遇,我们再叙!”
“一定!”
场面话说完,后面谈些广宁县民生问题,以及水泥的事情。其中吴玄安提到矿场的事情,广宁县矿场采集由县衙带头,薛蝌代理,生产出来的水泥,运往其他地方。
只是这个东西才出现,外面的反响不是那么好,要看朝廷的怎么推广了。
席间,陈县令也谈起了自己如今的职务,他轻轻摇头,似乎有些愁绪:“二位贤弟都知道,我如今只是暂时代县令之位,日后怕是难有机会。”
吴玄安摇头点头:“兆大哥不用气馁,水泥之事一旦成为大晋朝建房标准,必定会不同凡响的,工部也难再压制此事。届时,兆大哥见证了此物的诞生,熟悉生产建工过程,到时候必定会受到重视的。”
薛蝌则笑道:“安大哥所言不错,如今的广宁县乃是因为你们二人之力,方得落得今日安稳。建工筑房此事,料定那些工部官员迟钝。”
他作为见证、参与的人,知道其中工序繁琐。
“多谢两位贤弟解惑。”陈县令点,听完两人的谏语,似乎还真是,在想一想那人张监管的意思,自己未必不能进京为官。
酒桌上,三人言笑晏晏,话题渐渐由水泥转至其他家国之事,气氛一片轻松。
酒席散去!
自陈府归来,夜色已深,月华如练,洒在青砖小院之中。
吴玄安回到院中,早已等候许久的元春,见他入门来,便起身迎上。
元春早已候在门前,见他归来,便迎上前去,“闻着酒气,郎君这是饮了不少。”
她扶着吴玄安,目光中满是关切,却并未感有沉力之感,显然吴玄安头脑清醒,并没有喝醉。
吴玄安微微一笑:“虽饮几杯,却未曾醉。”
语毕,便由她扶着入内。屋中早已备好温茶,他接过呷了一口,暖意渐生,目光扫过外堂房中,只见铜盆之中腾起缕缕热气,显然是元春早已命人备下的沐浴之水。
元春见状,轻声道:“郎君,夜深露重,还是早些洗漱,免得寒气入体。”
吴玄安点头,便卸下外袍,步入屏风后。热水浸肌,酒意顿时散去大半,他闭目享受片刻,方才缓缓起身,披上元春递来的干净中衣。
待吴玄安沐浴毕,元春便轻手轻脚地收拾妥当,又端来一碗醒酒汤,柔声细语:“此汤可解酒湿,虽未醉,但也多饮了几杯,总是伤身的。”
吴玄安笑道:“劳你费心了。”而后喝了几口。
元春目光盈盈,俏脸微微一笑,放下碗盏,扶着他上榻安歇。
烛火渐暗,屋中一片宁静。
元春枕在吴玄安身旁,轻声道:“郎君明日可有要事?”
吴玄安轻轻揽住她,低声道:“无事,且好生睡吧。”元春应了一声,安心地闭上双眼。
夜色沉沉,风过庭前,唯余房内一片静谧温存。
冬尽春来,又是一年年关将至,广宁县家家户户早早张灯结彩,门前高挂红灯笼,街上更是热闹非凡,孩童们穿着簇新的衣裳,嬉闹奔跑,百姓脸上皆是喜气洋洋。
吴玄安站在院中,看着这熟悉的年景,心中却觉与往年大不相同。
往昔独自一人过年,不过是饮酒赋诗,随意打发,如今房中多了个女子,自然要添几分仪式感,方不负这难得的团圆时光。
想到此处,吴玄安便带着元春上街,买了红纸、灯花,打算亲手写对联装点屋舍。
元春虽是贵勋家的大小姐,素日锦衣玉食,过年之事皆由丫鬟婆子操持,但这些时日随吴玄安过日子,已然习惯了亲力亲为,倒也兴致盎然。
回到家中,吴玄安铺开红纸,提笔挥毫,写下“岁寒犹有梅花俏,春暖更看杨柳青”一联,字迹端正俊逸,满室生辉。
元春在一旁看着,笑道:“郎君这字写得好,倒不知还擅此道。”
吴玄安笑着递笔,道:“元春不妨也写一幅,增添些年味。”
元春素来擅诗文,虽不常写字,却也不愿认输,提笔蘸墨,写下一联:“瑞雪纷飞迎岁至,东风浩荡送春来。”
“好好好,夫人文气也不少啊,呵呵!”
“郎君夸赞了。”
虽不及吴玄安笔力遒劲,却也秀雅端庄。夫妻二人将对联贴在门上,又在屋内挂上灯花,屋里顿时喜气洋洋。
除夕夜,吴玄安与元春围坐炉边,煮酒温茶,谈笑风生,窗外爆竹声声,院中红烛映照,夫妻二人和和气气,美美满满地迎来了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