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是禅让还是篡权夺位?】
......
【竹书纪年这本书到底是不是真的?】
【好多人都在讨论。】
【网上的传唱度非常高,特别是里面几个颠覆性的故事,比如我们熟悉的尧舜禅让,竹书纪年里则变成了舜囚禁了尧。】
【另外商代的伊尹流放太甲在还政于他的千古佳话,也变成了伊尹自立,太甲长大后成功反杀。】
【诸如此类,包括最近又有一本书叫清华简,里面同样也有许多颠覆性的内容。】
【比如神话故事中,蚩尤和黄帝这对敌人居然是父子关系。】
【这下网络营销号一下子就爆炸了,原来我们又被骗了上千年。】
【可拉倒吧。】
【其实竹书纪年这本书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也不是什么近年来的考古成果,而是西晋的时候就被人从墓里挖出来了。】
【里面的内容呢其实和正常的史书没啥区别,就是编年体,某某年发生了什么事,很无聊,非常的深涩。】
【里面有的事挺颠覆,有的事也和史记里写的差不多,这里就不详细解读这本书了。】
【因为作为一本史书来说,真要把它通读并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而相对于竹书纪年,清华简倒是近些年来才出现在市面上的。】
【具体就是2006年,水木大学校友国伟先生,在港岛购买并捐赠给自己的母校,经过整理后研究发现,这也是一本史书。】
【至于这两本史书的内容,为什么会让那么多的人觉得他可能是真的呢?】
【原因啊就是它们成书的时间早于史记。】
【史记是西汉时候司马迁写的吧。】
【而这两本书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
【而根据我们朴素的逻辑来看,越早的东西距离过去越近,所以他就越靠谱。】
【然后营销号就嗨起来了。】
【原来司马迁是个骗子!史记原来又骗了我们两千年!!】
【反正在这些营销号眼里,古人没事就在那骗骗骗。】
【而下面的吃瓜群众呢,看着也很高兴,感觉自己又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但是你要问他们竹书纪年和清华简的出处是哪里,那十个人里面八个人都要摇头了。】
【它们的出处是什么呢?】
【战国七雄大家都知道吧。】
【秦楚齐燕赵韩魏。】
【竹书纪年就是魏国的史书。】
【而清华简则是楚国的内容。】
【史记是参考了什么样的文献呢?】
【也不完全是司马迁dIY的,参考的是孔子整理出来的尚书、春秋等,你可以认为是鲁国方面的文献。】
【话说秦始皇灭六国以后,为了防备六国后人,将六国的史书都收缴起来,结果被项羽一把火给烧了。】
【既然如此,那么这些魏楚鲁三国的书,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孔子的尚书据说是西汉时期在孔家老宅的墙壁里发现的。】
【而竹书纪年和清华简就是从战国时期的坟里挖出来的。】
【那么这来自于三个国家的文献,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呢?】
【到底谁是真的呢?】
【其实啊,都是真的。】
【至于自相矛盾也很正常。】
【你别说古代了诸侯国写史书了,就算我们现在对于一段历史或者某一位古人争议都大成啥样了。】
【杨广可以是明君,可以是昏君。】
【乾隆可以是康乾盛世的台柱,也可以是啥也不是的败家子。】
【那你就说再过个两千年,等我们后代考古的时候,要考出我们现在这些网友的争论,像乾隆、杨广这些,他们到底算好人还是算坏人呢?】
【那未来的人也懵逼啊!】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三国志里面,三顾茅庐,这是三国志里面写的,也是诸葛亮出师表里面自己写的。】
【但是同时代魏国的魏略,还有九州春秋这两本书中的说法,却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自己跑到刘备那去求职的。】
【这就是典型的站在不同立场的人,做出不同的阐述了。】
【对于这三本书我举一个例子,也是网上流传最广的桥段,尧舜之间的交接班到底是禅让的,还是舜谋夺了尧的位置。】
【史记和清华简里都说是禅让,而竹书纪年里说的是谋夺。】
【那么我们把范围再扩大一点,在先秦的诸子百家里是怎么说的呢?】
【在墨子一书中写的是禅让,而韩非子又写的是谋夺。】
【是不是觉得要疯了?哪个对哪个错的呀?】
【我告诉你啊,禅让是更符合周代普通人的历史观的。】
【但是你也不能拦着那一小撮人有不同的看法吧?】
【而正因为小部分人的看法,在我们如今的网络上却被哗众取宠的包装成了所谓的历史真相。】
【所以这里要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任何史书,在我们现在的那些历史学家们看来,它们都只是资料,并不会武断地因为他是正史还是野史,就去判断他的真伪。】
【每本书只要是人写的,就一定会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自身认知的不同,以及自己的一些主观观点,从而产生内容上的偏差。】
【如果说尽信书的话,那还要研究历史的人干嘛,直接看书不就行了吗?】
【历史学科存在的意义存在的真实意义,就是综合各类文献,通过逻辑推导,还原出历史的真相。】
【一个人如果口口声声的说那本书全是扯淡,或者哪本书才是真正正确的,都是二杆子的行为。】
【那么再回到清华简关于黄帝蚩尤是父子俩的事情上,那就更不用纠结了。】
【黄帝相传是四千七百年前的人物,我们现在看来是上古人物。】
【那战国两千多年前的人距离黄帝那会也有两千多年呐,那也必须是上古人物。】
【夏代都还没文字记载被发现,更别说黄帝了。】
【都是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楚国传出的结果这是父子俩,鲁国传出来的结果这俩是死敌,很正常,没毛病。】
【非黑即白。】
【不仅是我们在看待过去,更是我们在看待许多人和事的时候要避免的错误。】
【除了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必须要坚定立场外,其他的我们都要允许在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情上出现矛盾的现象。】
【我们说的辩证唯物主义,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
评论区
【竹书纪年真实性更大一点,给魏王看的,谁敢乱写一通,不怕砍头?】
【网友1:清华简还是给楚王看的,史记还是给汉武帝看的。】
【网友2:史记并不是给汉武帝看的,史记是私人着作,只能说汉武帝可能会而已。其他两本既然能入王陵那极有可能是官方修订的。】
【网友3:有多少人看过史记,史记虽然是汉武帝时代写的,但是发表的时候是汉宣帝时代,如果不是汉宣帝时代中兴清明,杨厂也不会把史记献给宣帝,史记虽然有司马迁主观思想,但是可信度比资治通鉴高多了。】
......
【竹书纪年是厚黑学,展露的是人类本性,现在的历史恰恰是经过儒学美化过的,目的是引导人心向善,便于管理。】
【从人性、逻辑来讲就是竹书纪年才比较可信,史记大概受儒家影响或者选了流传比较广的说法。】
【很简单的道理,被禅让,哪有主动的,都是被逼无奈。】
【个人认为竹书纪年更真实,因为符合人性。】
【其实史书我觉得汉朝以前的的史书还是可信的,因为那时候史家记录都比较真实,太史一家就因为记录崔杼篡位杀君而被灭族了。】
【我热爱历史,但是了解得越多,越有敬畏心,越不会对某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下任何决定性的论证和评价。因为历史体系太庞大,更因为人性的不确定性。历史和人都有两面性,没有资格对他人尤其是古人去评价。易经里面有一个观点我是比较赞同的,那就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直都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停的变换着。】
【你说的都对,但工藤新一说过:‘心机之蛙一直摸你肚子。’】
【庄子的思想,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出发点不一样,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你觉得哪个是真的,取决于你心中的角度,反正我是认为禅让。】
【很多文学和史料记载都在焚书后遗失和被人主观瞎编了,可信度慢慢只能靠考古发掘来弥补和考证。】
【我认为是禅让,但是为了保留最后的体面!】
......
万界时空
百姓们对于这些并不在意。
对他们来说,历史远不如吃饱肚子。
但若是历史换成野史,换成人人都爱听的八卦,那就有意思了。
野史为什么能够广泛流传,还越来越野。
不就是其受众嘛。
换个方法来说,那就是八卦。
自古以来,我华夏百姓那吃瓜的心就没有骗过。
刚刚吃了黄帝和蚩尤的瓜。
那么现在他们才不管真假呢。
尧舜的瓜他们吃定了。
“怪不得,那啥叫禅让,想想也是,我亲自打下的家业,不传给儿子,怎么能传给一个跟我不相关的外人呢!”
“可是也有很多人说是什么禅让啊!”
“骗你的,毕竟那都是读书人说的,读书人写的。天幕都看了这么久,你还不知道那些读书人,那些老爷们是什么人?”
“哦......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对对对,所以读书人说的那些道理别相信就是了。”
“我记的之前弱智吧说过,想要成为人上人,那就要吃人。”
“对对对,之前那官老爷里也说过,我们都是被驯化的良善人,跟猪狗羊一样。”
“嘶......所以我们不仅不能相信读书人的话,还要反着来,还要吃人,吃了那些读书人,我们就能成为比他们更高的人上人了。”
于是,乱世之中。
特别是五代十国,读书人那是真的惨了。
因为......
信了天幕的话的人那是真的吃人。
那些读书人,就在锅里滚着呢!!
......
然而,天幕关于史书的说法,以及一些信息,却是给了万界时空那些史官或者其他人一些启发。
他们已经衣食无忧了,不能为民请命,自然也会想办法在其他地方找寻价值。
故而有人埋头苦查。
也有人开始争论。
“尧舜就是禅让,圣人怎么能有错。”
“可是其他史书写的是篡位,你凭什么认为你的圣人就是对的。”
这些争吵毫无意义,但又十分有意义。
那些大儒们不会轻易下场,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的知道。
先秦诸子百家尚且争论不休,千百年后的后人也是如此。
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呢?
只能说,那个说法对自己有利罢了!!
.........
【这个国家下雨也得交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