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首歌,好一阵陈飞才回过神来。
这首歌的后劲太大了。
他感觉今后很长一段时间。
他的歌单就是李信专辑中的这几首歌了。
而且他已经确认了。
尽管还有两首歌曲没有听,但是不影响,
李信的这张专辑必定是一张神专。
也一定会在华语乐坛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不过前几首都这么优秀,相信后面的歌不会差到哪里去。
果然之后的《少年》。
开篇就是孙先生说的一句话。
“中国积弱,在今天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堂堂华夏,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中国岂能不思革命!”
在歌曲层层递进的旋律里。
伟人的名言一句接一句地巧妙穿插进来。
每一句都承载着厚重的分量。
这些名言伴随着国家危难之际的时间线,徐徐铺展。
从 1921 年那个风云激荡,星火燎原的起点唱起。
一路穿梭过漫长岁月,历经风雨洗礼,缓缓延伸至当下。
随着歌曲不断推进,情绪愈发高涨,直至激昂的高潮部分,他终于这首歌为何命名为《少年》。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初心从未有改变。”
“百年只不过是考验。”
“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
“这个世纪少年。”
“使命永远放心间。”
“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这首歌仿佛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百年征程,初心不改。
这首歌的歌词太打动他了。
一代一代的少年们,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
陈飞动容极了,随着歌声,他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看着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在国家处于水深火热时,挺身而出。
他们没有抱怨,没有计较得失,哪怕明知前面是不归路,也依旧从容。
“百年只不过是考验。”
“初心从未有改变。”
到现在,陈飞不得不信,李信的歌曲里,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不光唱出了过往岁月的艰难,也唱出了现在生活的平淡美好,还有对未来目标的坚定信念。
李信的歌,能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民族情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握草了,李信是什么创作鬼才啊,我特么的真服气了。
就凭他心里的这些家国情怀,活该他火!”
陈飞在心里默默感叹,伟人说的一句话用在他的身上,真是无比正确。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陈飞一边感叹一边听完了这首歌。
自己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啥听李信的歌,现在总是忍不住的想流泪。
特么的......
一个大男人,陈飞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吸了吸鼻子,继续听最后一首歌。
看歌名,就给人一种很辽阔的感觉。
《星辰大海》
前奏响起,陈飞舒一口气,这首歌的前奏终于不至于让人一听就起鸡皮疙瘩了。
但是,当李信的声音一出来,陈飞又想给他跪了。
一个人的声音怎么可以这么多变?
铿锵有力可以,高亢嘹亮可以,婉转戏腔可以,现在的空灵澄澈也可以!
“穿越山海,从不懈怠,
永远都心怀期待~”
这个转音唱的陈飞心尖都跟着一颤。
那声音仿若来自云端之上,飘渺,纯净,又自然。
唉,陈飞现在已经彻底被李信的新专辑折服了。
“所有的坎坷挫败。”
“终被风吹进尘埃。”
“不再回来。”
“携青春向你走来。”
“跨越过星辰大海。”
简单明快的和弦,大开大合的配乐,听完就是能感受到赤子之心,热血澎湃。
这张专辑真的黑不了一点......
李信这个人真的黑不了一点......
用这首本想祖国的未来的歌曲,作为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曲。
“赤子心热血澎湃,用青春谱写精彩,不曾徘徊”。
陈飞回顾自己的前30年。
虽然普普通通籍籍无名,但是依旧在自己所选择的行业努力奋斗,
那也是,他的青春啊。
陈飞现在回看李信这张专辑。
其中,有歌唱祖国大好山河的,像《天地龙鳞》《山河图》《万疆》。
有聚焦于民族精神,振奋人心的像《少年中国说》,《男儿当自强》。
而《如愿》《赤伶》和《阿嬷》,则将目光投向了抗战时期的革命先烈。
讲述着那些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故事。
至于《少年》和《星辰大海》,它们讲述了当下与未来。
而且这些歌曲的曲风更是多变。
有节奏舒缓的流行,说唱以及韵味悠长的国风等多种音乐风格。
而且有的歌曲是古曲改编,还有的改编自近代文章。
但它们都紧紧围绕着《赤梦华夏》这一主题。
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祖国炽热的爱与深情。
毫无疑问,这张专辑绝对称的上是一张神专。
陈飞这下对李信,是彻底黑转粉了。
他原来还不相信什么粉丝什么的,一个明星,有什么好粉的?
现在,谁要是在他面前说李信一句坏话,他陈飞绝对第一个要反驳!
......
这个晚上对于李信的粉丝来说就是一场狂欢。
陈飞这个本来对李信不是很感冒的路人听完这首专辑对因此粉上了李信。
而对于那些本就对李信满怀好感、长期支持他的粉丝来说来说杀伤力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这张专辑对于媒体来说同样是一场狂欢。
因为李信这张专辑有太多太多可以报道和挖掘的地方。
多家媒体甚至是官媒都转发了李信这张专辑。
# 好听,李信的新专辑《赤梦华夏》,十首歌展现了华夏之美,书写了中国故事。
# 奋斗百年,初心未变,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 男儿当自强,展现华夏男儿的本色。
#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华夏少年。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而且特别是华夏戏曲协会官微发布的一条微博。
@李信。
“您的多首歌中都用到了戏曲元素,对华夏戏曲文化的推广有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华夏戏曲协会诚邀您的加入。”
“让我们未来可以一起为推广华夏文化而努力。”
这无疑是对李信的一种认可。
这一个晚上属于李信,属于《赤梦华夏》中的这十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