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冯君准备改良玉米的时候,教员直接批示,让当地全力配合他的科研工作。前进农场原来的三亩地,被扩充到三百亩。
还专门派遣人员给他种地,冯君只需要指导就行,不需要自己去做体力劳动。
三亩的玉米在蝗灾来临的时候刚好是抽穗的关键期,好在有土地庙在,能发挥实力,要不然这几亩的科研田早就被蝗虫给糟蹋了。
抽穗期比较关键,玉米的顶端花粉会接触到中间玉米的玉米苞,通过玉米苞的须,授粉成功,从而结出玉米粒。
正常的杂交,就是各种玉米相互交叉受精,从中挑出最优秀的作为种子。
要选择有杂交优势的才行,并不是所有的杂交产物都能遗传最优质的基因,甚至出现物种倒退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这个时候,冯君就要记录每个品种玉米跟玉米之间的受精,记录好之后,等待玉米成熟,看结果。到底有优势还是只有劣势。
农作物育种杂交是非常科学严谨,又枯燥乏味的工作。三亩地,接近二千平米,种植的玉米数量又多。
前进农场的人被冯君毫不客气的征用,每棵玉米都单独建档记录,做好科学统计。
紧赶慢赶的,加上晚上冯君用法术,才在玉米花期结束前全部搞定。这也是他没经验,不该一开始就弄这么大面积的。
教导员安排的人员这个时候也到了,帮助这些玉米进行精细化管理。从施肥,除草到捉虫,全都是人工操作。记录每棵玉米的生长情况数据,以便以后研究用。
等全球蝗灾疫情过去后,这三亩玉米也迎来了丰收。
三亩玉米,不是每一颗都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其中有一半的产量都是减少的。
所谓产量减少,是指单个玉米棒子重量,跟里面的玉米粒个数大小都比平常的要少。
还有一小半基本没什么变化,只有其中的一小半,玉米棒子大,颗粒饱满,重量足。
这些都是作为种子使用,得经过几次培育,去掉隐藏风险才能大面积种植。玉米种植都是在气候比较温暖的时候,北方每年正常一季玉米的。
有农业大学的教授也过来,他提议要去南方实验,南方那边气温比较合适,玉米可以种多季。
冯君对这个提议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只是他走不了。出了土地庙这十里地,就是个普通人。
杂交玉米有神力的支持下会更快成功,外加他非常没有安全感,就否掉了这个提议。反正自己不会去的,至少是杂交玉米成功之前是不会去的。
农大的陈教授提议被拒绝后,教授很生气。直言冯君一个中专生,专业才刚刚懂一点点,连入门都没,还大言不惭的搞杂交玉米。
冯君听了也不生气,对于别人的批评他就当没听见,不过之后陈教授的操作让他很生气。
陈教授直接带人来到资料室,要把冯君他们研究的资料全都拿走。当时冯君正在记录玉米生长数据,只有李正在看守。
李正言辞拒绝他们看资料,别说拿走了。被拒绝后,陈教授直接带人抢,抢的时候还把李正打伤了。
等在试验田里劳作的众人得知消息后,李正已经被送到医院,资料室里面的所有资料全都被抢走。
冯君听完大怒,刚想用仙法弄死他们,随后想到这个时候不适合用非自然的方式。
于是直接用法术把他们抢走的资料数据重新弄了回来,催眠他们自首。陈教授居然是樱花人的奸细。
得知冯君这边正在做物种改良,动了歪心思。想要通过他的身份把这些数字资料都拿到手,交给他的樱花主子。
本来他建议去南方,就因为那边是他的主战场。所有的科研数据他都能第一手拿到。
这个建议正常的人都会接受,无论是从气候,还是科研条件来说,南方都是比这里更加合适。
结果遇到冯君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计划就落空了。索性就直接抢,理由也简单,作为农学的教授,帮他把关各种数据,完全说得过去。
毕竟冯君就一个中专学历,这个学历太低了,物种入门都达不到。任何一个这个行业里的人大部分都比他学识高,资格老。
可惜的就是这个陈教授遇到的不是一般的人,要是没有土地庙存在,冯君最后也只能认栽。
这件事情发生后,叶天马上安排部队对这里进行保护。一切外来人员都不准进来,哪怕走亲戚也不行。
这里被严格保护起来后,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盖阳光大棚,以保证育种的温度。
大棚顶端都是采用玻璃,不是塑料薄膜。高度三米以上,本来想要建一百亩地的,最后还是考虑到这个时代的物资情况,就搞了十亩。
为了加快杂交玉米的进度,晚上用灯光给玉米补充阳光。普通的灯光是满足不了玉米的生长需求,在这里,冯君只好用灯光作为幌子,实际是调用了土地庙里的金乌。
为了确保玉米生长的合适温度,这里直接采用煤炭加温,所有的煤炉子位置都设置好,就等有需求的时候使用。
第一批被挑出来的玉米已经开始种植,随着玉米的生根发芽,一直到天气逐渐转凉。阳光棚开始补温。
前进农场有从城里发电厂专门拉的一条电线,就是为了育种所需要的光线。
为了防止被特务破坏,电线经过的村庄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巡视,只要有发现靠近电线杆的,马上驱赶。
为了杂交玉米的事,调动了周边很多资源。
冬天,北方比较冷。在阳光棚里面的温度还维持在玉米生长温度,这里的玉米已经逐渐开始成熟,再有半个月就能收割。
等这批玉米收割的时候,又淘汰了不少的种子编号。只留下一半左右的种子,等待之后的种植。
这批玉米里,有几个杂交出来的品种数据很好看,无论是从个体大小还是玉米粒的数量跟饱满程度,都达到了冯君的预期。
用神识观察,也能发现这就是他在蓝星那边使用的杂交玉米类似的品种。类似是主要基因差不多,特别是高产基因差不多。
抗病,抗倒伏这块冯君还没考虑到。现在主要是要高产。
这里的数据显示目前的玉米亩产在500斤左右(纯玉米粒),冯君培育出来的这个玉米,通过时间流速去观看,亩产应该在800斤以上。
亩产多少影响因素很多,不敢说最高多少,只能说最低多少。
这些都是未来的数据,现在还没正式种植。哪怕最高亩产达到5000斤,也没有实际数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