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时中眼中露出惊讶神色,很快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皇帝选中的人,从一开始就是主战派的李纲。先前让他们举荐宰相的人选,是抛出鱼饵,让他们斗起来。
他们各怀心机,你反对我的人,我反对你的人,相互不服气。
在这样的前提下,皇帝提出人选顺理成章。
被皇帝算计了。
白时中内心升起浓浓的危机感,不愿意让李纲进入政事堂,郑重道:“李纲已经被罢官下狱,还藐视官家。这样的人担任宰相,不合适。”
其他人没有急着表态,先让白时中试探下。
赵桓笑着道:“白相公既不同意何栗,又不同意耿南仲,现在连朕提议的李纲也不同意。莫非,只有你白时中满意的,才是合适的人选?”
话到最后,语气森然。
白时中心头凛然,连忙道:“臣不敢。”
赵桓一巴掌拍在案桌上,冷声道:“你不是不敢,是想朝廷内外,都是你的人,方便你呼风唤雨。朕有些疑惑,这是你白时中的天下,还是朕的天下?”
此话一出,白时中立刻跪了。
这话太重了。
只要皇帝的话传出去,就会坐实他权臣的身份。一旦有揪着他不放的太学生叩阕,皇帝完全有罢免他的理由。
白时中吓得冷汗直冒,以头叩地道:“臣不敢。”
赵桓质问道:“是不敢,还是不想呢?或者说,你白时中想坐一坐龙椅?”
白时中遍体生寒,高高的撅着屁股,郑重道:“臣誓死忠于官家,忠于大宋。山河为证,日月为誓,但凡臣有二心,人神共诛之。”
吴敏瞳孔一缩。
皇帝不过是几句话,白时中被逼得这么惨,竟然赌咒发誓了。
这一刻,吴敏看皇帝的眼神,多了敬畏。
都说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实际上,大宋是皇帝集权且专权的王朝。
宰相,没什么权势。
唐朝政事堂的宰相,下书称之为堂贴,能号令四方,具有法律效用。
大宋政事堂的宰相不能用堂贴,改用札子。可宰相的札子,地方官员不遵从,直接打回来给皇帝,只听皇帝的安排。
唐朝的宰相军政一把抓,宋朝的宰相既没兵权,也没有财权,宰相的权势彻底被分解。
皇帝换宰相很容易。
历史上,宋钦宗在一年不到的时间,换了二十六个宰相。
宰相忒不值钱。
在皇帝不要脸且发狠的情况下,没人能掣肘皇帝。
恰是如此,赵桓一番话敲打白时中,才吓得白时中叩头请罪。
吴敏兔死狐悲,心底也没了昔日对皇帝的那种轻视,反而低下了头。
徐处仁眉头一跳,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的情况。
耿南仲和唐恪相视一望,心中不愿意李纲拜相,却不敢开口。
宰相都被敲打,何况他们?
何栗心中有些遗憾,却也振奋,因为他是主战派。
李纲也是主战派。
李纲拜相,主战派的话语权更大。
赵桓的铁拳敲打了白时中,压制了其他的宰执,沉声道:“朕提议李纲拜相,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何栗说道:“臣赞成。”
白时中被收拾了,已乖巧,立刻道:“臣也赞成。”
吴敏道:“臣赞同。”
徐处仁表态道:“臣也赞同。”
三个政事堂的宰相表态,唐恪和耿南仲只能表示支持。
赵桓点头道:“既然都赞同,事情就这么定了。周瑾,派人去李纲的府上传旨,升李纲为少宰兼中书侍郎。”
“老奴遵旨!”
周瑾得了旨意,亲自去通知中书舍人起草诏书,再找符宝郎用印,才能尽快传旨。
赵桓处理完李纲的事,沉声道:“我泱泱华夏,炎炎煌宋,不能再割地赔款,称臣纳贡了。”
“所谓纲举目张,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大宋的纲,归结为三个有利于。”
“第一,是否有利于抗击金国;第二,是否有利于提升大宋的综合国力;第三,是否有利于改善大宋百姓的生活。”
“这也是接下来的任务。”
赵桓目光扫视众人,问道:“诸公,清楚了吗?”
何栗道:“臣清楚!”
白时中和吴敏等人也齐齐回答清楚了,心中却不以为然。
皇帝这一阵儿想着主战,是李纲的蛊惑。
现实是残酷的,等金人的大军再次南下,打得宋军无力抵抗,皇帝无能为力,还是会再度求和的。
白时中等人没有在这个关头争论,选择了暂时支持皇帝。
赵桓定下事情,问道:“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白时中虽然还跪着,继续道:“张邦昌和李邦彦身死,空了两个宰相的缺。李纲拜相,还有一个呢?”
赵桓直接道:“你们无法议定宰相的人选,就再观察观察。谁表现得好,有宰相的心胸、气魄和担当,朕会立刻提拔。”
耿南仲眼前一亮,率先道:“臣定不负官家厚望。”
唐恪道:“臣自当努力。”
何栗也有野望,正色道:“臣会践行官家的执政理念,紧跟官家的步伐。”
赵桓满意的点了点头,沉声道:“你们的表现如何,朕拭目以待。”
“退下吧。”
赵桓摆了摆手。
白时中这才小心翼翼的站起身,和徐处仁、吴敏等人离开。
赵桓望着所有人离去的背影,笑容绽放。
等白时中等人允诺的银子收上来,以及李家的金银珠宝入库,他有了钱,就可以着手装备军队,提升战斗力了。
……
李家,府邸中。
李纲在书房中坐着,心思有些乱。
对于禅位的太上皇赵佶,李纲不抱一丝的希望。
太上皇精通琴、棋、书、画,甚至连炼丹、修道、星象、奇花异石都无一不通。
这是个除了当皇帝,其他样样精通的人。
恰是如此,李纲觉得太上皇禅位,天下百姓有了出头之日,大宋有了希望。宋钦宗上位就罢黜六贼,全力抗金,李纲的确有奔头。
金人退走,皇帝稳住了局面,就苟安求和,还罢免主战派,让他失望。
在牢房中,李纲快放弃了。
没想到皇帝来了,竟然坚决主战,更提出他拜相的事情。
以李纲对满朝百官的了解,除了少数几个臣子主战,绝大多数的官员都希望投降苟安。
尤其是白时中、李邦彦和耿南仲之流,恨不得割地赔款。
这些人对皇帝的影响力极大,万一皇帝再次被蛊惑,又要求和呢?
种种思绪,让李纲难以平静。
在李纲思绪摇摆时,忽然敲门声响起,管家急切道:“老爷,宫中派人来传旨,您赶紧准备接旨。”
李纲霍然起身,脸上浮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激动神情。
官家真的办到了。
“吾皇圣明!”
李纲接连说了三声‘吾皇圣明’,整理了衣衫,昂首挺胸迈着四方步,大步往门口去迎接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