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听到周瑾禀报的消息,也是心中激动,问道:“报信的人在哪里?”
周瑾回答道:“正在殿外。”
赵桓道:“快传!”
周瑾安排下去,不多时,种彦崇身穿甲胄大步进入,抱拳道:“末将种彦崇,拜见官家。”
去了一趟太原府的种彦崇,黑了很多,也瘦了很多,再无之前在东京城的纨绔子弟模样,身上多了明显的军旅气质。
军中,能历练人。
战场,更能改变人。
生死间有大恐怖,有的人经历生死会坚不可摧。
比如种彦崇,去战场磨砺后脱胎换骨,不愧是种家的后人。
也有人经历生死大恐怖,就成了软骨头,怎么扶都扶不起来。
比如,赵九妹。
曾经的九妹颇为强硬,出使了一趟金人营地回来就骨头缺钙,再也支棱不起来。
赵桓刚穿越,就处死了张邦昌,导致张邦昌没有带着赵构北上求和,赵九妹也还在东京。
只是,赵构很低调。
赵桓一直忙碌,也没主动去管赵构,反正别影响他抗金。如果赵构要来刷存在感,赵桓也不介意收拾下。
赵桓看着疲惫的种彦崇,没有立刻问太原府大捷的情况,关切道:“彦崇,辛苦了。”
种彦崇连忙道:“为官家效力,臣不辛苦。”
赵桓忧心忡忡道:“种公年近八十,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让种公出征。”
“因为局势所迫,不得不请种公这样的镇国柱石去节制兵马。”
“朕这些日子,一直担心种公经不住奔波劳累,他老人家的身体可好?”
种彦崇心中欢喜。
官家念着祖父的身体,有这般仁慈的圣君,难怪祖父不顾生死也要去。
种彦崇回答道:“祖父能吃能睡,身体非常好。他老人家常说,能为官家效力,能为大宋拼尽最后一口气,是他的荣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啊!”
赵桓感慨道:“危难之际,有的人变节投降,想着卖国求荣。也有种公这般忠心赤诚的老将,这是我大宋之福。”
一番夸赞,更让种彦崇心中感动。
官家是圣主!
他也要为圣主效力,种家人都要做官家的马前卒,为官家赴死冲锋。
种彦崇谦逊道:“官家过奖了。”
赵桓一番关怀的话,拉近了和种彦崇的距离,才言归正传,询问道:“太原府目前,到底是什么情况?”
种彦崇立刻道:“回禀官家,太原府取得了大捷。”
“祖父奉官家的旨意节制太原府,和驰援太原府的姚古汇合,恰好遇到完颜银术可攻打太原府。”
“祖父考虑到金人正进攻,通知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张孝纯,布置了请君入瓮的计划。”
“张孝纯在抵挡完颜银术可的过程中,放开太原北城的防御,任由北城被攻破,在城内和金人交战。”
“祖父亲自率领姚古的大军,从后方突袭完颜银术可,前后夹击下大败金人。”
“此战,斩杀金人三千六百余人,俘虏五千三百余人,完颜银术可带着少数军队逃走。”
种彦崇高声道:“太原府,已经安全了。”
“好!”
赵桓也是精神振奋。
他思考着战事的情况,忽然问道:“俘虏的金军,应该不是金国最精锐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吧?”
种彦崇回答道:“官家圣明,俘虏的金军主要是辽人改编的军队,金人的嫡系很少。因为是攻城,铁浮屠和拐子马没有参战。”
赵桓点了点头。
要在野外击败铁浮屠,目前的大宋存在极大的难度。
除非借助外力。
赵桓暂时也没想反攻,因为实力不足。目前能守住太原府,解决太原府的危机,已经很好了。
饭,要一口一口吃。
路,要一步步走。
历史上,完颜银术可猛攻太原府,宋钦宗瞎指挥,不顾前线的情况,下死命令安排种师中驰援太原,却被金人击败,以至于兵败身死。
姚古在前线也遭到金人猛攻,也是兵败被处置。
最终,太原府落陷,种师中战死、姚古兵败,整个西路军全部葬送,西路防线也彻底崩溃。
如今有种师道节制各方的力量,才稳住了局面。
这是一个好兆头。
赵桓心情很好,笑着道:“太原府方面,有什么需要朝廷支援的?种公有什么需要?”
种彦崇摇头道:“祖父说官家的支持,已经是最大的支持。更何况,朝廷也不容易,所以祖父没有任何请求。祖父说了,就算死在太原,也不会让金人南下半步。”
赵桓脸上笑容绽放。
看看,这是大大的忠臣。
可惜原身不会用,也不敢用,赵家子孙骨子里就怕武将,不敢放权。
赵桓却不这么认为。
宋朝的君主集权已经很强,武将要造反很难。
历史上,靖康耻发生,九妹在南方建立小朝廷,金人扶持刘豫在北方称帝。
在国家沦丧的前提下,都还有无数人忠于大宋,不屈从刘豫。
这是大宋的底气。
赵桓笑容愈发柔和,嘱咐道:“种公一片丹心,朕是相信的。你回到太原府,代朕向种公转达问候,让他务必保重身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朕离不开种公,大宋也离不开种公。”
种彦崇激动道:“臣一定如实转达。”
赵桓继续道:“完颜银术可落败,金人不会罢休,还会南下。让种公整合西路各军兵力,尽快完成太原府的防御。不过你舟车劳顿,别急着回去,休息休息再返回。”
种彦崇得了赵桓的关心,只觉得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
一身热血,不断涌动。
他昂着头,高声道:“太原府的战况很紧,臣要抓紧时间回去通知祖父。臣年轻,身体撑得住。”
赵桓眼中满是赞赏,感慨道:“种公老骥伏枥,擎天一柱。彦崇你虽然年轻,却是雏凤清于老凤声,种家后继有人。”
种彦崇听着皇帝的赞赏,只觉得为皇帝赴死都甘愿。
平日里,种家人遭到文官弹劾。
被文官瞧不起。
唯有官家信任祖父,更器重他,岂能不报君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