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昕和宝宝出院的那天,家里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梁志斌的父亲,梁元锦,带着一种沉默而严肃的氛围出现了,像一位家中的“支柱”,无声地将自己的威严带入了这个小家庭。这个曾经默默肩负家中责任的男人,回到了自己一手掌控的生活轨道。每一件事情,都显得井井有条,似乎在他的眼中,只有他才知道“该如何安排一切”。
梁元锦习惯性地用他的方式安排家里的每一件事,从钟昕的坐月子饮食,到钟昕母亲的角色定位,都在他的安排中得到了明确的分配。然而,这种安排,带给钟昕的却不是舒适与安心,反而是不断的压迫与不满。她心中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复杂,因为她不仅被公婆的生活方式压得喘不过气,还发现自己母亲在这里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照顾。
每天,梁元锦总是坚持给钟昕买一条鲫鱼和一些蔬菜,说是为了“通乳”,他坚信,产后吃这些食物才能恢复身体。尽管钟昕早已告知过他,自己天生奶水不足,根本无法母乳喂养,但梁元锦却执意认为,这些食物才是“最正统”的产妇饮食,不容质疑。每当他一脸严肃地告诉钟昕:“这些才能让你恢复得更好,你要多吃,才不会堵奶。”钟昕的心情便愈发沉重。她知道,无论自己怎么解释,公婆总是不会听进自己的声音。他们的“关怀”总是那么强势,仿佛任何不同的声音都无法改变他们的决定。
而对于自己母亲的处境,钟昕也逐渐感到不满和愧疚。她的母亲,刘素梅,为了照顾她和宝宝,已经做了太多,甚至没有时间照顾好自己的饮食。每天,她只能简单地叫外卖,解决自己的饭菜问题,既不合口味,也缺乏营养。她明明在竭尽全力的照顾女儿和外孙女,却没有得到梁家人的尊重甚至每天的吃饭问题都没法解决,母亲为了她的月子,忍受了无数的不便和委屈,而这些却从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感谢。
每当看到母亲端着外卖盒子,吃得心不在焉,钟昕的心中就像有一根刺,深深地刺痛着她。有一天甚至因为太累了,边抱孩子边吃肯德基的时候,不小心把肯德基吃到了辰辰小小的脸上,当时真是心酸又好笑。她开始质疑,为什么公婆从不去关心母亲的需求。梁元锦一直是坚持认为,月子的饮食安排要符合传统,而外婆(母亲)能不能吃得好、吃得合适并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他们认为,外婆只要照顾他们的孙女就行,其他的事与她无关。
这天,梁元锦又一次提着鲫鱼和一些蔬菜回家,像往常一样,交代钟昕:“今天我买了很新鲜的鲫鱼,你就吃这个。”钟昕深吸一口气,终于忍不住反驳:“爸,我已经跟您说过,我没有母乳喂养,您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下?一模一样的菜,我已经吃了20多天了,看到就不想吃了。”然而,梁元锦依旧坚定地回道:“产后就是要吃这些,其他我不懂啊!我每天辛辛苦苦出门给你买菜,你怎么都不知道感恩的呢?“爸,我已经跟你说过了不要这些了,您能不能为我考虑一下,换点其他食物?”
梁元锦的脸上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显然他并不想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你就是太不懂事了,吃这个对你身体最好,其他的吃什么都没用。”钟昕感到一股无力感涌上心头,她明明说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明明告诉他她无法母乳喂养,为什么还是不能得到理解?在梁元锦的眼里,她似乎永远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永远不能走出他的“传统框架”。
而与此同时,钟昕母亲刘素梅的处境也越来越让她感到内疚。她看到母亲每天吃着外卖,吃得又单调又没有营养。她不忍心看到母亲因为照顾她而忽视了自己的身体,但她又无法改变家里的情况。每当刘素梅试图为自己准备一些简单的家常菜时,梁元锦总是用一种“关心”的口吻对她说:“外婆,你就不要做了,家里有我,我来安排。”
钟昕知道,母亲虽然没有明说,但她的心里一定也有委屈。母亲本应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心,尤其是她自己也需要调养身体,不能只是站在旁边默默照顾别人。然而,梁元锦的控制欲却让她的角色越来越尴尬和模糊。母亲的需求被忽视,自己则被卷入到一场无声的争斗中——一方面是公婆对传统的坚持,另一方面是自己对母亲的愧疚和不满。
有一次,钟昕忍不住对母亲说:“妈,您要不要也吃点好的,别光吃外卖了?”刘素梅摇了摇头,笑着说:“没关系,我能照顾你就行,自己随便吃点就好。”钟昕看着母亲疲惫的面容,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母亲的辛劳和牺牲从未被梁元锦关注过,而她也没有力量去改变这一切。
梁志斌察觉到:妻子对自己母亲的付出心生愧疚,而自己父亲强势和控制欲则让妻子越来越感到压抑。尽管他知道,自己父母的行为背后有着深深的“为你们好”的出发点,但他也开始意识到,父母的过度干预和对妻子需求的忽视,正在让这个家庭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重。他夹在中间,感觉自己如同被困在两座山之间,难以调和两者的矛盾。
最终,钟昕决定与梁元锦好好谈一谈。她不再沉默,不再忍让,她要为自己,也为自己的母亲争取一个更合理的空间。她说:“爸,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但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能不能请您尊重一下我的选择和需求?我需要的,不仅是这些单一的食物,更需要的是您的理解和支持。”
梁元锦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淡淡地说道:“我知道,你是觉得我管得太多,但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们好。”钟昕深吸一口气,终于说出了心底的声音:“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我也希望,您能看到我母亲的辛劳,她也需要照顾,她也需要好好吃饭,不能总是让她为我们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