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还请一一交代。”
段尘请示,郭嘉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
“刘虞为幽州牧,在幽州素有民望,但此时交恶公孙瓒,双方之仇不可调解,加之后方还有袁绍等谋士谋划,此次选择我们必须要谨慎。”
“一旦选择刘虞,那便必然要与公孙瓒交恶,二人难有两全法。”
郭嘉说完,段尘沉思,简雍却是恍然大悟:
“奉孝,是我太小看袁绍了,其麾下谋士如云,一旦我们选择刘虞,其使者必然联合公孙瓒,构成联军围攻辽东,到时候我们将与河北完全敌对。”
早先众人的视野仅仅放在幽州,却没想到南方还有袁绍的干涉,此时的天下,袁绍和袁术势力最强,特别是袁绍,平黑山军之后,将手伸向了并州南部,最近很可能要前去收取青州。
一连横贯三州之地,南方的曹操也为其附属,唯一的敌人便是北方的公孙瓒和段尘了。
“奉孝之言我已知道,不知所谓三计又是如何?”
段尘也想明白了一些,有些问题,他虽然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还是很难理解,毕竟变数已然发生。
按照历史思维来看,袁绍公孙瓒必然交恶,而且相互厮杀,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是势均力敌。
但现在幽州人口和郡县被他占据大半,早先公孙瓒实力至少被削弱一半以上,其余袁绍联合来解决他,并不是不可能,甚至已袁绍谋士团聪慧,很可能已经开始谋划了。
好在,他也有顶尖谋士。
只见此时郭嘉不言,只是一挥手,黄河以北三大地块就相继升起,一红,一紫,一绿。
仔细看来,红色地块面积最大,竟然比紫色地块和绿色地块加起来还要大上一些。
而且周边地形封闭,易守难攻,显然就是辽东。
而紫色地块占地最小,上面标注的人口和兵力也是最少,自然是现在的公孙瓒。
最下面的绿色地块,占地虽然不大,但人口极多,军力极强,文臣武将无数,这自然就是现在的北方一霸——袁绍。
随着郭嘉操作,人口,兵力,文臣,武将,气候,地形,内政,经济,后勤,交通等各种要素相互显现,这【天地棋盘】越发丰富。
“主公且看,如今大汉斗争之核心在河北,而河北之核心便在主公、袁绍、公孙瓒三人,三人若分胜负,则大汉局势明矣。”
随后,郭嘉将三地之条件一一标记,看的段尘和简雍二人是目瞪口呆,其人说道:
“三地之中,主公优势在于割据辽东,山海相阻,自成一系,地利人和,进退有度,于此三家中,虽不算最强,却足以自保,进则能入主河北,定鼎天下,退则能够割据一方,再造中原,徐徐图之。”
“然则,主公内部种族复杂,体系杂糅,中坚人才急缺,背靠家族,却难以直接转换为底蕴,成长太快,急需时间来沉淀,总之便是根基不稳。”
“而公孙瓒虽然遭受两方夹击,且内政紊乱,人口稀少,经济微弱,但胜在军力强盛,收复幽州之后,麾下不仅有白马义从,另有10万精兵,骁勇悍将无数,不可小觑。”
“最后便是袁绍,其占尽冀州附属,麾下世家云从,四世三公,威震天下,当前来看,最有霸主之姿,锋芒外露,假以时日,如果让其一统河北,向北能够威压辽东,向南能够从官渡渡过黄河,南吞天下,最为强势。”
“但其处于天下核心之地,内部世家争斗,相互难以统合,人和不利,我们未尝没有机会。”
郭嘉分析的非常完善,将三方优劣分析的很是完善,现在的袁绍和公孙瓒还远远不到后期,都算是最英明神武之时。
很多势力内部的斗争,还未曾显现出来,确实还需要等待。
段尘听后,自是醍醐灌顶,如此从大方略来分析,他还是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好似是在历史的云层中畅游一般,极为畅快。
简雍边听边看更是如痴如醉,甚至心中不由羞愧,他一普通二流文士,和封校如此天下之间,差距还是太明显了。
不等两人沉醉完,郭嘉便讲出关键问题:
“据此种种,主公我有上中下三策请您定夺。”
“上策,交送刘虞给予公孙瓒,取得其信任,尽快派遣使者达成结盟,并且朝河北大量运输粮草,稳固联盟,共同抵御袁绍。”
“公孙瓒夹于中间自是进退两难,我方献于刘虞,并提供粮草,其必然会抓此机会,想要在河北打开局面。”
“如此,一则,能为辽东发展至少赢得两到三年时间,二则能使双方相互消耗,我辽东坐收渔翁之利。”
段尘听后,眼睛瞪大,一时间也回过味来,公孙瓒和刘虞,现在和未来,必然二者选其一,这上策果断而狠辣,并且多为阳谋,自是无解。
“那中策呢?”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但段尘还是要听完的。
只见郭嘉再次说道:
“其中策,那便是主公现在就找回关羽将军,集结全部兵力在山海关,等待刘虞一到,便以拥立刘虞为由,趁公孙瓒立足未稳,闪击幽州。”
“如此一来,我方占得先机,又由刘虞获取人心,幽州之战必胜,然则这至少要提前两年与袁绍接壤,河北之乱由此开始。”
“主公背靠辽东,自是有一战之力,但却多有变数,进入局中。”
段尘听到这番分析,早先还有些心动,但很快停止,他现在正是全面工业化,提高辽东实力的关键时刻,还想要再发育一段时间,自是不能如此鲁莽的。
郭嘉再次交代下策:
“所谓下策,就是主公迎接刘虞,然则对公孙瓒不管不问,袁绍必然会抓住机会,先我们联合公孙瓒,从而达成对辽东的围攻,倒是稳固发展不得,还难以全据幽州,什么好处也没有得来。”
郭嘉很断定,虽然他没有在【天地棋盘】中进行推演,但经过其解释,估计是十之八九会发生了。
“奉孝,不必再说,我自然要选择上策的。”
段尘终究不是刘备。
明明有机会让百姓免遭战乱之苦,直接用最小代价获取益州。
还要磨磨唧唧的,让兵乱遍布蜀地。
上策不选非要磨磨唧唧,所谓仁义,那也要分对象,如果其维持仁义之名为了世家,不为百姓,那便是假仁假义,如果像是刘备一样对谁都仁义,那处处受到掣肘,也难成大事。
历史上最成功的政变之一便是玄武门之变,他用了两个的人和一小些护卫的生命便让权力完成了顺利交接,而未曾牵连百姓。
这才是大仁大义之举,真的为了争权夺利搞一次全面内乱,号称所谓堂堂正正,这才是···
段尘的仁义从来都是针对普通百姓,他有着明确目标和计划要让他们吃饱饭,娶到老婆,过上好日子。
而对于刘虞这种所谓仁义的宗亲,他杀起来没有丝毫负担。
杀一个就能够让辽东几百万百姓过上两年安稳日子,他怎么可能不杀?
“主公英明!”
郭嘉和简雍直接纳头便拜。
他们最喜欢的,便是段尘不拘小节,能够果断做出决定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