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陆行舰内,第一层】
这里是存放装甲车辆以及大型设备的放置区,像是大型的车库,从这里到另一侧大约也有几乎看不到尽头,唯有着一步一步都难以衡量的广阔空间在此,随着一盏盏白色直筒LEd大灯的照射下。
一台台一百马力的红色涂色拖拉机就浮现在阿巴扎面前,
“来的有点早啊,”耳畔的是一道年轻的俄语声音,带着阿巴扎难以分辨的口音,为此他稍微转动着头看向着声音的方向。“明明说还半个小时开始。”
很明显是苏佐,苏佐蹲在着拖拉机的油盖边上,左手上贴着大约几个创可贴,沾着一手的黑色机油,顺带还用着嘴吸了一口油管里浓郁机油,然后吐了出去,再将油管插入着拖拉机内。
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后,苏佐站起,有些小心将油盖关上,随后坐在拖拉机上舒服的座椅上,看向着阿巴扎。
“你是……”
“我是苏佐,很年轻对吧,至于为什么要在这里,那当然是因为会议室的空气太差,我也不喜欢在酒桌上跟人碰杯谈话,所以选择这里。”
年轻的契丹人,阿巴扎内心想着,真是罕见,在这副年纪居然能够带领着这样一艘庞大的机器,真是了不得的人。
原来或许他还会疑惑为什么庞大的苏联竟然会这样快瓦解,是因为不够强的缘故吗?可面处在这条鲸鱼的腹中时,才会理解原来自己的想法会是怎样的幼稚。
“那么书记,我就坐……”
“你随便找个位置坐,这里宽敞得很,只要保证自己等会儿别睡着就行。”
说着苏佐看向着往墙壁靠去的阿巴扎手指着:
“啊,记得别靠近汽油罐子。”
于是阿巴扎就坐在着旁边装着火红色金属汽油罐的货架边上,屁股墩随便坐在一个封好的金属油漆罐上。
在此期间苏佐也没什么和他交流的想法,阿巴扎也没有话题,两者的观念不同,曾经身处的时代也不一样,了解的讯息差、职务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因为苏佐的命令和要求,说不准两个人这辈子都不会相见。
因此这可怖的沉默一直持续,持续到了大约十五分钟后,陆续有着图瓦的各地党员从陆行舰的其他房间赶来,他们身上清扫一空,往日的精神疲惫与那身上的疲劳也被舰上的淋浴间清理干净,丰盛的早餐也使得面色红润,在确认着拖拉机上那位穿着土蓝布军服、头戴五角红星帽的是苏佐书记时,他们也大为吃惊。
当然,他们也没有忘了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于是也纷纷从货架上拿下着可以坐着的未开封油漆罐或者就这样盘地而坐,围绕着苏佐所在的拖拉机,仿佛围观猴山的游客一般。
马林科夫以及华西列夫斯基也随之赶来,他们也见到苏佐这样的不正经,略微皱了皱眉,华西列夫斯基到是无所谓,他是知道苏佐很厌恶面子工程以及形式主义,能在哪里更好开会就选哪里,如果不是因为接下来要展示的拖拉机和美洲牛不方便在食堂展示,那么他肯定会选择食堂。
马林科夫穿着那件没有棉花的风雪大衣也坐在苏佐所在拖拉机的左侧,华西列夫斯基则坐在右侧。
五十万的图瓦地区,本土党员也才四百人,四百人,千分之八的数量,好在里面的农村干部占百分之八十五,也就是三百四十人。
在这里大约也就是二百余人,一半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法赶来,因为疾病躺在陆行舰的医务室里,亦或者是在家里照顾老人,现在让无人机往他家里丢物资。
二百号人,是二百株星星之火,如果苏佐真的能指出一条可行的明路,为他们讲述未来的前景和值得信赖的光景,那么这二百株星星之火便可以呈现燎原之势!
“我知道大家时间紧,实际上啊,对我来说时间更紧任务更重,九月下旬,各地就要种植冬小麦了,我们趁现在这个时间抓紧安排好以后的事情。”苏佐开口起了个调子,跟着环顾四周,严肃说道:
“我也不想多管你们几天饭吃,你们多在这里看得我碍眼,早点回去组织生产马虎不能。”
为此,底下的各地党员们也紧张起来,也有几个忍不住笑出声的。
马林科夫则开始从风雪大衣的兜里拿出一块小卡片,扫了一眼小卡片上的话后将锐利的鹰眼不眨一下扫视着周围的党员。
“图瓦有五十万公顷的农业耕地,按照每年一公顷一点八吨的冬小麦产量,再加上每年一公顷一吨的春小麦产量,为什么每年给苏维埃交上来的粮食不够?”
“这是一九三二年的产量,那个时候全苏联的农业都在出问题,气候也出了问题这一点我不怪你们,可三七年呢?三七年你们明明丰收了,为什么交不上来粮食?!”
马林科夫从公文包里翻出来一套表格,用食指几乎要把纸捅破的力气大声质问着:
“三七年以后的四零年,我理解你们为西伯利亚工程做出来尽可能付出了力量,但你们上交的粮食只有多少?有多少普特?我也理解很多地区在挨饿是事实,可你们到底做了什么?”
“二十年来,苏维埃给你们的征粮标准一直不变,你们却连区区粮食都交不上来,你们在干什么?人民给你们的期望就是混日子?!”
“好了马林科夫同志,这一点我们都知道,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知道。”
“我知道你们都有困难,过去上级不愿意给你们解决,你们提出问题他们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我更清楚不过。”
苏佐深深叹了口气,他这番作态才让那些党员的面色好过很多。
“为此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不解决内部问题,之后也没法完成中西伯利亚的统一,远东的安稳,以及蒙兀的和平。”
“基层的动员工作还没有组织起来,仿佛如同冬眠未能睡醒的西伯利亚棕熊。”
“农民康米党员要想办法组织,拧成一股绳,过去苏维埃对于农民的亏欠太多,对富农中农以及投机商仁慈过度,把他们变成一群肥硕的米虫,活在世上只会继续把米吃贵。”
苏佐的话语平淡,可在周围一圈的党员听来就是如同平地惊雷。
但转念一想,过去莫斯科的铁拳和中央要想管这里起码要等十天半个月甚至半年,现在华西列夫斯基苏佐等一众高层就在这里,以及还有着陆行舰这样一个随时能砸下来的铁拳,那么这一切都合理了。
“完成粮食收集,现在人革委在农村收购粮食,正常的价格农民拒绝出售,因为我们给的价格不够,这我能理解,但是为什么因为担心上缴的粮食差太多,而你们却愿意花三倍甚至四倍的价格从富农和中农还有投机商的手里购买?”
苏佐一开口就是一道雷霆,差点就把阿巴扎给猛地脑壳昏了一下,他眼前一黑,大约终于明白为什么老爹始终不待见自己的原因!
“我知道,或许你们这些人,还维持着,或者表面维持着对于康米主义道路的坚持,可更多的人,他们或许住在富农的家里,因为富农的家里有通水马桶也更干净,也睡着富农的女儿因为富农的女儿们胭脂味重漂亮,所以你们说农村困难,交不出粮食。”
“富农在农村已经成为一个难以铲除的阶层,他们根深蒂固,他们一点一点发展搞粮食投机来换取资金,再拿出资金来腐蚀党组织,他们违背了苏维埃的命令,苏维埃规定富农不可以担任党员,可我这几天在克孜勒抓毒贩抓投机分子抓的最多的就是富农的保护伞!”
说着苏佐猛地拍了一下拖拉机上的遥控器,遥控器摇下来一台投影仪,投影仪上是一个个面色红润哭巴着脸穿着纯橙色囚犯背心的前党员照片,这样的犯罪者苏佐只是顺路让黑军女仆去抓一下就抓出来了二十个共计三百七十五人,缴获的走私粮食就超过一万三千吨!
图瓦诶,这是图瓦,一个亩产不过一百斤春小麦、一百八十斤冬小麦的图瓦!
“贫农和中农原来按照党的要求按照着国家的价格把粮食卖给国家,他们怎么看?他们看来既然我们愿意做冤大头从富农花三倍四倍的价格收购粮食,那么为什么他们不他妈的直接把他妈的粮食卖给他妈的富农去,然后好赚那远超国家正常收购价!”
“你们他妈的把贫农和中农都搞伤心了,他们当然他妈的就滚到富农那边去了!农村就这样一点一点被富农控制住了!”
苏佐到这里语气越发激烈越发愤怒,越发窝火,为此他已经顾不得什么狗屁他妈的脏话,只想着痛骂一顿。
为此华西列夫斯基再看看苏佐,白手套的手已经在准备探出,准备阻止苏佐的乱来,苏佐的确是发泄了一顿,可目前他似乎没有提出来解决方案,不管如何,先维持住他这个总书记的威望,不要让底下人只觉得苏佐是个除了抱怨就无能狂怒的疯子。
正当华西列夫斯基准备张口阻止苏佐时,苏佐又迅速肉眼可见恢复着原来的表情,那副胜券在握的表情。
“但可惜的是,他们生不逢时,遇到的是我苏佐。”
“接下来我就要跟你们说说我要怎样消灭富农,以及会议结束后你们回去该干什么。”
苏佐再次点开遥控器,墙壁上的投影切换成了一幅地图,是图瓦的地图。
“从今天开始,设立专门的国营农场,以及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很简单,由中央直接投入,看到我坐下的拖拉机吗?”
“图兰市这里、克孜勒这里、巴彦这里、托主旗这里、以及赫姆斯克区这里,我们会每个区开设一家国营农场,农场百分之五十的人来自于中央从其他地区转移来的人员,还会安排大约一百位左右的军事管理人员(中轻度伤残的红军战士)协助你们组织建设,剩下百分之五十从本地选取,当然是自愿原则。”
阿巴扎干着嘴唇突然举手,见到自己的家乡被点名:“书记我有个问题。”
“越多问题越好,早出现问题我们会尽可能解决。”
“那么中央支援我们什么?”
“图兰的国营农场我们设定的国营农场面积在九百公顷,配备在五台拖拉机和一共十五套配件左右,还会为你们派遣专业的农业学家和机械工程师,随时为拖拉机日常维护做准备,包括对农业技术指导提供帮助。”
“那么我们要做什么?”
“这个简单,你们啊,就在自己的自留地上,先按照原来的老样子种地,反正对你们来说都是撒一把种子听天由命,不花多少时间,可是在国营农场种地一定要跟农业学家多学多看多背,有问题先找她们。”
“在国营农场产出之前,你们吃多少中央给你们补贴多少,中央也不干涉你们的日常生活,而集体农庄的话,克孜勒附近不是一直都有鬼子们在修路吗还有那些社会无业人员,等他们到时候修好了路后,进行初步改造,我们会把他们放到集体农庄,进行劳动改造。”
“那么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有什么区别呢?”
“国营农场的产出归中央,如果要比喻的话,国营农场的话,你们和中央的关系就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国营农场就是公司,公司赚多少,跟你们分红,劳动越多赚得越多。”
“集体农庄就是吸纳流民和贫下中农组织建设,他们的土地吸纳进来,然后组成集体农庄的一部分,然后大家一起劳动一起休息,分红的话也会更讲究公平,集体农庄胜在稳定,国营农场的话,你要是身体不好或者出了问题就只能提前退休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的杀手锏还没有出来。”苏佐微眯着呵呵笑着。
“苏书记,那么您的杀手锏是?”
“那就是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