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奶心里惦记着宋知青,一直没去睡,吃了饭之后就拿了一把蒲扇,坐在院子里等着。看见江河陪着她走进来,赶紧迎上去。
“怎么样了?”四奶伸手去摸宋知夏的额头。
宋知夏乖乖站着,“四奶奶,我没事了。”
四奶摸着不烫了,一直提着的心才放下来。“不烧了就好,下午那会儿你人都迷糊了。”
说着又想起来他们还没吃饭,“给你们两个留了饭,我去端出来,吃了也好早点休息。”
江河知道四奶特意多做了他的那份,也没客气。“四奶,天不早了,您快去休息吧,我去端!”
宋知夏也跟着劝,“就是,您赶紧去吧,平日里这个点您早都睡了。要是为了我耽误了您休息,让我心里怎么过意的去?”
四奶看她确实好多了,再加上有江河照应着,也没坚持,摇着蒲扇回屋去了。
江河去灶房里点了煤油灯,让小姑娘先坐下,才把放在锅里温着的饭菜端了出来。
“快吃吧,你一天都没吃饭了。”一边说,一边夹了一筷子菜放她碗里。
宋知夏刚刚跟他说结婚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这会儿后知后觉的开始不好意思起来,根本不敢抬头,装作一副认真吃饭的样子。
江河看的好笑,也不去戳穿她,自顾自说了起来。“我们这边的习俗是先定亲,也就是双方家里人坐一起吃个饭。一般定亲之后过个几个月就会结婚,你看行吗?”
在今天之前,宋知夏没想到两个人会这么快就开始谈婚论嫁。她当时就是情绪上头,不过这会儿也并不打算反悔。
“入乡随俗,这个我没意见,不过你也知道,我家离这里太远了,过来一趟还挺麻烦的。”
这个江河已经考虑到了,“你先写信回去把事情告诉他们,我也得回去跟家里说一声。到时候实在不行的话,就让你家里人提前几天过来,把定亲和结婚安排在一起?”
这个可以,宋知夏点头同意了。
吃完了饭,江河去刷锅,顺便烧了热水给她提到屋里去。“你还生着病呢,今天随便擦擦吧,别洗澡了。”
江河回到家,江大强和王桂香也没睡,正坐在院子里等着他,江海和江洋也都在,两个嫂子先带着孩子们回屋去了。
江大强皱着眉毛正在抽旱烟,王桂香最心急,她下午不在地里,是后来听江海说宋知夏生病的事情。
“宋知青怎么样了?”
江河知道他们有话要说,也搬了个小凳子坐了下来。“没什么,已经退烧了。”
江大强也松了一口气,“人没事就好。不过,今天好多人都看到你送她去卫生所了,虽然你大哥替你解释了,但是我估摸着,总有几个爱嚼舌根的。你有什么打算没有?”
江河本来也担心会影响小姑娘的名声,不过这会儿是一点都不怕了,反而一副心情好极了的样子。
“我打算结婚。本来我们就在处对象,未婚夫妻之间,我送她去看病也没什么。”
江海有些怀疑,直接问出了大家的心声,“宋知青同意了?”
这话算是问到了江河的心坎上了,他忍不住跟大家分享了好消息。不过他留了个心眼,没说是小姑娘主动的,只说是自己提的。
不然以后要是话传出去了,怕有人因为这个看轻了她。
听说两个人要结婚了,大家还都挺高兴,毕竟江河年纪在这里,不好再拖了。
“爹,娘,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盖房子的事情。”
这个事情,江大强和王桂香早都商量过了。“你大哥二哥结婚的时候你也知道,每人给他们盖了两间屋子,到了你这里也是一样的。就挨着你现在住的那间屋子,再往边上多盖两间,你看怎么样?还可以少垒一堵墙。”
村里都是这样的,一家人的房子都挨在一起,既热闹又省事。
不过江河有自己的想法了他并不想紧挨着老房子住。一方面是觉得不方便,比如上次他晚上回来就听到了江洋两口子屋里的动静,他不想以后有点什么动静还得被人听去。
另一方面,他知道小姑娘很多习惯跟家里人都不一样,要是住的太近了,难免有摩擦,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住在一起。
“咱们家西边不还有块空地吗?我想把房子盖在那里。”他说的是一块离老房子大概四五十米的一块空地,还挺大的,完全可以做宅基地。
他上次提过分家的事情,老两口一听他要在那里盖房子,立马就警觉起来。“跟我们住一起不好吗?干嘛跑那么远?在那里盖房子,要多垒一堵墙,得多背多少黄泥回来?”
江河知道他们不愿意这么早分家,也没再提。“那边地方大一点,我打算盖三间屋子。一间堂屋,我们自己住一间,另一间留着以后有孩子了给孩子住。”
江大强一听,就有些为难,别的不说,前面两个儿子都是两间房,到了小儿子这里,要是给他盖三间,不是摆明了偏心吗?不管他心里怎么想,面上不能留话给人家说。
王桂香更不同意,“说的轻巧,盖房子不要钱?依我看,两间足够了,你们一间,孩子一间,家里要是来客人,老房子这里不是有堂屋吗?哪里就要盖三间房子了。”
她向来会过日子,私心里甚至觉得江河现在住的那间屋子就够用了,孩子生出来,再到单独住,得多少年?完全没必要这会儿就盖房子,乱花钱。
不过,江大强说了,老三肯定不愿意,她这才放弃,同意一碗水端平,另外盖两间给他们结婚住。
江海江洋都没说话,他们说同意或者不同意都不合适。更何况家里现在还是老两口当家,他们干脆不发表意见。
江河早就知道家里会是这个反应,他也早就想好了对策,毕竟他想盖房子结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