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火锅,那还真不能错过啦。”
既然是准备煮火锅吃,自然还得顺便挑两块豆腐、添些豆芽作为配料。
豆腐的嫩滑和豆芽的脆爽,是火锅中必不可少的经典搭配,它们的存在总能让整锅的味道更加鲜美丰富。
看着眼前的豆芽,杨珍珍灵光一闪,最近只顾着晒干蔬菜保存,完全忘了其实可以通过发芽获得新鲜菜品。
这样一来,即便天气变冷或食材短缺时,家中也能保证有持续供应的新鲜蔬菜。
“我们再去粮店看看。”
说完这句话,杨珍珍拉着许涵霜直奔经常光顾的那家粮食店。
这家店虽然不起眼,但里面各式各样的粮食却很齐全,平时她们常来购买所需的食物原材料。
她们买了一袋黄豆外加半袋子绿豆。
这几种豆类不仅口感多样,营养价值也非常高,非常适合家庭日常食用与储备。
两人选了好一会,才满意地决定要买下这么多。
两个人提不动这么沉的东西,于是杨珍珍额外支付了几分银子,请店里的伙计帮忙给送到家中。
伙计年轻力壮,对于这点重量并不觉得辛苦,很快就按照要求把豆子送到了指定地点。
“你买这么多豆子干嘛?”
许涵霜好奇地问道,她之前并没有考虑过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对杨珍珍的打算很是感兴趣。
“黄豆可以用来做豆腐、豆浆,还能发豆芽。绿豆也可以发豆芽,还能煮成绿豆汤解暑,多准备一些总没错。”
杨珍珍耐心解释道,她的声音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和期待。
而且,黄豆适应力强,在山上种一些,秋天能收不少,还可以吃新鲜的毛豆。
想到这里,她心里就充满了希望,仿佛已经能看到丰收季节的到来。
想到种地,杨珍珍就想到了种红薯,不仅能吃红薯块根,红薯叶子也能当菜吃。
红薯在土地里的存活率极高,几乎不需要太精心的照料就能长出果实来。
杨珍珍刚想往城里走,却发现城外不知什么时候聚集了一大群衣衫破烂、头发凌乱的人。
这群人的突然出现让她心头一阵慌,“已经开始有其他地方逃难来的人了?”
才干旱了半年,那些依赖老天吃饭的人就已经活不下去了。
这种情况令杨珍珍感到非常沉重,也提醒着她要做好更多防范措施。
“走吧,别买了,回家去。”
说罢,她急忙转头向着自家方向前进。
杨珍珍将背篓放到姚老三的牛车上,姚老三主动帮忙,把那两袋豆子也搬上了车。
这位平时不多话的男人此刻伸出了援助之手,让她们少走了许多麻烦路。
“你们怎么买了这么多豆子?”
姚老三询问道,他的目光落在那堆袋子上显得有些惊讶。
“以备不时之需嘛。”
杨珍珍笑着回应,简单的话语中蕴含了她为家人谋划的心意。
“还不如多买点粮食呢。”
姚老三笑着说道。
在他看来,直接存储稻谷之类的基本食物可能更直接实用,但他并没有因此质疑杨珍珍的做法。
“现在的粮价谁还负担得起啊。”
老王叹着气,摇了摇头,仿佛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抱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
“也是这么个道理。”
旁边的郭大婶附和道,她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沉重,大家都感同身受。
等了几个约好的乘客后,姚老三检查了一下绳索,确认所有人都上车坐稳,便轻鞭赶着牛车出发了。
阳光正好,但车厢内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郁氛围。
杨珍珍注意到,在路旁站着的一群人,他们的模样憔悴不堪,衣衫褴褛,眼神中透露出饥饿和绝望的气息。
这些显然是刚逃难到这里的流民们正用凶狠甚至可以说是嫉妒的眼神盯着他们的牛车,好像下一刻就要扑上来一样。
她心里暗自庆幸,幸亏牛车上除了他们还有一些其他同行的人,这才让人多了几分安全感。
“真是奇怪,怎么一下子就来了这么多难民?最近也没听说过什么特别大的灾难呀。”
这句话如同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瞬间激起一圈圈涟漪。
牛车上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听到了,忍不住嘟囔了一句,这句简单的话语却立即打开了话题的匣子。
“我在城门口听说了一些消息,”姚老三接茬,显然他是那种喜欢掌握最新资讯并在合适时机与他人分享的人。
“这些人很多是从遥远的西戎国边境那边来的。据守卫们讲,那边局势相当紧张复杂,不断有暴徒团伙趁着夜色跨越边界来到我们东旭国进行骚扰,烧杀抢掠的事已经不止发生过一次两次了。”
他稍微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听说那边的干旱程度比咱们安顺县严重多了,几乎可以说是一场长期且广泛的饥荒状态。因此,许多人迫不得已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希望能在咱们这儿找到一线生机。唉,想想都让人心酸呢!”
提到此处,他又补充说:“虽然我们也曾派遣过精锐部队试图阻止这种跨境行为,可是敌人非常狡猾,每次都被他们成功溜走了,没能获取到足够强有力的证据。现在情况就是这样僵持不下,短期内似乎难以得到彻底解决。”
一听到有关战争可能爆发的消息,立刻有人表现出担忧之情,迫不及待地问道:“该不会是要开战了吧?如果真那样的话……”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后面想说的话没有说出来,但空气中弥漫开一种不安的情绪。
“这件事真的很难预料未来会如何发展。”
面对这样的询问,经验丰富的姚老三也只能苦笑着摇头,“不过从目前的情势来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毕竟两国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缓和的趋势反而日益加深了。”
他说完后,车内再次陷入了短暂而压抑的沉默当中。
听到这里,坐在角落里的杨珍珍与好友许涵霜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这段时间里,她们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劝说村里的村民们提前准备好充足的水源和其他生存物资以应对即将到来更加严酷的干旱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