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合一,这个我还不好说,反正我是听过,有人说是不好,有人说是好,我也不知道听谁的,就感觉怎么说都有理。)
(你听我的就对了,这绝对是好的,军政合一能够增强战力啊!)
(可,军政合一也会带来分裂和动乱啊,很多时期的分裂,就是给了地方藩王的政权和军权,从而让他有了造反的资本。)
(好难啊!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该怎么判断呢?)
.........
三国,
曹操眯着眼睛,扫了一眼自己的两个儿子。
“说吧,你们也谈一谈军政合一,这到底是进步,还是恶政?”
曹植,曹丕两人对视一眼,都感觉很棘手。
他们本来是不会犹豫的,可是,弹幕中的评论很多人觉得这个是错的。
这就让他们本来就不太自信的心更加不自信起来。
一旁,杨修急的都想当两人的嘴替啊。
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们都不能确定吗?
他心里十分郁闷,为什么自己这么聪明,却无法继承一方诸侯之位呢?
杨修觉得他如果来的话,早就一统天下了。
...........
北宋,
读书人一个个开始请教起了司马光。
司马光根本不想搭理,可是奈何问的人太多了。
有人还说:“是不是司马兄不敢呢?”
不敢?
你是看不起谁呢?
司马光正了正衣冠,心里思索着该怎么回答,很快,他就想好了。
“我认为,晋文侯姬仇采用军政合一是错的。”
“因为,军政合一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容易造成地方割据。”
“光是这一个弊端,就已经注定了这个政策是错的。”
大宋的读书人纷纷点头,毕竟,这跟大宋的国情很相似,读书人其实都反感将军的权力太大。
他们觉得这次司马光说的没毛病。
..........
【相信,很多人在听到军政合一的时候,立刻会想到了这个制度的最大缺陷,就是容易造成地方割据,臣子拥有了军权和政权,就相当于土皇帝,中央无法管束了。
紧接着,一些心怀不轨的臣子,就开始分裂王朝,甚至造成了长达百年以上的割据和乱战。】
【那么,在如此明显的缺点下,为什么你还会听到很多人都说要军政合一呢?】
【军政合一到底是好的政策,还是一个错误的制度呢?】
【今天,我就教大家判断了一个简单办法,就是把优缺点都列举出来,然后看看这个制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就行了。】
(这个办法好,优点缺点都列出来,就是瞎子也能分辨。)
(兄弟,有没有一种可能,难就难在我们根本分不清这个制度的坏坏。)
(我觉得你看不起人。)
(那你说说优点呗?)
(啊,这个.....)
.........
【军政合一的优点,咱们来听听制度的缔造者,晋文侯姬仇怎么说的。】
晋国·翼城,
杜伯的儿子从晋文侯姬仇手中拿到了一卷竹简,展开一看,顿时脸都绿了。
“主君,你让要臣子既掌控军队又能担任卿士,主管朝政?”
“这使不得啊!”
要知道,晋文侯姬仇所谓的军政合一,可仅仅是让地方官吏这么干,而是晋国大臣也能这样,也就说,晋国的中央军也是要分给大臣的。
想当年,天子六师可是掌控在天子手中,都从来不会让其他臣子染指的。
尹吉甫就是挂着卿士的名头,代管了一段时间,就被周宣王给下了兵权。
姬仇知道杜伯儿子担心什么,他叹气道:“晋国要强大,必须如此!军政合一,不只是地方,中央也一样。”
“为什么?”
杜伯儿子不明白。
姬仇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半晌才说道:“为了节省成本。”
“如果要分文武两个体系,就等于多了一倍的官吏。”
“而军政合一,就等于消减了一半的官吏官位,这是精简机构了。你要知道,光是官吏的俸禄,就等于给咱们晋国节省了一半的国库开支。”
“而国库开支少了,意味着咱们的税收就可以少收了。”
“税收一少,底层的日子就更好了,那么,其他诸侯国的百姓就会想要来到我们晋国。”
“那么咱们晋国的国力,岂不是与日俱增?”
账是这么算的吗?
杜伯的儿子愣住了。
【对,这就是晋文侯姬仇的考虑。】
【军政合一最大的优点,就是节省统治成本。】
【一旦统治成本降下来,随着而来的,就是税收的压力的减少,所以呢,英明的国君和皇帝,他们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就是节省成本,给百姓减负。】
【当统治成本下来后,税收一旦比周边的诸侯国低得多,那么紧接着就会发生人口虹吸现象。】
【这也造成了晋国繁荣的一个原因,他凭借更好的制度,耕地的税收,不仅仅的吸收了人才,还吸收了大量的底层来晋国发展。】
【可以说,这也印证了晋文侯姬仇爱民如子,因为他的税收比姬周,比其他诸侯都要低得多。】
【因此,军政合一的第一个优点:减少官吏的数量。】
【第二个优点,可以明显的降低国家财政开支,从而降低百姓的负担,也就是可以少收税赋。】
.........
今天身体不太舒服,明天恢复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