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榷酒制度,灵活多变,大致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官酿官卖,由官府控制酒的生产和销售,直接获取利润。
二是官酿民卖,官府酿酒后交由商人销售,从中收取榷酒税。
三是民酿官卖,允许民间酿酒,但必须卖给官府,官府再进行销售。
这种灵活的制度,使得朝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确保财政收入。
而此刻,太子宫却承担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五百名宫女将在金明池表演踏歌。
这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因前几日,皇后何氏与太子妃扈三娘闲聊时,提及民间踏歌的盛况,太子晁雄征便主动请缨,愿在中秋宴上呈现一出更为精彩的宫廷踏歌,以娱圣心,博母后一笑。
中秋佳节,月圆如镜。
太子晁雄征携太子妃扈三娘一同前往皇宫赴宴。
宫门前,仪仗队早已等候,彩旗飘扬,鼓乐齐鸣。
扈三娘先行去往后宫拜见皇后,晁雄征则步入大殿,与百官一同宴饮。
大殿内,灯火辉煌,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宫女们身着彩衣,穿梭于席间,为宾客们斟酒布菜。
席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珍馐佳肴,令人目不暇接。
晁雄征举起酒杯,朗声道:“诸位爱卿,今日乃中秋佳节,朕甚是欢喜,愿与诸位共饮此杯!”
“臣等敬太子殿下!”百官齐声应道,举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愈发热烈。
李逵那粗犷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这酒,不够劲!再来一坛!”
晁雄征微微一笑,说道:“铁牛,这御酒可不是寻常之物,喝多了可是要误事的。”
李逵有些不服气,嘟囔道:“俺老李千杯不醉……”
一旁的武松见状,连忙劝道:“哥哥,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这御酒后劲十足,还是少饮为妙。”
李逵这才作罢,闷头吃起了菜。
“太子殿下,”户部尚书上前一步,躬身说道,“今年的财政收入……”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道,“似乎有些……”
户部尚书的话音未落,晁盖放下酒杯,龙颜之上略带忧虑:“近来国库开销甚巨,诸位爱卿当以节俭为先,共克时艰。”他目光扫过众人,语重心长,“朕听闻太子宫用度颇丰,不知可有此事?”
百官屏息凝神,皆知皇帝素来节俭,此事若处理不好,恐会引来龙颜震怒。
晁雄征闻言,从容起身,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父皇所言极是,儿臣府中用度的确不少。不过,儿臣另辟蹊径,开设票号,不仅解决了府中用度,还略有盈余,可补贴国库。”
此话一出,殿内一片哗然。
票号之事,早有耳闻,但众人未曾料到,太子竟能将票号经营得如此出色,还能反哺国库。
晁盖”
殿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百官纷纷向晁雄征投去赞许的目光。
这时,李逵放下手中的鸡腿,瓮声瓮气地说道:“太子殿下,俺老李最喜欢喝的就是好汉酒,那酒,够劲!可惜现在喝不到了!”他一脸惋惜,仿佛错失了人间美味。
晁雄征笑了笑,说道:“铁牛喜欢好汉酒?此事好办,过些时日,或许能有供应。”
李逵闻言,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两盏铜铃:“真的?太子殿下真是俺老李的知音!不过,几百斤哪里够俺老李喝的?能不能再多来点?”他搓着手,一脸期待,那贪婪的模样,惹得众人一阵轻笑。
晁雄征故作沉吟,说道:“这个嘛……要看铁牛的酒量如何了。”
李逵一拍胸脯,豪气干云:“俺老李千杯不醉!莫说几百斤,就是几千斤,也不在话下!”
晁雄征哈哈一笑,正欲调侃几句,忽然想起一事,饶有兴致地问道:“铁牛,你这几日,喝了多少酒啊?”
李逵挠了挠头,憨笑道:“也没多少,也就……十斤吧。”
晁雄征眉毛一挑,语气带着一丝疑惑:“五日,十斤?”他似是想到了什么,眼神变得有些古怪,“铁牛,你这十斤酒……莫非是……”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目光紧紧盯着李逵,等待着他的回答。
晁雄征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李逵,一字一顿地问道:“铁牛,你这十斤酒……莫非是……吃了?”
李逵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咧嘴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憨厚地挠了挠头:“嘿嘿,太子殿下英明!俺老李就是吃了那十斤酒,那酒糟,香!甜!比那蜜饯还好吃!”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众人皆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李逵,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十斤酒糟,就这么吃了?
这……
这还是人吗?
便是那嗜酒如命的酒鬼,也不敢如此造次啊!
武松更是目瞪口呆,他深知自家哥哥的酒量,可从未见过他如此“豪饮”酒糟。
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李逵的额头,疑惑道:“哥哥,你莫不是烧糊涂了?”
李逵一把拍开武松的手,不满地嘟囔道:“俺老李清醒得很!那酒糟,真好吃!你们不信,下次也尝尝!”
晁雄征哭笑不得,这李逵,还真是个奇葩。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铁牛,酒糟虽好,却不可多食。你五日吃了十斤,已是太过,再吃下去,怕是要伤了脾胃。”
众人闻言,皆是心头一暖,太子殿下如此关心李逵的健康,真是仁义之君啊!
李逵却有些不乐意了,他眼巴巴地看着晁雄征,可怜兮兮地说道:“太子殿下,那酒糟真好吃,俺老李就吃一点点,就一点点……”他伸出拇指和食指,比划着一点点的大小,那滑稽的模样,惹得众人一阵轻笑。
晁雄征板着脸,佯怒道:“不行!一点也不行!你若再敢偷吃酒糟,便罚你一个月不许喝酒!”
李逵一听,顿时蔫了,他垂头丧气地坐了回去,如同斗败的公鸡。
就在这时,一声高呼从殿外传来:“皇上驾到——”
众人连忙起身,恭迎圣驾。
晁盖龙行虎步,走入大殿,朗声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众人齐声应道。
晁盖在龙椅上坐下,环视一周,笑道:“今日中秋佳节,朕与众卿同乐!”
“摆宴!”随着晁盖一声令下,宫女们鱼贯而入,将一道道精美菜肴摆上桌案。
其中一道菜,名为橙酿蟹,色泽金黄,香气扑鼻。
只见那肥美的螃蟹,被掏空了内脏,填满了用橙子肉、猪肉、香菇等食材制成的馅料,再用橙皮包裹,蒸制而成。
晁盖指着橙酿蟹,笑道:“此菜乃御厨新创,名为橙酿蟹,诸位爱卿不妨尝尝。”
众人闻言,皆是食指大动,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这道佳肴……
这时,李逵偷偷摸摸地……
宴席散后,晁盖兴致高昂,携百官移步金明池畔。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悬空中,洒下清辉,将金明池映照得波光粼粼。
池畔早已备好宴席,宫人们穿梭其间,摆上精致的宫饼和热气腾腾的玩月羹。
众人围坐池边,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欣赏着月色,谈笑风生,气氛轻松惬意。
晁盖举起一盏玩月羹,笑道:“中秋良宵,美景当前,诸位爱卿,共饮此杯!”
“臣等敬皇上!”百官齐声应道,举杯共饮,一派君臣同乐的景象。
夜色渐深,金明池畔的华灯逐一亮起,将周围映照得如同白昼。
池中心的平台上,乐声响起,一群身着彩衣的舞姬翩翩起舞,婀娜的身姿,曼妙的舞步,令人目不转睛。
池边的宫女们也开始演奏起各种乐器,丝竹之声,悠扬动听,与舞姬的舞姿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金明池东岸,人头攒动,百姓们翘首以盼,等待着观看宫廷踏歌。
他们有的携家带口,有的呼朋唤友,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与金明池畔的热闹景象相比,汴京城内的其他地方则显得安静许多。
一些百姓在酒楼里赏月对酌,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还有一些百姓则选择在家中,与家人团聚,在自家楼阁上赏月,享受着天伦之乐。
就在这时,金明池中心平台上的歌舞表演达到了高潮,舞姬们变换队形,踏歌而舞,歌声婉转动听,舞姿轻盈优美,令人如痴如醉。
晁雄征望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却想着另一件事。
他转头对身边的侍从说道:“明日,备车,去太学。”